冯仑VS俞敏洪: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了吗?|共识

在前两期《共识》节目中,冯叔与老朋友吴晓波、潘石屹分别讨论了「年轻人真的应该趁早买房吗?」(可点击此处观看视频)以及「如何看待办公室恋情、如何看待 996,公司对员工是否应该宽容」等话题(可点击此处观看视频)
在新一期节目中,冯叔与俞敏洪老师就「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了吗?」这个话题展开了讨论。
以下是节目中的部分片段:

女性不生孩子,人生就不完整?
冯仑:我反对(这个观点)。从逻辑上来说,所谓完整,就应该是生和不生都有,这才叫完整。
俞敏洪:我同意(这个观点)。按照某种研究,我不知道这个研究是不是科学,研究说整个人类的智商是在下降的,原因是高智商的女性不愿意生孩子。当然这个可能说得过分了。从大的角度来说,男女在一起,共同繁衍后代是整个人类完整的一个标志。第二,我一直认为,作为一个女性来说,如果说没有当过妈妈,她对于女性本身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这个社会和家庭的深刻理解,是达不到那种深度的,或者说,相对来说,人生没有达到那种完善性。
冯仑:我觉得你对于完整的理解,多数人也是这样理解的。但是,我就少数人的观点讲,完整的人生是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生,对吧?
俞敏洪:所以我想区别一下。也就是说,我们说的完整的人生和个人自己认为美好的人生,这是两个东西。是不矛盾,不一样的。
冯仑:有时候,少数人可能认为,你认为的完整人生不是我认为的。所以应当允许一小部分人的存在。
俞敏洪:那当然。
冯仑:所以,要是赞成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接受一个事实,那就是女人生孩子这件事情既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所谓完整人生是包括个人情感,也是对社会的一个责任。
俞敏洪:我觉得这件事情,其实有一个误区在里面,就是大家觉得生孩子就是女人的事情,因为孩子是从她的身体中出来的。实际上,生孩子是男人和女人共同的事情。只有夫妻愿意共同承担责任的时候,这个孩子才能够出来,孩子才会幸福。所以,不存在说「女人单独地生孩子,人生完整不完整」这件事情。
人生没有孩子是一种遗憾?
冯仑:我不同意。只要是自己选择的,就不叫遗憾,那是别人看来是遗憾。中国是个伦理社会,所谓伦理社会,就是靠别人的嘴,别人的唾沫,别人的眼神来活的,人家怎么看你怎么来活。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人家有,你没有」,好像就叫遗憾,但是,如果说我们按照自我感受,自我的选择来决定,这件事情就没遗憾了。
俞敏洪:我为什么对「人生没有孩子是一种遗憾」这句话表示部分的同意,是从一个人发展的丰富性上来说的。(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生孩子比较晚,33 岁生了女儿,40 岁生了儿子。这 20 多年,因为孩子的问题,确实是经历了很多,有了许多的压力、责任、义务、负担,等等。如果一个人没孩子的话,就都没这些事,可以更加轻松一点。但是即使这样的话,我也认为,假如说我现在的状态是没有孩子,我依然会觉得会有点遗憾。因跟孩子经历过的那些,感情上的东西,比如带着孩子,看到孩子成长时的内心的喜悦,他们长大以后在很多方面开始超越你所产生的欣慰,我觉得这些东西,没有孩子的话是不太能够体会到的。如果用数字来说的话,就是因为有孩子的幸福、欣慰、惊喜,减去有孩子以后的痛苦、烦恼等等,最后其实不是等于零的。
冯仑:你这个观点是说,有孩子带来的快乐、幸福减掉麻烦,是个正数。有一次我和一帮人吃饭,聊这话题,听到一个观点很有意思,说孩子教育得好,你是他的股东,就是他不断给你分红,是个股权关系。说如果孩子没弄好,是个债权关系,你永远是债务人,他永远是债权人。
俞敏洪:这个跟投资公司是一样的概念。好的创业者,投资了他的公司,他能把公司打理得很好;不好的创业者,投资了之后,他把钱花掉了就关门了。
女性应该为孩子牺牲更多?
冯仑:我同意这观点。由于哺乳类动物本身的原因,女性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一定是多于男性的。
俞敏洪:这可能是男女之间分工的不同。我觉得如果因为花时间在孩子身上多了,就把它定义为牺牲,我觉得这是不合格的,孩子身上花的时间本来就应该花的。
冯仑:但是她确实花了很多时间,让别人感觉好像她牺牲很多,最典型的,比如吵架,父亲跟母亲的话语体系特别不一样。父亲说,「你小子,tmd 翅膀硬了就开始怎么怎么」,母亲往往是说,「我拉扯你不容易,一把屎一把泪的」,母亲永远认为自己的投资就是一把屎一把泪一把尿,然后就是,「我为你受的苦」。
俞敏洪:我家就我一个儿子,我前面有个小哥哥,四岁的时候肺炎去世了,所以我小时候母亲就把所有的情感投射到了我一个人身上,以至于大了以后,我上大学她就跟我来到北京了,我大学毕业工作以后她非要来帮我做饭,其实我是根本就不需要她来帮我做饭的。那实际上,就是她来了,她满足了自己的情感需求,但是绑架了我的情感,我还要看母亲的脸色,找女朋友也要看我妈的脸色,导致我找女朋友变得很困难,是吧。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不可能这么想,她就是有一种天生的情感依赖,实际上变成了对孩子的一种绑架。
冯仑所以我们可以理解女性对家庭、对孩子做的贡献,但是不应该把这种贡献或者付出变成绑架孩子自由发展和选择的一个权利。
俞敏洪:对,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我觉得不应该以这种方式跟孩子说,「我是牺牲了我的青春,或者牺牲了我的什么什么把你们给养大」。这种东西是一个情感上的互相需求。我觉得,你不决定生是你的一种选择,如果你决定生孩子了,那你为孩子做的一切都不能算作牺牲。
冯仑:就是因为有牺牲这个概念在里边,导致很多的家长就认为,「不管 18 岁以前还是 18 岁以后,孩子任何时候都要听我的」。有了一个「无限索取权」,就是「你一定要满足我」,把这种早年可能的一部分奉献或者叫牺牲,逐渐变成了未来限制、束缚子女成长的一种桎梏,就是「把你的爱变成了他的负担」。
不生孩子,婚姻很难维持?
俞敏洪:这个事我不同意,婚姻的维持跟生不生孩子,我觉得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
冯仑不幸的婚姻,孩子往往是维持婚姻的一个手段,孩子增加了维持的可能性。如果是快乐的、幸福的、完美的婚姻,有没有孩子并不重要。
俞敏洪:对。根据现在离婚率的数据,好像生了孩子以后离婚的还多了。其实有没有孩子并不是维持婚姻的最主要的条件。
冯仑:我觉得,要维持或者维护,爱护一个婚姻,要保持一个情感,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两个人永远有话讲,有废话讲。还愿意没事找事跟对方说话,还愿意一块有一搭没一搭地不用思考说一些废话。
俞敏洪:愿意一起去散散步,牵着手,愿意找个浪漫的地方喝个酒或者喝个咖啡,我觉得这就是婚姻好的标准。
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就别生孩子?
冯仑:不同意。为啥呢?抚养的标准不一样。比如,把孩子就作为一个动物养,那其实每个人都有能力,还有社会管的,对吧?你不能剥夺他生育权的权利。但是要说把孩子养得像金枝玉叶那样,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难的,其实是育不是养。
俞敏洪我觉得,一对父母,如果要把孩子生下来的话,应该满足孩子的基本的教育的权利。那么这意味着他们必须要有这样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学到中学,至少要读完这个书。第二,我觉得,要有对孩子在情感上的保障,也就是说父母不能生完了孩子以后就不管了,在情感上必须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这个情感不是要给孩子买多少东西,或者是天天吃大鱼大肉,而是说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情感的关爱。
冯仑:这个对家长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
俞敏洪:我见过太多的,就算是硕士博士毕业,对带孩子完全一窍不通,这样的父母还是不少的。自己有教育,受过教育这件事情不等于能够教育孩子。
冯仑:我记不清哪个国家,很有意思,只要一怀孕,父母就进入一个培训程序。
俞敏洪:我觉得本来就应该这样。咱们中国现在培训是缺乏的,对于将要成为父母的年轻人的培训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冯仑:我想到鲁迅的一篇文章,叫《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讲的是当时的封建礼教,父母脑子里都锈掉了,然后用这个东西来奴役孩子的个性,比如孩子活蹦乱跳一点,不行。这样也不行,那样不行,结果孩子就「窒息」了。当然,他是批判过去我们这种不好的国民性。但是实际上也讲了一个话题,就是今天我们如何做父母。
俞敏洪:对,这其实很重要。
年轻人不婚不生孩子是一种进步?
俞敏洪:我不赞成。我之所以不同意这句话是觉得,年轻人不婚不生孩子,跟进步不进步是没有关系的。不是说不婚不生孩子就进步,那结婚生孩子的就退步了?
冯仑:那倒不是。也谈不上退步不退步。而是说,生孩子不是义务,是你的权利。
俞敏洪:是权利,自我选择的权利。
冯仑:选择的权利。你可以生,可以不生,对吧?生了也不算伟大贡献,但不生也没有错。
俞敏洪可以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地选择自己在法律范围内想过的生活。我觉得,社会的进步标志是社会允许每一个个人做出自我选择,这是进步的标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