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重要!打太极拳要注意的两点

一、有了虚领 还须顶劲

虚领者,“首”领也,头首引领之意。虚者,虚指也,并非“真抓实干”。领者,引领也,指引方向之意。虚领乃意领,并非用力顶之。“领”什么?领的是行进的方向——若中定,则方向直上,若前迈,直上之中前去,若后腿,直上之中稍后引,若横开,直上之中头自正之,如此方可谓“虚领”。  

有了虚领,还须顶劲,“顶劲者,头容正直,神贯与顶也”,顶劲的实质,就是从头到脚、从下至上的节节贯串。顶劲之劲,立于足,支于腿,枢于裆,曲于胯,空于胸,实于腹,满于盆(骨),垂于尾(闾),主于腰,贴于背,顶于脊,正于项,冠于顶也。从下至上,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顶劲之劲,从头到脚,从下至上,以足立之,以中节贯之,以巅顶领之,以神主之,以意守之,以心串之,以气贯之。节节之间,有一种无形的、饱满的、浑厚的、难以名状的、有时候感觉麻嗖嗖的力量,贯通一气。全身骨节,上上下下,浑然一气,一气浑然者也。  

有了顶劲,还须虚领,方可谓“虚灵顶劲”,虚领者,“神”领也, 顶劲须神领,才有方向,才有意义。有顶劲,无有虚领,如火箭之无头,鸟儿之无首,没有方向,乱飞乱撞。 

“无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能提起也”。虚灵顶劲,乃从下至上之气贯长虹,虚灵顶劲,乃全身上下,浑然之气驻留,故,有虚灵顶劲,则精神不殆矣!  

虚灵顶劲,须精神之值守,值守者,守虚领之“引领”,守顶劲之浑然也。精神忠于职守,乃能神情专注,以一念代万念矣!

虚灵顶劲乃“太极拳说十要”之“首要”,引领我们“前进的方向”,守之,则等于守住太极拳浑然之正气,守之,则浩然之气长存矣,守之,则浑身有力、精神振奋,守之,则能填精补髓,守之,则是守住太极拳状态之首要矣!

有了虚领,还须顶劲,有了顶劲,还须松静。顶劲之劲,非足下铆劲儿,用力上顶也,乃是在自然松沉之前提下,大地之反弹,节节贯串,无衰减无断续,直达颠顶也!大地之反弹,非松沉而不可得,上下浑然之气,非松静而不可有。有松静而浑然之气久而自生,有松沉而反弹之力自有(非用力蹬地向上奋力而生之也)。

虚灵顶劲——静于心而守于神,空于胸而实于腹,满于胯而贴于背,落于足而冠于顶,起于地而贯于中(节)也。

有了虚灵顶劲,不一定能得真正之太极,无有虚灵顶劲,则一定不能得真正之太极!

二、做不到上下相随,一切都是空谈

太极习练要上下相随,不能上动下不动,打半截子拳。

杨澄甫在太极十要“上下相随”中引用拳经所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即劲从根底起,节节贯穿;上下相随其关键是“上随下”,不能做成“下随上”,造成提腿迈步速度不匀,上下两盘脱节走架,行拳迈步断断续续。

上下相随其关键是“下领上随”,做到劲力由下往上传送。“下领”即“下肢”先动,脚板踏平;“上随”是在“下领”的基础上,脚底生根,利用大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腰”对劲力进行主宰,“手指”“随”在劲点的发放方向,劲力“随”在劲点的发放方位;“下领”,一动无有不动,手、眼、身、法、步“随”之到位,步法、身法、手法相互协调,浑身劲力整合为一体。

“下领上随”,脚底有根,掤劲不丢。掤劲作为太极之“母劲”,为万劲之源,下肢点起点落,上肢掤不离根,弹性十足;否则,“上领下随”,掤劲无根,掤为“空中楼阁”、“墙头之草”,形为“瘪塌”球体。

“上领下随”的结果会造成上动下不动,上身前探,立身不正,东倒西歪,上盘下盘互不协调,行半截子拳。提腿靠蹬,迈步不匀,落脚前探;虚实不明,转动不灵,典型“双重”。上动下不动,因阳相离,称为“妄动”。

“下领”,分为脚动和脚不动。脚动,踏平脚板重心移动,棚不离根;脚不动,两腿之间通过蹬撑进行劲力转换,由弓步过渡到坐步(半马步),如揽雀尾由挤转捋、由捋转按等等。

习练太极要做到“下领上随”,“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是在“下领上随”、“脚底有根”的前提下才能到位;没有“下领上随”,虚实不分,转动不灵;上肢带动下肢行拳,没有“上下相合”的基础,就谈不上“内三合、外三合”;否则,出现“断劲”,其“连绵不断”“动中求静”亦是空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