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华致林琪信札一通

林琪兄台清览:

来示诵悉。四件作品认真拜读了,下面斗胆谈些不成熟的感受,不知正确否?先说打着金黄方格,138×35.5cm的那幅条屏。此幅是四件当中最有韵味者,初看似乎已经跳出临习而成为“作品”了,刚入眼的感觉很好。但细审下来,其中《郑文公》和《张猛龙》的笔意结体似乎都有明显的表现,当然这种博取众长的路子是对的,但一定要融合得不要太着痕迹。小弟之意,多让郑、张的神韵揉在一起,而不是现在字形表面上的。可以肯定的是,这幅字中的方圆揉和有成功之处,有些字也很漂亮,但有些字要么郑字太明显,要么张字太突出,故稍乏贯通一气,也就是常说的整体章法上欠通畅流美。上佳的作品应该是给人这样的印象:让欣赏者看着这幅字有《郑文公》、《张猛龙》的面目风神,但又不是外形上的很明显,把郑、张的神韵润含在字里行间,再贯入自己的审美思想,作一探索,如果得到专家认可肯定,也就是成功之作了。

再来说署着年号名款、钤着两方印章、39×69cm的这幅横披。看到这幅作品,弟找出去年(己丑)兄台的那张四尺整宣也是横幅的创作作品,比较下来,此幅较去年的那幅有很大的进步,很可赞善。兄台天天在写可能感受不深,但当兄台把两件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就看出明显变化了。此幅作品的用笔已有温淳舒展之感,结构亦雅饶逸致,去掉了许多生硬,看上去圆润清和,似乎已入《郑文公》的堂奥了,很是可喜可贺!说到细节处,此幅最没过关的,是捺和浮鹅钩。捺笔兄台往往是短捺放不开,交待不清楚;而长捺又稍乏一波三折的顿挫和提笔后的逆锋取势收笔。浮鹅钩则是运笔至钩尖处往往偏锋用笔,这样一来钩尖看上去太锋利尖细,而缺乏凝重浑厚。更值得注意的,每个字的笔势稍乏纵横灵动,结体还是有些太横平竖直,并且变化也不太鲜活,这是在施笔熟练后最要注意把握的。兄台可以把读碑的时间长于临池的时间,多读,熟记于胸中,自然可增感悟。

“笃实”、“芝兰其室”大字横披,作为临帖间隙的插花,调节下情趣未尝不可,但不可当成功课。相较前边的两幅小字,这两幅大字显得用笔生硬了些许,并且竖笔多为偏锋,这是很不可取的。再者,过多的出锋大块出现的飞白和賊毫,也似乎不可取。写大字要有激情,兄台书中也不太够。可取之处是,字的结体沉稳雍容,可以窥出兄台的心态平和,没有在书法上表露急功近利的思想,惟作为馀事。寄兴其间,是真正的在享受书法带来的乐趣者也。

5月22日,是先生去世五周年的忌日,弟携内子专程飞赴上海陪师母到“福寿园”先生的墓地铜像前献花,活动结束之后,兄台和贤嫂先行返甬,弟与程达师兄有书法之论。程达师兄送弟他的书法近作,其中有一张临《郑文公碑》。程达师兄是在接受上海大学书法教育协会张信副主席的指导临习郑字的。弟把程达师兄的临习之作呈给兄台,看有否可以借

探讨的地方?你们之间方便的话也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如切如磋,共享进步。

最末再啰嗦几句,兄台的行草书是否再提高一步,先不为创作而为之,只是把署款落得耐看有趣一些,为临习楷书之后添几分姿彩。

弟整天不务正业,几乎未去临习书法,而是忙于俗务的书画拍卖和撰写欣赏文章,写字的手很是生硬,必然写字的心得也谈不出什么有用的,胡乱为兄台的书法品评一通,未知切题入道否?请兄台明断是非,不要轻信弟之胡言乱语。也望兄台原宥弟之言辞过激不恭之处!

草草不一,即颂

书安!贤嫂处代为问候!林毛豆放暑假否?在念中。

于建华简介:

于建华法名智凯,别署不器斋、染丕室、无住庵、种瓜得瓜庵、不歌楼、闻乐不乐斋。1962年9月生于河南郏县,祖籍山东省文登。工书法篆刻,富书画收藏,精书画鉴定;研究佛学,参修禅宗;善诗文,多著述。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宗教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原印社副社长,漯河观音阁书画院院长、漯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已出版《洪丕谟年谱》、《洪记书坊》、《平常心是道》、《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名家扇书扇画漫说》、《无住庵谈字论画》、《丹青遗痕弥足珍》、《闲敲棋子赏书画》、《中国佛门书画家图典》、《书情画趣》、《拍回书画细赏玩》、《小篆入门》等。 

于建华书画作品

于建华扇面作品

 于建华花鸟作品

智凯居士作品--无量寿佛

即阿弥陀佛,又名无量佛、无量光佛等。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此画中无量寿佛红衣端坐于蒲团之上,神态宁静安详,庄重肃穆,似在传经说法,又似在参透禅机。上题禅句,亦为玄妙法门。配上飘逸灵动的字体,使得扇面妙意横生.

 于建华《行草》对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