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虚拟现实“新基建”为教育开辟新境界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
8月18日,2021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在北京师范大学昌平校园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出席本次大会,并致辞。身为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开拓者之一,赵沁平谈及本次大会主题“智慧学习与教育的未来”时,重点提到了虚拟现实的深度应用。他认为,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与5G的融合渗透,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应大力推进虚拟现实“新基建”,开辟未来教育的新境界。
近年来,人类在模拟真实世界的方向上一直不断探索。当下,人们常说的VR,也就是虚拟现实,它包括增强现实、混合现实等,具有沉浸感、交互性、想象性和智能性等特征,能够生成与现实世界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通过辅助设备,人们可以获得视觉、听觉和触觉等多元化综合体验,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的上述特征,使其成为智慧教育的支撑性技术之一。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一系列新应用,推动了教学环境智能化与教学过程可视化,催生了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赵沁平表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和老师能够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不仅可以上天入地,还可以穿越历史,不仅可以观察宏观和微观世界的各种奇景,还可以操作高危险的实验,进行多种智能交互。”
目前,教育部已批准高校建设了3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认定了728门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已经成为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典型教学模式。
此外,随着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相互渗透,虚拟教室、虚拟课堂、虚拟实验、虚拟培训等应用场景得以实现,这为推行沉浸式、体验式和场景式学习提供了可能。对此,赵沁平认为,技术融合将对未来教育产生颠覆性影响。同时,他强调应大力推动虚拟现实“新基建”,发展数字孪生互联网络,支撑虚拟现实的深度应用,为未来教育开辟新境界。
据悉,数字孪生由三部分组成:现实世界物理对象、与物理对象等同的虚拟对象,以及两者之间的数据通道。数字孪生应用使得物联网连接对象扩展为实物及其虚拟孪生,将实物对象空间与虚拟对象空间联通,成为一种虚实混合空间,物联网也发展成为新一代的数字孪生网,从而大幅度提升各行业的生产运行效率。
同时,赵沁平指出,人才短缺是我国虚拟现实行业发展急需解决的瓶颈问题。为满足虚拟现实行业应用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需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专业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开展跨学科、校企协同人才培养,大力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为今后虚拟现实教育教学研究做好人才储备工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