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4.1%、100万起投的工行理财暴雷背后,藏着这些亏钱陷阱……
最近,理财界出了一个大新闻。
主角是工行一款名为“鹏华聚鑫1号”的理财产品,固存6个月,100万起投,预计年化收益4.1%。
就是这样一款看上去很保险的产品,居然暴雷了。收益没了不说,就连本金拿回来都悬。
不禁感叹,是贫穷帮小淼躲过了这一劫啊~
言归正传,咱们说到理财产品,一般都认为低收益的产品风险就低。特别是银行发行的低收益理财,很多人就是闭着眼睛买的。
但工行理财暴雷这事,彻底颠覆了这种认知。
工行理财暴雷始末!
首先,这次暴雷的“鹏华聚鑫”系列产品,发行方是鹏华资管。咱们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扮演的只是一个代销的角色。
怎么理解代销呢?
有资格发行理财产品的机构,除了咱们熟悉的银行和基金公司之外,还有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
这些机构的名气没有银行大,所以它们纷纷抱紧银行的大腿,把产品放在银行“寄售”。银行则做起了中间商,从中赚取手续费。
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银行所有的代销产品,都会经过内部风险委员会或类似机构审核。但出了事,银行是不会兜底的。
像这次出事的“鹏华聚鑫”系列,共有25 只理财产品,规模超过 40 亿。本来今年7月份就到期了,但至今一直无法兑付。
不过工行还是有大行风范的,虽然是代销,但还是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
1、马上还钱,投资者只能拿回60%的本金。
2、今年先还50%的本金,另外48%的本金转为工行理财,2%的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到期兑付。
这意味着,投资者投了100万进去,不仅没有收益,还可能亏掉40%的本金。如果不想亏本金,就要买1年的工行理财。
想想就很无奈。
而且这款产品的起购门槛是100万,被坑的都是高净值理财人群。试问,连高端客户都能踩雷,咱们这些小散户的处境岂不是更尴尬?
银行理财还能不能买了?
咱们来说说被忽视的2个银行理财细节。
1、自营理财vs代销理财
前阵子小淼去银行咨询理财产品时,看中了一款收益还不错的理财产品。但仔细看产品说明书时,才发现这款产品是银行代销的。
再三权衡之下,小淼放弃了购买。
这并不是说代销的产品就不好,只是在产品的风险性方面,自营理财和代销理财还是有区别的。
银行自营理财,一般收益不高,风险比较低,胜在安稳,很少会亏。
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就五花八门了,产品比较复杂,风险有高有低,比较难判断。
所以,小伙伴们买理财之前,一定要学会判断自营产品和代销产品。
这里小淼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看产品登记编码。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在产品说明书里会有一个以大写字母“C”开头的14或15位产品登记编码。我们可以输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
(图片仅作示意)
能查到,这个理财产品就是银行自营的;查不到,那就不是。
2、低收益≠低风险
我们以往的思维惯性是,低收益就应该匹配低风险。
工行代销理财暴雷这事,刚好给我们提了个醒,低收益不等于低风险。
风险如何,取决于产品背后投资了什么。
像“聚鑫系列”产品,有报道说它主要投资了海航的债券。但从去年开始,海航集团就已经频频出现违约,债台高筑。
这样的投资,风险系数一下就上升了。
小淼也提醒大家,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搞清楚我们的钱拿去干什么了,否则,低收益也可能会血本无归。
银行理财怎么买才安全?
看到这,很多小伙伴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银行理财怎么买才安全?小淼这里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1、弄清楚自己的投资标的
大家一定要养成看产品说明书的习惯,对于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做到心中有数。
产品的底层资产是什么?有多大的风险?咱们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评估。
(某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概览)
2、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不再保本
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行,银行理财早就不是刚性兑付了。
咱们心态上要调整好,“保本”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风险意识一定要提前培养好。
3、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就拿工行的例子来说,如果当时这100万的资产,能以不同的比例投资在不同的产品里,也不至于到今天的地步了。
投资的风险,也正在倒逼投资者学习。
买银行理财不是买菜,我们需要精挑细选,我们要变得越来越专业。唯有如此,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