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不灵了怎么办?|医聊斋•瘀血案反思
中医学苑
xyzych1988
本文选自学苑出版社“入门·经典·临床”系列文章,欲知详情,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主持人说|
今天又到了“入门·经典·临床”栏目。陈修园说:入门正则始终皆正,可见中医不可入错门。千百年来,中医的发展模式均离不开“读经典、做临床”的范式。欲想通往中医殿堂之门,欢迎来到“入门·经典·临床”栏目,精诚大医漫漫长路,有我们陪您一路同行。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武大夫《医聊斋》医话一则。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不灵了怎么办?
导读:
中风近几年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中风后遗症在老年人群体之间日益普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中风后遗症已经是摆在当代医学家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医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效果。
清代名医王清任创制的“补阳还五汤”在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中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医生的临床效果并不如意,问题出在哪呢?今天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中风后遗症,补阳还五汤不好用了怎么办?
医聊斋 医道 277
上世纪80年代末,《中医杂志》上读一论活血化瘀得失之文,作者以三例误治后反思得效之医案,剖析法度利弊,令我膺服。细看,作者是我熟识的迴澜先生,一位劳改农场业医,名噪一方的前辈。
补阳还五汤,近几十年颇受推崇,有人甚至主张作为中风后遗症的协定方。余年轻时依循此路,然多不得要领。振鸿先生谓:一须有淤血见证,二须有气虚依据。中风后遗症,不可想当然必是瘀血,必从脉证得瘀血之据始用之,故尔亦有以地黄饮子,镇肝熄风汤,导痰汤诸证中取得中风后遗症效果案例。即使脉证相符,又有挟痰挟湿挟郁不同,从主证出发,兼顾兼证。此外,余又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腰腿痛、风湿病、周围性神经病变等等。
“四两黄芪为主药”是言气虚为主证,补气行血则是治法上的独到之处。“血中瘀滞用桃红”,桃仁红花量轻为活血以化瘀,补气不滞、活血不伐,勿令贪图近功,医家当慎行之。
小中医与老先生
补阳还五汤
菜市口名医折服皇宫太医
相传,清代嘉庆年间,清朝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经皇上派来的太医久治无效。这时,有人推荐在北京菜市口一带悬壶的王清任。
王清任应允前往探究,经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之后,胸有成竹地准备纸墨,铺纸下方。这时,卢荫溥结结巴巴地问:“依你之见,以前服用的药方是否恰当?”王清任边看太医的药方边说:“当归通经活络、赤芍和川芎利血活血,红花和桃仁活血祛瘀,地龙化瘀通络,的确是剂活血通络方剂。”家人又问:“服了这些药,却没有什么效果,原因又何在呢?”王清任不慌不忙地回答:“因这方剂缺君药,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一味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一习话,卢荫溥及家人听后连称高明。于是,果断遵王清任改方,加用黄芪,量重,三剂之后,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顽疾逐渐趋于康复。
事后,太医对王清任医术精深佩服得五体投地,特地登门求教:“请问你拟的方剂名称?”王清任答:“人体阳气有十成,左右各五成。凡一侧偏废,则已丧失五成之阳。本方意在补还五成之阳,故取名‘补阳还五汤’”。胡太医无言以对,甚感学识过浅,羞愧无颜。
王清任生于乾隆三十三年,曾为武痒生,纳粟得千总衔,性磊落,精歧黄术。约20岁开始行医,曾游历滦州、奉天等地,后寓北京,他的医疗技术“名噪京师”。王氏治学严谨朴实,著《医林改错》之卷,对我国的临床医学和解剖学颇有贡献,特别是他的活血逐瘀法则,多为后世医家所崇。
王清任善用黄芪,在所制的补气方中,黄芪的应用次数较多、用量亦重。补气方的配伍原则,多用活血药配伍,补阳还五汤是其代表方剂,多为后世医家所沿用,成为治疗中风后遗症之经典名方。直到今天,补阳还五汤仍为治疗中风瘫痪不可多得的有效良方,被国内外医学界予以高度评价。
补阳还五汤
【出处】《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去土)、川芎、红花、桃仁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禁忌】使用本方需久服才能有效,愈后还应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王氏谓:“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但若中风后半身不遂属阴虚阳亢,痰阻血瘀,见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者,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医林改错》卷下:“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下肢痿废,小便频数,遗尿不禁。”
2.方论选录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至清中叶王勋臣出,对于此证,专以气虚立论,谓人之元气,全体原十分,有时损去五分,所余五分,虽不能充体,犹可支持全身。而气虚者,经络必虚,有时气从经络处透过,并于一边,彼无气之边,即成偏枯。爰立补阳还五汤,方中重用黄芪四两,以峻补气分,此即东垣主气之说也。然王氏书中全未言脉象何如,若遇脉之虚而无力者,用其方原可见效;若其脉象实而有力,其人脑中多患充血,而复用黄芪之温而升补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凶危立见,此固不可不慎也。
编辑 | 宋铮 校对 | 刘晓蕾 审稿 | 黄小龙
40位國醫大師推薦,
醫道傳承的正統經典,明醫成就的學醫教程。
《醫道傳承叢書》次第引導學生趣入傳統正宗中醫堂奧。
医道传承丛书
金匮方歌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