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键:“如意”的历史碎片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八十八岁的太上皇帝弘历无疾而终。第一宠臣(内阁首辅兼首席军机大臣)和珅的好日子也随之走到尽头:先是被软禁于殡殿,然后有旨抄家逮治,以亲王、大学士领衔会审,并命各督抚将军作政治表态,赐令自缢。和珅的结局当会有明眼人早有预见,但怕是没有人能想到,其第一条罪状,竟与一枚如意相关。十五日,嘉庆帝宣布和珅二十条大罪:

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清仁宗实录》卷三七,嘉庆四年正月甲戌)

如果说和珅的其他罪名多为会审大员拟定,则这“大罪一”必由皇帝亲口说出。那是发生于三年前的一件真事,是储君与和珅之间的秘密,曾也是和中堂至为得意的政治投资,没想到翻成大罪之首。

如意,是一个寓意美好的词汇,一个携带着希望、祝福与祈愿的吉词,武则天当政时曾以之为年号。本文主要指以此命名的一种制作精美、价值不菲的工艺品,乾隆间极为流行,大臣进贡,皇上赏赐,臣僚之间馈赠,下属孝敬上司,多以如意为首选。在宫中与官场需求的强劲刺激下,如意市场产销两旺,嵌珠镶金、紫檀镶玉、整玉全金者开始出现,花样翻新,价格奇昂。一部如意的专史,也早汇入华夏文化长河,由日用之物(痒痒挠)渐染富贵吉祥之义,附丽于威权与商机,流变为奢华夸饰和贿送之媒,实乃清王朝由盛而衰的一项物证。至于和珅向永琰暗中递上的那柄如意,当是精品中的精品,重要的却也不在材质价值,而是它所负载的象征与隐喻。

一、递过来一枚如意

和珅向未来的皇帝递呈如意之举,发生在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日,推测应是当天夜晚,地点则在圆明园。当年的木兰秋狝照例举行,圣驾五日前才由热河返回京师,未入紫禁城,直接住进了该园。八十五岁高龄的老皇帝精神矍铄,牵念亦多:苗疆的战争仍在艰难绞杀中,台湾天地会又聚众攻陷彰化和鹿仔港,闽浙洋面海盗猖獗,福建则发生了督抚藩臬全伙陷入的贪腐大案……最让弘历挂心的大事,还是皇位之授受。

那是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前夜。次日上午,乾隆帝将出御勤政亲贤殿,召见皇子皇孙与一众王公大臣,册立永琰为皇太子,宣布明年元旦举行禅让大典,为嘉庆元年。而就在当晚,皇十五子永琰还是一名普通皇子,此事还是皇朝的最高机密。乾隆帝选定继位者的密诏早已写就,安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无旨意谁也不敢开启;圣上属意永琰虽能见出一些苗头,但皇次孙定亲王绵恩也是坊间传闻的主要人选,一日不宣示储位于天下,则一日猜测不停。因为要拟写册立诏书、筹办相关仪注,乾隆帝在当天谕知阿桂、和珅、王杰等几位枢阁近臣,而想到跑去传递信息的,只有一个和珅。

当日之具体情形,早已付诸烟尘。皇子皇孙在圆明园集中居住于勤政亲贤殿以东的“洞天深处”,称为“四所”,“东西二街,南北一街”,比邻而居,各有一帮子太监杂役。清朝律法严禁外臣与皇子私下交结,和珅怎样从军机处到的那里?怎样避开别的皇子及众多耳目?是一人独往还是带了随员?那柄如意什么材质?究竟藏在怀内还是袖中?现在均无从知晓了。所有这些难题,都难不住和大人。我们知道的是:他在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秘密会见了嘉亲王永琰,快速(或缓缓)地掣出一柄如意,郑重奉上。那一刻的和珅与永琰应无交谈,四目一对视,彼此点点头,也就你知我知了。

和珅有更复杂的目的么?怕也没有,就一个报喜讯,表忠心。永琰则必然心情复杂:欣喜应是主要成分,毕竟多年期盼即成现实,脸上虽会尽量保持庄重平和,心中能不狂跳狂喜!然欣喜之后,当也浮想联翩:授受大事由这位名声不佳的仁兄潜地来告,父皇的钦定似乎变成了和珅的拥戴,本来的正大光明演为一路鬼祟,又让永琰心中愤懑。而和珅日后益加恃宠揽权,排斥正人,营私舞弊,皆让颙琰(永琰成为皇太子后,父皇所赐之名)默记在心。“不怕你现在闹得欢,就怕我将来拉清单”,起于草莽的清廷很喜欢抄家,每次抄检治罪必有清单。和珅生性有几分恃才轻妄,喜欢吹嘘卖弄,喜欢戏谑调侃,却把此一事深藏心底。未想到颙琰一旦亲政,即将此公诸天下,义正词严,定为大罪之第一款。

嘉庆帝对和珅的深恶痛绝,三年禅让期间隐忍克制,主政后雷霆一击,我们已然很清楚。然和珅对嘉庆帝如何?他真的想要离间上皇与皇上,真的敢处处狙击、阻挠和挟制新帝吗?清代有不少笔记野史、今日有不少研究者皆如此论列,似乎训政期间和珅对子皇帝处处为难,甚至欲行颠覆。他会吗?他敢吗!

和珅是怎样一个人?

首先是绝顶聪明的人。靠侍奉乾隆帝起家的他,最不缺乏的能力,就是机警乖巧、察言观色、趋利避害。举行禅让大典后,太上皇仍是他的第一靠山,而如何与子皇帝搭上关系,取得其信任依赖,则关乎未来,是他新的首要课题。其实,这份功课,和珅早在禅让之前已认真做起。以如意为媒,传达皇位已定的信息,真是妥帖精妙,或只有和珅能想得出。而递过去一枚如意,不独传递了一个最高机密,同时也表达一份忠诚与投靠。

至于数年后居然成为大罪,和珅也是始料不及。“越聪明越受聪明苦,越痴呆越享痴呆福,越糊突越有糊突富”,描述世事人情之颠倒错杂,是元曲中发出的人生喟叹。然聪明真的不宜绝顶,绝顶聪明翻会演为小聪明,本来的如意也将会变得不如意,此時此刻的和珅就是这样。

二、第一贡品与最高赐赏

作为器物,如意为梵语“阿那律”的意译,即爪杖,以竹木制成,长三尺许,前端作手指形,用以搔抓脊背之痒,舒爽可如人意,因而得名。据说此物是随佛教的东渐入华的,亦有僧人讲法时记经文于柄上,于是又有了备忘和指划的功能。传衍后世,便有了角、骨、玉、铜等不同材质,有了石崇以铁如意击碎珊瑚的典故,也有了唐人李颀“指挥如意天花落”的诗句。这也是一个有名的历史故事,演绎南朝梁名将韦叡临阵以竹如意(一曰白角如意)从容指挥,大胜对手。弘历的如意诗曾不止一次提到李颀,很享受韦叡那不语而威、“指挥如意”的感觉,而不太理会原诗中浓浓的禅意,常也略去下句“坐卧闲房春草深”。

草莱未开与崛起之初,满洲人是顾不上欣赏如意之类物件的。随着清廷统治者的汉化日深,族人开始用福禄寿喜等字命名,“如意”一词也渐渐进入视野,应用甚广,如金锞银锭、窗格围屏、衣饰巾帕,甚至糕点菜肴等常可见如意图案。康熙帝设馆延揽中西科技与绘画人才,题名曰“如意馆”。在皇太后六旬圣寿到来之前,皇四子胤禛受命准备进献的寿礼,列在礼单前面几项中,就有“御制万寿如意太平花一枝”。太平花产于京畿,紫禁城御花园养植数本,姿致淑婉,开放时洁白如雪。推测这枝御制太平花以白玉雕琢而成,约略可见玉如意的影子。

乾隆帝曾说过,王公大臣等年节间呈进如意,是自雍正朝沿承下来的一个传统。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宫中进单》,可见广东官员于雍正十一年八月进奉“万福如意五尊”,材质为珊瑚、蜜蜡、鹤顶红等,同年还有礼部侍郎留保所进“天然如意一件”,大约树根竹根所制。宫中已可见如意流行,如郎世宁《平安春信图》,胤禛、弘历父子身后小桌上,就有一枚木根如意,灵芝首,曲柄,形制简约。雍正间宫廷绘制的《美人图》中,也有两幅出现如意,一插瓶中,一为女子手持,皆为木雕芝形—后世的嵌珠雕玉和穷极工巧,应还没有出现。

弘历继位后,连颁两诏禁止大臣贡献,话语恳切,却也留了一个口子,那就是进呈父皇的可送来,以供奉大行皇帝几筵,进献自己的不可以。自古人情物理都难免有特殊性,可只要留下小小一个口子,就会被渐次扩大。臣下稍作观察,该送的依然送来,乾隆帝很快也就习惯了。后来又不断就进贡发出训示,尤其是在一些时间节点(如皇太后六十、七十岁寿诞,自己的四十、五十岁万寿节)重申严禁,作用都有限,禁者,进也,进贡之风在整个乾隆朝愈演愈烈。

如意是贡单上的常见物件,也是王公豪门和大臣之间互相馈送的大礼。但在继位后的较长时间内,乾隆帝并未对如意有特别的关注,《清高宗御制诗初集》未见有关如意的诗章,应是一个证明。“二集”中偶有题咏,也多是树根竹节之类,如《木如意》《木根如意》,并有“何须贵犀玉,雅足尚檀筠”的诗句。他也写过两首《玉如意》,但更多的为吟咏普通物件,重在其美好意蕴。直到二十四年平定回疆,和阗玉开始源源入京,内务府玉作琢制出各种器物与画屏,弘历颇多题咏。可所作如意诗仍是《天然树根如意》《竹根如意》《木根如意》之类。如作于二十九年甲申的《竹如意》,曾比较各类如意之材质,“木根太朴玉金奢,斟酌秾纤伴静嘉”,赞颂的是那份贞静嘉美。

自三十二年元旦起,弘历开始在新岁第一天撰作如意诗,通常列于贺岁、开笔诗之后,几成定式。这年所作《题檀玉如意》,强调的却是竹的劲节与清操,“檀写渭川竹……恒留节负霜”。三十三年与三十五年元旦,乾隆帝所咏都是《木根如意》,那是乾清宫西暖阁所藏康熙帝遗物,“曾经皇祖手握”,故而一题再题,以示尊崇。与之同时,是如意制作的贵重和繁复趋向,大臣貢单中大多将如意列于首位,竹木易为紫檀,整玉或镶玉嵌珠者也较多出现。董建中教授对此做了系统研究,指出三十五年届乾隆帝六十大寿,云贵总督李侍尧的贡单即以“紫檀嵌珠万年如意一柄”打头。在皇上眼中,李侍尧被视为能臣,办贡亦常常得到谕旨夸奖,是以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进贡的方向。

三十六年元旦,弘历的诗题为《咏白玉如意》。此年为圣母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福建布政使钱琦借母亲顾氏名义进贡,贡单上首列如意九件:

九芝献瑞镶嵌金如意一柄 华封三祝镶嵌金如意一柄 海鹤蟠桃镶嵌金如意一柄 万福来潮镶嵌金如意一柄 云龙焕彩镶玉如意一柄 凤凰来仪镶玉如意一柄 万寿无疆镶金如意一柄 万年寿菊金如意一柄 万灵翔舞金如意一柄……

钱琦出身翰林,以诗名,曾任巡台御史,在皇上那儿留有较好印象。但一个三品藩司本无进贡资格,却要借母亲之名奏请,所贡如意刻意命名,且一看即知贵重,真不知如何筹资备办?乾隆帝本已特批钱琦代母进贡,见所呈进者非金即玉,价值过昂,仅令收下几件丝织品,将如意等悉数退回,并加申饬。

那时的大臣,在人品德性、办事能力上会有千差万别,对于领悟旨意几乎个个是天才,颇能读懂上谕的弦外之音。于是,申饬成了广而告之,心存几分真诚的钱琦成为马屁精仿效的榜样。今知云南布政使钱度也请求“代母恭进”,得到皇上俞允,“准留如意、藏香等五件,以备慈览”。一年后钱度贪污案发,刑部侍郎袁守侗赶往云南主持审讯,奏报中不免提及办贡之事,使圣上大为不快,降谕责问:“不知该侍郎等沾沾以此为首务,是诚何心?着袁守侗、彰宝、李湖,明白回奏。”(《清高宗实录》卷九○七)办案者无法回避进贡与贪腐的联系,乾隆帝则是矢口否认,处置起来也是毫不留情,传谕对钱度严刑逼供,不久便将其在云南正法。

当进贡成为一种特权、一份荣耀,成为热衷者百计营求的资格,而比拼争竞之下,必也成为一种沉重的经济负担。如意的材质越来越珍稀,制作越来越讲究,价格自然就会越来越昂贵。地方上已有了“如意银”一词,如江苏盐政织造衙门中购置如意的专项开支,即以这一名目,使用公帑。此事发生在南巡期间,数年后才暴露出来,乾隆帝闻之大怒,不禁严惩了涉案官员,还将那些赐予供奉盐商的荣衔统统撸掉。

凡此插曲都不影响如意的声誉日隆,高官照送,皇上照收。没有资格进贡皇帝的,便进奉督抚等封疆大吏,逢年过节向上司敬奉如意成为一道风景线,武大员如将军、都统、提督等也是收礼大户。如意不独在宫中各殿堂随处陈设,遍布于圆明园、避暑山庄与离宫行宫,也出现在重要典礼仪式上,成为朝廷最贵重的赏赐之物。据《清高宗实录》,十一年三月,准噶尔使臣哈柳来贡,弘历出御紫光阁大幄次赐宴,“特赐玉如意一枝,谓哈柳曰:此名如意,乃克遂心愿之谓,特赐与尔新台吉者”。皇上见哈柳谦恭知礼,也赏给玉如意一枝。

十五年三月,大学士张廷玉因年老致仕回籍,陛辞之际,乾隆帝“特加异数,以宠其行……赐给御制诗篇手书二卷,并御用冠服数珠如意诸物”。所赏这位三朝老臣的宫中如意,乃乾隆御用之物,更属于一种特别的宠遇。

四十二年十二月,达赖喇嘛转世灵童进献佛像等物,皇上颁谕奖誉鼓励,“特赐玉如意一柄、珊瑚数珠一串、珐琅花瓶一对……”六世班禅来朝,御赐之物也是以玉如意为首。

五十四年七月,正当乾隆帝在避暑山庄开宴行贺之际,越南使臣阮光显等恰好远道赶来,龙颜大喜,即令列于蒙古王公文武大臣后入座观剧,宣布将越南更名安南,册封阮光平为国王,“赏给阮光平玉观音、玉如意暨金丝缎朝珠等物”。使臣与随员也赏给如意等物,自然材质上大有差异。

如意成了君臣和谐(即弘历多次说到的“上下连情”)的吉祥物。大臣年节进献如意,皇上在年节也会恩赏和回赐如意。五十年正月在乾清宫举行千叟宴,王公大臣、藩部回部、朝鲜使臣暨士商兵民等三千人入席,“颁赏如意、寿杖、缯绮、貂皮、文玩、银牌等物有差”,虽说不是每位与宴者都有如意,想必也是个大數目。嘉庆元年禅让大典后的千叟宴规模更为盛大,躬逢其盛的属国藩部贡使更多,共设八百余桌,三千多人出席了宁寿宫皇极殿的宴会(还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五千人,另行款待),并命赏赐如意、寿杖、银牌等物。没有看到宫中发放如意的文档,推测当有数千枝,好在宫中存贮甚多,可谓取之不竭。

这种官场和社会风习也被写入小说。《红楼梦》第七十一回,贾母八旬大寿之前,“礼部奉旨:钦赐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四个,帑银五百两”。该书多用史笔,此其一例也。

三、盛世收藏与贪腐清单

清朝入关之初,优质玉石很是稀缺,就连御用玺印也不得不凑合,满汉双文的“皇帝奉天之宝”竟然以明“章圣皇太后宝”(嘉靖帝之母蒋氏印玺)的背面刻制,说到底还是上好玺料不足。后来回疆伯克也贡入一些玉石,不仅量少,像样的当也不多。这一切在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后彻底改变:派驻回疆的大臣深知皇上的喜爱,不独注意收购,还会直接组织对玉石的开采,自乾隆二十五年开始,优质和阗玉源源运京,让乾隆帝十分欣喜。从现存档案中可以见出,当时主要在河床采玉,对山上的玉石矿进行封禁保护,不经奏准不得开采。而在入关途中层层设卡,私人不得携带玉料进入内陆,说到底还是为了朝廷专有与持续使用。

在我国历史上,喜爱玉器珍玩的帝王虽多,却也较少如弘历这般痴迷。他写了大量咏物诗,对和阗玉雕制的宝物津津乐道,有的反复题咏。乾隆御制诗中大约有八十首“如意诗”,开始时还多是竹节、木根之类材质,渐而集中在和阗白玉如意上,一咏再咏,同题重复,并无太多新意,却能准确传递出弘历的珍爱陷溺。宫中有一个玉玲珑馆,弘历显然为之花费了不少时间和心血,所制和阗玉艺术品多要先画样呈上,再遵照旨意造作。皇上常常身兼宫廷玉作的设计师,且乐此不疲。

乾隆中期以降,以如意为代表的各种宝物,成为“盛世”的一种表征,穷极工巧与奢华,既形成了制作与销售的产业链条,也催生官场贿送、人情联络的潜规则,为害甚巨。其根源或曰核心,仍在于官员向朝廷的进贡。乾隆帝曾多次传谕对臣子之贡作出限制,譬如只允许督抚与少量王大臣贡献,只允许在三大节进贡,并限于土宜与如意之类“上下连情”物品,也有意无意地造成了进贡资格的尊荣,推高了如意的特殊价值。

三十八年三月,乾隆帝巡幸天津,只是一次短途视察,各地督抚等闻知后仍纷纷派员远道进贡,以浙江藩司暂护抚篆的王亶望亦随众贡献,贡单内首列“嵌珠金如意一枝”。这枝贵重的金如意皇上并非第一次见到,先是浙江盐商进而未收,接下来浙江巡抚富勒浑又进而未收,虽是拒绝收下,倒也将此物记住。隔了一年,浙江巡抚已换成三宝,王亶望在其抵任前短暂代管,连署任都算不上,却也抓住机会,“复以此呈进”。一件三至御前的如意,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宦程之旅?弘历不禁狐疑,降谕申饬,并质问:“且此如意,伊岂购自盐商乎?抑为商人代进乎?”不知王亶望是怎样回答的,留给皇上的印象似乎并不差。

不久后王亶望调任甘肃布政使,天高皇帝远,加上总督懵懂,遂大肆兜售假捐纳文书,赚得盆满钵满,还博得一个能员名声,升任浙江巡抚。前度王郎今又来,也显得沉稳了许多,一年半之后上了一道奏折,说是巡抚衙门养廉银为一万两,已经足够办公用度,因浙抚一向兼管盐政,“添有养廉银四千八百两,及掣盐路费、赏赉等项公费银五千两”,请求一并裁减,划拨为建造和维护海塘的经费。这话算是说到皇上心坎里了,御批“自应如此办理”,并再次提到那枝“金珠镶嵌之如意”,称之“耗物力而适形其俗,朕所不喜”,申明“不得复以金珠镶嵌器玩呈献”。旧话重提,却读不出多少责备王亶望的意思。

乾隆帝所说是真心话,不喜欢坊间如意镶金嵌珠之俗式,也在谕旨和诗文中再再言及。而他喜欢和阗玉,以为玉如意价格比金如意要低,也是一种政治讽刺—进上的宝贝能便宜么?就在几天后,弘历被山西巡抚巴延三的一份奏报震惊,当即传谕:

本日据巴延三奏,起获张銮同伙私贩之卫全义寄卖各玉器,内有玉如意一枝,票开价银四千两。览之深为骇异!前次屡降谕旨禁止贡献,而督抚等于呈进方物时,间有以玉如意附进者,朕因如意义寓祥占,且计所值无几,间亦赏收,以联上下之情,初不知商人等之居寄罔利若此也。今阅单内卫全义所寄之玉如意一枝,需售四千两,实出情理之外!……奸商辈以近市三倍之心,贪得无厌,高抬市值以惑人,固属可恨,而督抚等不惜重费购觅,亦属愚而无谓矣。朕于整玉如意本非所喜,是以座右陈设止用镶玉者,而不用整玉,乃众所共知。况回疆玉料琢成器皿,朕一见即能辨识。今既彻底查禁,将来自不敢复有违犯。但旧时存者恐尚不少,岂可仍听市侩之昧心渔利!现谕督抚等,即朕七旬万寿亦不准进贡,其或偶于方物附呈者,不得仍用和阗整玉如意及大件玉器。即呈进,亦必不收,使奸商无利可图,其弊自息。(《清高宗实录》卷一○七○,四十三年十一月戊子)

旨意中有几分痛切,却毫无反思,一味地推责诿过,指责商人与大吏,不去追究玉如意盛行的政治根源。且仍不禁止贡奉如意,说自己不喜欢整玉如意,说宫中陈设多为镶玉,自诩对和阗玉的品质一望而知,无意中也留下一些信息。高官巨商谁不知玉有等级之别,本不在整玉与镶玉,一小块羊脂,价值常远过大块绿玉。距弘历七旬万寿还有不到两年,呈进如意之风愈刮愈猛。

此时正值叶尔羌办事大臣高朴私运玉石案发,多省奉旨追查,晋抚巴延三奏报涉及细节,才使皇上得知玉如意价格之昂。高朴是慧贤皇贵妃的亲侄儿,一向得弘历欣赏,升迁甚速,由兵部侍郎派任回疆,身份却是钦差大臣。没想到高朴竟然利欲熏心,征用维吾尔民夫三千人私自开采玉石,并潜运入关。高朴每次进贡都是九块玉石,品级不算太高,却派人将优质玉料私自带往苏州等地,雕刻如意等物,再卖与办贡者牟取暴利。乾隆帝大怒,连颁严旨,命将高朴一经审明,即在叶尔羌就地正法,以抒民怨。

四十五年三月,内阁大学士、云贵总督李侍尧贪纵营私案发,也与办贡相关。政坛新星和珅受命前往办案,很快将贪贿事实查清,其中按察使汪圻“从前送过金如意三柄,发还后又变价送来”,得银五千两。可知玉如意的价格,竟在金如意的一倍以上。李侍尧深得乾隆帝信重,为官并非甚贪,退回了汪圻的如意,却收了变价的黄金。在他被查抄的物品中,有“金如意二十柄……按库法称重二千二十四两六分”,而抄检汪圻的清单中,标名如意与如意花者也有多件。

四十六年夏月,甘肃冒赈案事发,很快牵扯出王亶望,扯出通省各府县的捐纳作弊,总督勒尔谨以下五十六名职官被处死,四十六人被遣发新疆或黑龙江。涉事官员的被抄清单上多有如意,而王亶望名下却甚少,一则军机处督催将其珠玉珍玩封固解京,这部分清单未见流传;二则闽浙总督陈辉祖一见王亶望任所抄出宝物,陡起贪念,借机抽换入己。陈辉祖事发后被逮讯抄家,清单中也有“珠宝镶嵌如意二枝、各色如意一百六十九枝,各色朝珠一百零三盘,大小玉器共三百十三宗计一千四百一件……”只不知其中有多少来自王亶望了。

所谓的盛世收藏大半如此,先流入权豪势要囊中,再登上贪官的抄检清单,最后汇集于内务府大库。查看这一时期的办案文档,几乎所有的获罪官员,抄检清单上都会出现如意,且数量都很多。

接替陈辉祖为浙江巡抚的福崧,先因黄梅案被贬职,十年后回任,又因侵挪库项被诛,仅任所查抄清单上就有“整玉如意一柄,嵌玉大小如意九十八柄,又零块如意三十九柄”。

闽浙总督伍拉纳贪污案被揭露,奉旨查抄家产,仅在水路两艘船上,就查获“装贮箱笼共一百八十三号”,主要是大件玉器、瓷器和铜器等,造册呈报,其中有“嵌玉如意一百一十二枝”“雄黄如意二枝”“檀香如意一枝、嵌料石如意九枝”。而此前抄检伍拉纳京中家产,“如意一项多至一百余柄”。乾隆帝闻知极是气愤,质问:“此与唐元载查籍家财胡椒至八百斛何异?”

同案被逮治的福建巡抚浦霖更是聚斂有术,除大量金银田产,仅金玉如意就有一百五十九枝,朝珠一百二十三盘。原福建按察使钱受椿家产中,则有镶玉如意八十二柄。前往福州审案的两广总督长麟因办案不力,有旨抄检其京中家产,清单上玉器朝珠甚多,也有“玉如意一柄,玉三镶嵌宝石如意一柄,玉三镶如意六十九柄”。和珅已发出军机处字寄要求查抄长麟任所(广州)资产,被皇上制止,否则还会有较大增加。一旦被逮讯抄检,这些封疆大吏轻则贬窜,重则杀头,自然是大大不如意了;其所珍藏的各式如意被列入清单,登记得清清楚楚,连残损者都不漏掉,作为一种罪证。

尽管如此,乾隆帝对如意的喜爱仍未稍减。册立皇太子第三天,降谕定传位后王大臣进贡规则,宣称国家百年升平,大内各殿阁陈设物件积贮甚多,“着自丙辰年为始,内外大臣所有年节三贡,竟无庸备物呈进。惟元旦及朕与嗣皇帝寿辰庆节,在朝王大臣亦只须备进如意,以迓吉祥而伸忱悃。逾日仍不过分赐众人也”(《清高宗实录》卷一四八六)。乾隆帝素以英察明断自视,看到督抚藩臬等封疆大吏贪腐案件多涉贡献,取消了年节三贡,也撤除了他们进贡的资格,只让在京王大臣贡献如意,并强调将用于赏赐众臣。

呵呵,遇贪必反,涉腐必究,而好物长存,如意长存。即便频频出现在抄检清单上,玉如意之温润坚贞、吉祥美好,在老皇帝心目中依然如故。

四、从厉禁到再咏

嘉庆元年元旦终于到了,乾隆帝念叨多年的禅让大典如期举行。国家已发生严重危机,湘黔交界地域的苗变未定,鄂川两省白莲教众又揭竿而起,并迅速扩展到陕南豫西,烽烟相连,民不聊生。

弘历升格为太上皇帝,权柄不移,军国大事仍所决策,嗣皇帝备位见习,形成了禅让期间特殊的政治格局。圣心为内乱焦虑,自有臣子看在眼里,想方设法为之解忧。不是有旨准许在京王大臣进献如意吗?就在元旦这天,各种精心备办的如意大量进宫,“贝勒贝子公等及部院侍郎、散秩大臣、副都统纷纷呈进如意”,全是双份(上皇与皇上各一份),让上皇哭笑不得。这能怪他们吗?“王大臣”说起来隆重,实际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都可列入,百余年宗室繁衍,乾隆中晚期对满蒙八旗常予加衔,导致高官人数众多。次日,上皇颁发敕谕,限定宗室亲王、郡王、满汉大学士、尚书才准许呈进如意,其余一概不准。

五月间,弘历又有一道敕谕:

此后除盐织关差向有公项购办备赏物件外,其余内而王公大臣,外而督抚,不但贡物不必进呈,即如意亦不许备进。(《清高宗实录》卷一四九四,嘉庆元年五月丙辰)

践大位六十余年,弘历口含天宪,言出律随,可臣下大都知道,关于进贡的谕旨可以有商量。上皇深爱如意,年节与平日还要大行赏赐如意,光是由盐政、织造、税关购买怎么能行?于是仍有人照旧恭进。以和珅为例,不光自己逢年节必进,其母其妻都会进奉,列于贡单之首的便是如意。

几年前,由于御史曹锡宝的弹劾,弘历曾命有司核查过和珅管家刘全的家产,被和珅遮掩过关,而终没躲过嘉庆帝亲政后的清算。据现存的一份和珅资产清单,他家藏的如意竟有五千多枝,专以十余间房屋收贮。乾隆帝长逝矣,否则闻知此数,真不晓得该如何评论?从来自视聪察的帝王都会被近臣欺蔽,不独一个弘历。话又说回来,如此多的如意,并没给和大人带来吉祥安宁;暗中传递继位喜讯的那枚如意,更是将他送上绝路。这是怎样一种嘲讽?在诏狱中,和珅很快想通了,讯问时痛快招认:“六十年九月初二日,太上皇帝册封皇太子的时节,奴才先递如意,泄漏旨意,亦是有的。”这是他认罪供单中的一条,竟读不出一丝委屈。

与和珅的机巧变诈不同,天潢贵胄、读了大量圣贤书的颙琰,耻于这种行径。大约从那次私递消息开始,颙琰就对盛行宫廷和官场的如意产生了深度厌恶。但也不影响他每逢新年,都要撰作一首赞美玉如意的诗—上皇喜欢,只能跟着表示喜欢呗。嘉庆四年元旦,上皇自觉精神不济,减去了元旦开笔和如意诗,颙琰则照旧题咏,并注明所咏玉如意“乃乾隆六十年十一月十八日赐居毓庆宫时父皇所赐”,多么浓重的孝思与感恩之心!然彼一时此一时也。数日后上皇辞世,嘉庆帝降谕禁止臣下进贡,词气严厉峻切,特别说到如意:

再年节王公大臣督抚等所进如意,取兆吉祥,殊觉无味。诸臣以为如意,而朕观之转不如意也,亦着一并禁止。(《嘉庆道光两朝上谕档》四,嘉庆四年正月十五日)

嘉庆元年正月十五日谕旨:各省贡物多入和珅私宅,着禁止再进古玩等物。

这番话或也能传到狱中的和珅耳中,称心如意了很多年的他,已经严重不如意了。至于年节呈进如意的惯例,新帝严旨禁绝之际,也说出一些实情:在京王公大臣年俸不高,连当差与日常应酬都不够,贡献如意已成为沉重负担。如果说进贡是乾隆朝中晚期一大秕政,而禁贡,则成为嘉庆新政之一。多数王公大臣想必松了口气,持续数十年的“如意热”,当会消歇一段时间。

此后的接连四年,嘉庆帝没再写赞美如意的诗,可到了第五年便又在元旦当天题咏:

盈尺良材贡远方,坚贞温润发辉光。

万几图治皆如意,民协年丰大吉昌。

(《清仁宗御制诗初集》卷四一,

咏白玉如意)

亲政日久,和珅那点儿破事早已远去,白莲教之变与继起的福建天地会皆被平定,嘉庆帝也重新发现了如意的妙处:从材质、名称到寓意,真是般般可人,能不加以咏歌?自此开始,颙琰在每一个元旦都会写一首如意诗,诗题几乎没有变化,就连“癸酉之变”的次年也未停止,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0)

相关推荐

  • 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2

    谕旨还没完.接下来,是高宗对泄密与结党的严厉指责.昨天朕让军机大臣拟旨时,值班的是傅恒(弘历的小舅子,传说中乾隆的私生子福康安的父亲)和汪由敦(张廷玉的门生),当时汪由敦就跪求朕开恩,希望给张氏留点颜 ...

  • 太上皇乾隆刚死十五天,嘉庆为何就急着处死大臣和珅

    嘉庆4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仅仅5天后,嘉庆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又过10天,嘉庆以一条白绫赐和珅自尽.和珅在被赐死之前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云:"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

  • 张廷玉一一明白回奏1

    大清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桐城张廷玉这位毕生精明.谨慎低调的两朝元老,已经七十七岁了,正所谓风烛残年. 张廷玉出身名门,其父为康熙朝内阁大学士张英.其仕途一帆风顺,二十九岁中进士,点翰林,不到五十即 ...

  • 《读书》新刊 | 卜键:以谤为规?

    编者按 乾隆皇帝"八旬万寿"的三个月后,内阁学士尹壮图上了一道奏折,建议禁行议罪银制度.由于措辞失当,触了乾隆的逆鳞,遭受了皇上的一番设局羞辱,或说是"出奇料理" ...

  • 乾隆皇帝册封皇太子后,和珅为什么要给皇太子送如意?

    1795年9月3日,乾隆皇帝来到勤政殿,召见了一批皇子皇孙.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并决定在1796年归政,将皇位禅让给皇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其实,权臣和珅早在头一天就知道了 ...

  • 卜键:白马意象说——兼议古典文学艺术作品中的战争书写

    白马将军, 既是中外历史上一种真实而显著的存在,也是我国古典戏曲小说中一个不大但恒久的叙事亮点,与之相关联的是对英雄的向往礼赞. 连环画<白马将军> 那种三军列阵.一将突前.双方大战三百回 ...

  • 卜键:物以反常为妖

    文/卜键 原刊于<书城>2021年5月号 说到乾隆间贪臣王亶望,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个有名的贪官,知道乾隆帝亲自督办的那场横扫甘肃官场的大反贪,却不一定知道他长期受到皇上信任和赏识,或也不知道 ...

  • 卜键:探寻《金瓶梅》的传世密码

    摘 要 <金瓶梅>的传播史,是一部充满着争议的学术史.污名与正名,贬斥与赞美,禁毁与珍藏,恰也呈显出该书的强大生命力.兰陵笑笑生大写声色犬马,文字间却透着一副冷峻,嘲讽世人和市井,嘲讽那些 ...

  • 卜键:模棱首

    嘉庆元年十月初六,是颙琰登基后的第一个万寿节.次日午后,刚满三十六岁的嘉庆帝颙琰发布谕旨,一改通常的谦慎温煦,矛头直指吏部尚书刘墉.旨意峻厉,切责刘墉"以模棱之词塞责,不胜纶扉". ...

  • 卜键:污卮

    清代的北京内城,正阳门内以东,玉河以西,翰林院之南,有庶常馆在焉.为培养未来的国家栋梁,清朝沿承前明,于每科新进士中择选二十名左右(包括已授职翰林的状元.榜眼.探花),进馆深造,一般为期三年,是为真正 ...

  • 《读书》新刊 | 卜键:呼吸之间:谗臣魁伦之死

    编者按 魁伦被嘉庆帝颙琰倚为栋梁,奉旨入川,却因无谋国安邦之才,有利己害人之心,最后落得降罪自尽之下场,可为谗人之戒. 人命在呼吸之间是佛家哲思,亦是警世恒言. 呼吸之间:谗臣魁伦之死 文 | 卜键 ...

  • 钢琴触键技巧的历史变迁

    钢琴触键技巧的发展 钢琴音色除了涉及美学和不同钢琴流派的艺术风格等问题外,它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触键技术问题.音色作为总体音响结构的一部分,其音色变化说到底是演奏家极其细致.极其敏感的指触差别造成的,也 ...

  • 寻找太和革命先烈的历史碎片

    寻找太和革命先烈的历史碎片梁子湖区太和镇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老苏区.1925年9月,就建立了湖北省第二个最早的"中共游家垸党小组":1930年8月,发动了闻名湘鄂赣边区的"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