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44:器欲难量
原始人类在日常生活劳作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橙装东西的容器。在旧石器时代,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先民们只能用一些天然的、带有凹坑的物件来盛东西,如石块或一些植物的果实和根茎。进入新石器时代,特别是制陶技术的发明后,人们造出了各种形制不一的盛器,并把其形象融入汉字里,三代以降,各种青铜器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器物及其上的纹饰和铭文,共同成为先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今天从很小的一个侧面入手,从字源学的角度,解析一下这类汉字。
皿 甲骨文
皿:象形,像一个带足的盛器,有器腹,有双耳,隶变后,字形被压扁,成为现在的样子。
血 甲骨文
血:指事字,在“皿”字形的内部加一圆圈状的指事符号(有的字形是一点),古人祭神杀牲时滴注血到器皿里、代表生命的温热鲜红的体液,也可以理解为人或动物的躯体就像盛满血液的器皿。
易 甲骨文
易 甲骨文
易 金文 毛公鼎
易的字源比较复杂,有“锡”、“赐”、“蜴”的本字等多种说法。主流观点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
尽(盡) 甲骨文
尽(盡):会意,像手拿着毛刷清洗器皿,,引申出没有,结束等意。
盟 甲骨文
盟:明(公开)+皿(血的省略),表示互喝血酒,公开发誓缔结生死之约。
益 甲骨文
益:会意,溢的本字,表示盛器水满而溢出。
盉 甲骨文
盉:禾(和的省略)+皿,表示在盛器中将不同食物或味剂调和在一起。后来成为一类盛器的专有名字。
盈 金文
盈:人进浴缸,缸水满溢。
盨 甲骨文
盨:象形,想一个人就着器皿吃东西,后来演变为一种食器。
写到这里,感触颇多,我会专门做一期关于古代青铜器、陶器专有名词的汉字溯源,并配以实物图片,供大家了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