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外交部街
老北京的故事(七六〇)外交部街
外交部街在东城区,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单北大街,南临西总布胡同,北与协和胡同相通,全长721米,因民国时外交部设在此处而得名。
外交部街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遗存,也是目前北京市内保存相对完整的胡同之一。外交部街的一些重要建筑有新中国外交部旧址、睿亲王府、藏经馆、协和医院别墅、通圣堂等。
外交部街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称石大人胡同,因武清侯石亨宅第在此而得名。明代宗景泰七年(1456),石亨勾结宦官迎英宗复辟,并命所司为石亨营建住宅,石亨侍功自傲,在赐第旁大肆营建。天顺元年(1457)建成了宏大的府邸,约占整个胡同路北的四分之一。而胡同的名字也因为石宅的存在而变成了“石大人胡同”。宅邸建成后不足三年,石亨便以“图谋不轨”的罪名下狱,宅邸充公。
嘉靖年间,石亨旧宅赐给咸年侯仇鸾,仇鸾在石亨宅中兴建了一所风景秀丽的园林。期间蒙古俺答部入侵中原,仇鸾作为御敌主帅屡战屡败,却凭借谎报军功骗取功名,不久事情败露后,仇鸾被革职查办忧惧而死,宅邸再次充公,又赐给成国公朱庚。明万历年间,明神宗女寿宁公主下嫁冉兴让,将此宅改赐给冉驸马。冉驸马为府第取名宜园,成为东城八大名园之一。
明天启二年(1622),工部在石大人胡同建立宝源局,宝源局专司铸造铜钱,相当于今天的造币厂。工部宝源局便设立在原来的石亨宅。
清代,宜园为工部宝源局所在,开炉铸造钱钞。历经明清两朝,直到1905年宝源局炉火才熄灭。宣统末年,为了迎接访华的德国皇太子,外务部将已废的宝源局改建为迎宾馆,专门用作迎接国宾,相当于现在的国宾馆,是当时北京城内最豪华的西洋建筑。
民国元年(1911)孙中山北上与袁世凯商谈国事,曾下榻石大人胡同行馆。后为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冀察政务委员会所在地。“七七事变”后,为伪临时政府行政委员会及议政委员会驻地。文革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条。
辛亥革命爆发后,清廷开始宪政改革,袁世凯被任命为清政府内阁总理,从河南老家进京后的袁世凯将内阁政府设在石大人胡同迎宾馆内,此后不久袁世凯便将家眷接来北京,和他本人一起入住迎宾馆。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也就成为了临时大总统府。8月24日孙中山抵达北京会晤袁世凯,为了表示尊敬,袁世凯迁往铁狮子胡同陆军部居住,将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作为孙中山的临时行辕。9月18日孙中山离京,袁世凯下令将东堂子胡同的北洋政府外交部迁往石大人胡同迎宾馆,从此石大人胡同改名外交部街。
1928年北伐军攻占北京后,北洋政府外交部与国民政府外交部合并迁往南京,位于外交部街的北洋外交部被改为旧外交部档案保管处。1940年受到侵华日军控制的华北政务整理委员会在外交部街旧外交部旧址成立,并开始行使其作为抗日战争时期华北地区政府的职能,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就设立在北洋政府外交部的旧址上。第一任外交部长和第二任外交部长都曾经在这里办公。1960年代初期外交部大楼迁往朝阳门内大街北侧,外交部街的原址改为仓库。自1974年起,院内的假山和老楼被逐渐拆除,大院逐渐变成外交部职工宿舍和世界知识出版社等,院内建筑被逐一拆建,至今仅有曾经是迎宾馆正门的一座灰色的西洋式门楼还是当年的建筑。
睿亲王府是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后裔的府邸,多尔衮曾经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在顺治八年因为谋逆削去爵位,差没宅邸,乾隆年间,多尔衮案平反,其后人承袭睿亲王爵位,赐邸于石大人胡同。睿亲王府规模宏大,曾经有多达五百间房屋,但现在房屋尽毁仅余围墙一段、石狮子两尊。如今,这里为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协和医院别墅是1913年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出资兴建的,用作协和医学院外籍教师的寓所,其中建筑均为精致的西式别墅、小楼。这些西式建筑至今保存完好,2003年协和医院别墅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