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水”让张仲景又爱又恨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病之源,这句话作者是从张仲景身上体会到的,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可以看出,张仲景对“水”是又爱又恨。
1.从《伤寒论》看张仲景对“水”的爱。保胃气,存津液是《伤寒论》的宗旨,具体条文如下:
1.1禁汗禁下保津液
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
第49条: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其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第83条: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
第87条: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
第286条: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
1.2急下存阴保津液
第252条: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254条: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1.3津液多少可判断预后
第111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第211条: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生。
第346条:伤寒,六七日下利,又发热,其人汗出不止者,死,有阴无阳故也。
第347条:伤寒,五六日,不结胸,腹濡,脉虚,复厥者,不可下,此为亡血,下之,死。
2.从《金匮要略》看张仲景对“水”的恨
2.1“水”病篇数多,论述细,方剂多
《金匮要略》共22篇,除去第一篇总论,后三篇妇人篇,中间论内科杂病18篇,直接讲水饮致病的就有4篇,分别是《痉湿暍病》、《痰饮咳嗽病》、《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水气病》。《痉湿暍病》篇共27条,论“湿”的有11条,主要讲风湿致病。《痰饮咳嗽病》篇共41条,为条目最多的一篇,把“饮”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并列出了苓桂术甘汤、十枣汤、泽泻汤、五苓散等20多个治水方剂。
2.2其他多篇与“水”有关
《肺痿肺痈咳嗽病》篇有泽漆汤、葶厉大枣泻肺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奔豚气病》篇苓桂甘枣汤;《五脏风寒积聚》篇甘姜苓术汤;《黄疸病》篇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呕吐哕下利》篇猪苓散、茯苓泽泻汤、文蛤散。
2.3养阴也要配合利水
如百合知母汤、瓜蒌牡蛎散、百合滑石散、肾气丸等。百合既能养阴又能利水,《神农本草经》谓百合“利大小便”。可见养阴和利水相反相成,并不矛盾。
看来,张仲景的确是对“水”爱之深又恨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