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梦云作品丨走近培田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褪下在城市中包裹着的得体衣衫,脱下蹬蹬作响的高跟鞋。享受着宽松的衣物带来的愉悦,平底鞋带来的舒适,就那么朴素地行走。再去触碰一下光阴里留下的古村落,天空上飞鸟刚好经过,村头的树枝在风中轻摇。大多时候我并不想弄清楚古村落的来龙去脉,而是享受那种置身于古老光阴中的静处。如果以都市的节奏进入古村落,必然踩疼那根历史的神经,而与古村落格格不入,以至摸不到门道而自觉迷茫、乏味。

(一)培田的文韵

无论我以什么方式进入培田古村落,都有一种亲切的感觉,对它一见倾心。如此偏僻之处竟有如此美丽的村落,这样一幅泼墨恣肆的陈年水墨,散发着勾魂摄魄的气息,它所蕴含的缠绵美质与古老情怀,是我笨拙的笔触无从呈现无法抵达的。我们入住的民宿是紫阳书院,紫阳书院居于培田村落西南端。坐西朝东,门楼高出平地五个台阶,是典型的客家门楼,极显端庄高贵,跌落式重檐翘角,凌空欲飞;门楣正中题写“紫阳书院”四个大字。门楼两侧绘有壁画,行云流水,空灵诗意。山野寂静,如同避世的桃花源,令我痴迷。

沿着后院鹅卵石埔就的石梯来到三楼的露台,这是被游客誉为培田的最美露台。此时正是夏天的午后,立于此处,培田美景尽收眼底。屋后是一脉伟岸似父亲的绵绵青山,门前一湾母爱般的河源溪如白链绕村而过,生意盎然;远处四周青山葱翠,近处,青砖黛瓦,屋檐飞翘,一个个院落布局有序,青黑的瓦映院落中那一个个天井口闪出的亮光,勾引我迫不及待想融入这个村落。

书院的外观庄重古朴,书香袭人,打开露台旁的客房,现代设施一应周全,踏进房间就像一脚从古代穿越到现代。稍作休息,我和闺蜜走出客房,开始探索培田的人文历史。

紫阳书院的天井和走廊栽有郁郁青青的兰蕙,清香袭人。穿过曲折通幽的回廊,一幅幅字迹内涵隽永的楹联赫然入目,“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书成花露朝分洁,悟对松风夜共幽”。花香与书香交融,不饮亦醉。院落用鹅卵石铺设成各种吉祥图案的宽敞雨坪的正前方,是书院的又一个大门,门楣上也写着古朴厚重的“紫阳书院”四个字,门的左右是幅经典的对联:“平生所学惟四字,道统攸归在一人”,暗寓书院的历史渊源。书院入门的门楼背面写有“居仁由义”四个字,白底黑字,分外醒目,使书院更显古雅。

走出紫阳书院,我们踩着被岁月打磨得油光发亮的石子路,徜徉在培田的村巷中。在那些沧桑古朴的牌坊、门楼、匾额、旌表前驻足流连,熏染翰墨飘香的中国乡村人文气息。培田的每一幢院落都冠有堂号。双灼堂,取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继述堂取自《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敦朴堂、济美堂、三让堂……每一个堂号都令人齿颊生香,回味无穷。令人不由赞叹汉字的神奇,其间架方正,音韵优美,象形生动,表意鲜明,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天地。汉字以中国人特有的造景方式,令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

在培田书院林立,读书蔚然成风,让我虔诚地努力阅读这个八百多年的客家庄园。除了我们入住的紫阳书院,最让我无法逃避的是南山书院了。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走过曲折的乡间小路后,终于见到了南山书院。无需否认,我被它的安稳与慈祥深深地震撼了。那是一座古朴的平房,一种时间与岁月的力量倾注在我心灵中。这样的小村庄竟有这样幽雅别致的书院,并且这样久远,有500多年这样长。我注视着书院,想象着五百余年来这里读书的人们。春夏秋冬,天光云影,寒风萧瑟,琅琅的读书声飘来,这么漫长的时间,这么多的莘莘学子。幻象的光景中特别地感到书院的美好,这的确是一种人文风景的佳话。

书院大门右侧的围墙边,一棵苍虬的罗汉古松独立在那里,它比书院的年龄还大,六百余年。魁梧的躯干倾斜向外,遒劲的枝条凌空舒展,盘根错杂深深嵌入院墙的石隙间,暗褐色的树身布满突起的树瘤,枝繁叶茂。气息高古中透出朴实稳重与雄浑苍劲。

走出书院,环顾四面,四面都是山。我们爬到一座不高的山丘上再看书院,书院掩映在一片绿柳之中。恰值下午的阳光斜照过去,我们背靠辉煌的斜阳。阳光好像特别有情地倾泻在那一片树林中,倾泻在阳光与树林相交掩映的书院中。何等美好的阳光,何等丰盛的慈爱与恩典。

夕阳将落山,我们静静的离开南山书院。回紫阳书院经过村口那棵巨大的雷公子树下,坐着四位老者,正热烈的辩论着什么,那份争论的劲头,在时光里留下一抹强烈的印痕,古村落因了老者们,显得人情味浓,文韵深厚。

(二) 培田的水

在培田幽静的夜晚,我感受到在城市从未有过的空灵。第二天清晨,我与闺蜜不约而同地穿上旗袍,身着旗袍的我们因为饮过培田的水,比任何时候都风情,款款盈盈。

喜欢培田绕村行走的水圳,活泼泼的流水,拥抱家家户户,这是一座被水滋养的古村。而村外的河源溪与汀江相连,早年竹筏、小船运送土特产的繁荣景象,是这条溪流辉煌的过往。

沿培田新村往古村落漫步,过一座横跨溪面的石拱桥,可见溪水清澈,沿岸水柳与乌桕间杂其中。清晨,我仿佛看到村民从鸟鸣声中醒来。当厨房突起的烟窗冒出缕缕炊烟,当沉重的大宅木门被徐徐推开时,村庄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村民带着惺忪睡眼,打着哈欠,或肩挑水桶往门前水圳舀水,或到临近的河源溪中挑水做饭。

那时的溪水清澈干净。少女和村妇们也挎着一篮衣服,走到溪旁或水圳的石条边,轻轻将竹篮放下,弓腰蹲下开始搓揉衣服。她们将浸泡过的衣服扭作麻花状,随后放在浣衣石上,便手持洗衣棒,忽轻忽重地敲打着衣服,此起彼伏的捣衣声打破了山村清晨的寂静。她们弯下的柔软腰肢,使劲搓洗衣板时,呈现在晨雾中优美的动态,让人觉察到女性的健康和美。那种顾盼动作,流露出女性婀娜姿态和自然柔美;那种女性特质与溪中静静流淌的溪水何其相似。

村头走进培田,步入水口,经过古树苍虬、浓阴蔽日的风水林,路边是一条流量不小的水圳。圳里水声哗啦,在水流冲击下,巨大水车滚动木轮往复循环。距跨路石碑坊数十米,可见荷塘。荷塘边垂柳在风中轻轻飘荡,荷梗婷婷直立,荷叶华盖如伞。清晨,荷叶上盛着珍珠般圆滚的水珠,盛放的荷花与荷叶相呼应,给人一种洁净之美。池边的木栈道上,游客在和煦的阳光下漫步。不少拍客咔嚓咔嚓地按动快门,想竭力留住荷与女人之美。

最有韵致和情调的,是村里的另一条水圳。它穿越村中间的千米古街,走街串巷自始自终。它从前进村奔流的溪水中被导入,穿越村尾到村前水口出,长达千余米。穿过两边门面相对的商埠林立的街道。流动时发出活泼泼水流撞击石砌水圳的声响,水声清越悠长。它的声响充满村民生活中的每一天,年复一年,从不停歇。水圳给村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为村民播放欢歌笑语。这条水圳有一段隐藏于古街下方,它被平铺好的条石板所覆盖,看不见低下的流水,却能听见水声从脚下的石板缝隙间往上冒出,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夏天,行走在水圳上方的石板路上,能感受到一股凉凉的水气从脚下往上冒,令人感受到无比清凉,使整条古街在盛夏变得甚是凉爽惬意。

水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它既贴肤又柔软,人们形容温婉可人的女子如水,这就是水的特质吧。再美的山,也需水的配合;再阳刚的男人也需如水女子的配合,才能刚柔并济。

天气突变,下起小雨。带着培田溪水的柔情,我们回到承载耕读传家传统的紫阳书院里,这里满满的朱熹思想,弥漫着每个角落。

带着轻松的心情,带着恬淡的思想,坐在雨洗过的露台里,听风被雨洗过的声音,心更安了,意更舒了。在发黄的古籍中,我们用培田的水沏茶,用心伺茶,看叶芽沉下又浮起,滚涌成一泓诗意的碧绿,在我们清澈如水的目光中盈盈透着温润的色泽。这一刻,生命的意义被书声中的一壶香茶演绎得纯真,宛如培田女子通透灵秀。

(三)培田的雨

昨夜,轻风斜雨,身居瓦房中,我有了在雨中聆听天籁的福气。雨滴一与青瓦接吻,就奏响了清脆的乐音,雨声仿若是世间最难以解析的音乐。最喜听这细雨的乐音,凭着这优美的音乐,我恍然走进夜的心脏,体会着客家古村落夜空中最广阔的宁静和最深沉的安祥。

我毕竟只是古城的过客,终要离开。一早,我们就起来了,走出客房,站在大露台上,依稀有细细的雨丝飘洒下来。雨让培田水灵灵,不单洗涤尘俗、清新空气,伴随而来的有朦胧云烟,有说不清道不白的思绪凝结。

紫阳书院里游客不断,我们即将离去,培田又迎来一批新客。各抱情怀,但目标明确,来深入探访这个古老的村庄。探讨的人们把过去的时光重新捡拾一遍,故事一串串。于天井边静坐,细数一遍又一遍的雨落,恍然走进时光河流,一片苍茫。天井里雨声清脆,兰穗青葱,雨打兰叶,似一场曼妙的轻舞,彼此亲昵,却又有些不舍。

我们再次出了紫阳书院的门,撑着伞行走在湿漉漉的古街上。雨中,客家精华的建筑群如梦似幻,我不顾雨淋湿自己,一手举伞一手拿着手机,接连不断的拍照。雨飘过古建筑的屋檐,原本庄重的飞檐反而有点模糊,将恢弘的气势与天成的朴素融为一体,好似水墨画里走出来的大美境界,氤氲得令人沉醉。

黛瓦青砖下的诗意与温婉;雕梁画栋里的沉静与古朴,不经意间一直触动我的思绪。

乱纷纷的雨丝,被风吹刮,如根须漫天交织盘错,飘入眼帘,植入脑海,与无尽的思绪纠缠,培田的雨,就这么固执地在我心田里滋长。

在培田行走,会遇见许多建筑精美的家庙与宗祠,这是祈求风调雨顺、告慰先祖的地方。而一座古戏台,上演过多少才子佳人、帝王将相、民间传奇剧目,戏剧为一代代村人打开一扇瞭看历史与现代的窗户。

这是一个鲜活的村落,以古老表情存在,留下一个不可复制的范本,一个温馨的家园。

培田,虽然只是一个小村落,当你走近,就会有感受到大海一样的胸怀。


作者简介:梦云,原名王英姿,女,在设计行业工作,爱好诗歌散文,业余创作,喜欢画画、看书。拥一份恬静安然,用心灵的素笔,轻描流年的芬芳。现为泉州市丰泽作家协会会员,泉州旅游协会·旅游文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泉州市作家协会青年创作委员会成员,晋江蓝鲸诗社会员,作品在《西部散文选刊》《长江诗歌》《世界日报》《福建作家》《泉州晚报》《东南早报》《海丝泉州》《海丝商报》《诚信泉州》《晋江文艺》《蓝鲸诗刊》等刊物发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