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鸡鸣散治水肿,顺便谈谈如果废医存药...
【聊聊鸡鸣散治水肿,顺便谈谈如果废医存药的话,鸡鸣散此方还会不会出现?】小腿或足踝反复浮肿,临床挺常见。有些病因明确,而有些则病因始终搞不清,于是西医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古人编了一套理论来解释,认为浮肿是因为感受外邪、饮食失调或劳倦过度,使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猪留,泛溢肌肤而形成。暂不论古人解释的对不对,有张古方“鸡鸣散”拿来治这个病却是效果不错。
此方来源于南宋医家朱佐所著的《朱氏集验方》,由槟榔、陈皮、木瓜、吴茱萸、紫苏叶、桔梗、生姜组成。方中以紫苏之发汗理血,利气健胃为主,既有宣上散寒之功,又有理气和血之力,对于寒邪郁表,气血失畅,经络阻滞,脾胃不和,都有较好的作用;佐以桔梗之苦辛,开肺气以利三焦,使气行而三焦决渎得利,表寒去而水湿下行;并用生姜辛温发散,健胃止呕,既能散表寒,又可降胃逆;槟榔、陈皮、吴茱萸均为温降之品,既能理气降逆,推荡痰邪,又可止痛除湿,逐风行痹;木瓜酸温,功能舒筋活络,并能祛湿。诸药合用,行气降浊、温阳化湿,使阳气得温,痰湿得散,脉络得通而愈。
鸡鸣散这个方子名字取得挺特别,和其特别的服用方法相关:“隔宿用水三大碗,慢火煎,留碗半,去滓,留水二碗,煎滓取一小碗,两次以煎相和,安顿床头,次日五更分二三服。只是冷服,冬月略温亦得,服了用饼饵压下。如服不尽,留次日渐渐吃亦可。服此药至天明,大便当下一碗许黑粪水。”本方之所以要求清晨空腹冷服,乃是取其从阳注于阴,从阴以解邪也。
古人如此折腾,是凭空瞎想,还是真有道理?有好研究者,真的去探讨了一番《鸡鸣散镇痛抗炎作用及其机理的时间药理学实验研究》:鸡鸣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呈显著的用药时间依赖性,白昼毒性大于夜间;鸡鸣散对小鼠模型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呈昼夜节律性,并与其降低小鼠血清、脑组织NO含量的昼夜差异相吻合;鸡鸣散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呈昼夜差异性,并与其降低炎性组织中PGE2含量的昼夜差异相吻合。
那么问题来了,古人是碰巧发现了这样一个有效药物组合和服用时间特性,然后再胡编了一套理论来解释(有没有懂概率统计的来算一下?);还是通过中医理论确实能推导出某些疾病的有效治法?
科学大神们,出来秀一秀你们的科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