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遇见怪病,卷款跑路,还留言大骂病人,病人:帮我谢谢他

古来神异少,天下妄庸多。

文帝能全意,曹瞒竟杀佗。

——南宋·刘克庄《华佗》

华佗画像

这首诗的第三句“文帝能全意”,难不倒熟悉历史的同学。讲的是西汉名医淳于意因犯事被判刑,其女缇萦向汉文帝求情,于是淳于意被赦免,他的高超艺术也传了下去。而神医华佗就没这么好运了,被曹操杀了。

历史记载,华佗的医术实在神妙。正如后世某医家说,华佗临死前一把火烧了自己的医书,委实可惜,然而,即便流传下来,恐怕也很难有人能学到其中精髓,远远达不到华佗的水平。因为传统医术的造诣高低主要看个人天赋,“非纸上语所能道也”。

说起来,华佗虽然以医术名震当世,彪炳史册,但他却耻于行医。这一点在《后汉书》和《三国志》中都有记载。

华佗剧照

学医并非华佗本意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今安徽亳州),他还有个名字叫华旉(fū),不太为人所知。年轻时,华佗在徐州游学,通晓几种儒家典籍,本来是个“士人”。

三国牛人陈登的父亲陈珪任沛国的国相时,曾举荐华佗为孝廉,东汉末年的太尉黄琬也征辟华佗做官,可能华佗认为东汉王朝已是日薄西山,放弃了做官的念头。然而,如何养家糊口总是很现实的问题,华佗无奈之余选择了行医。就这样,他不小心成为古往今来最负盛名的神医之一。

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医生的地位不高。如《后汉书》把名医与术士归为一类,书中记载,华佗“耻以医见业”,对自己的职业感到羞耻;《三国志》也记载,华佗“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直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

华佗和曹操(剧照)

从历史角度看,华佗如果从政的话,未必出类拔萃,世上却少了一位重量级的神医。宿命就是这么难以捉摸,一个被逼无奈的职业,却被华佗做到了极致。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华佗的医术出神入化,名头越来越响,尽管他为穷苦人看病从来不收费,但收入肯定是不错的。怎奈他不喜欢这行,闷闷不乐。他也不喜欢被人颐指气使。

《三国演义》的有关描述纯属杜撰,华佗并不是因为试图给曹操做开颅手术才被杀的。史书记载,曹操病重时,华佗为他缓解了病情,表示彻底治愈需要时日。随后华佗回家探亲,没有如期返回给曹操治病。曹操派人去催,华佗借口妻子生病不肯去。

于是曹操派人去查看情况,发现华佗所言不实,大怒之下处死了这位神医。

曹操剧照

华佗的“另类”出诊

史载,华佗“精于方药,处齐不过数种,心识分铢,不假称量”,就是说,他用处方药比较少,取药无须称重,随手一抓几乎分毫不差。

华佗给人治病的事例不少,其中一次“另类”的出诊比较好玩。

有个郡守生病,请来了华佗。华佗一瞧,认为病人不用吃药,生一场大气就好了。但这话不能明说,否则病人不容易当真生气。怎么办呢?华佗心生一计,他先跟太守索要了很多钱财,却拖延时间不给对方治病,然后趁机卷款跑路了。

太守有的是钱,丢点钱财也不见得会生多大气。为了让太守暴跳如雷,华佗不辞而别的时候,还写了留言大骂太守,骂得很难听。

于是,太守赔了钱又挨了臭骂,果然鼻子都气歪了,怎么也想不到名医华佗竟然做出这等事来,还敢辱骂自己。他盛怒之下,派人追杀华佗。幸好太守的儿子听说请的是华佗,赶紧拦下了追杀华佗的差役。

太守生了一场大气之后,病也好了,这才明白了华佗的苦心,恼恨转为感激。

精准的预言

华佗看病最神奇的地方,不光是药到病除。他更能准确判断病人是否还有救,或者有些怪病什么时候还会复发,以及应对之策。这里再讲一个事例。

当初,一个名叫李成的军吏患病,常年咳嗽,有时会咳出脓血。找到华佗,华佗说,你这不是肺病,而是肠子问题。

华佗开了4钱散剂给李成,并交代他,吃2钱下去会吐很多脓血,无需再吃。调养一个月就小有所好转,一年就健康如初。但每隔18年后还会轻微犯病,犯病了吃剩下的药。如果没了这药,性命难保。

华佗剧照

李成吃了一半药,病果然好了。可是,5、6年后,李成的一个亲戚也犯了同样的病,请求服用李成珍藏的药。亲戚说,等他的病好了,帮李成找到华佗求药。李成只得把药给了亲戚。后来李成路过谯郡,刚好华佗被曹操下狱了,李成不忍心去麻烦华佗。

18年后,李成果然旧病复发,但无药可吃,最后不治身亡。

结语:曹操杀华佗时,荀彧求情说,华佗的医术难得,关系到多少病人的生命,还是赦免为好。曹操不听。华佗死后,曹操最宠爱的儿子、历史上著名的神童曹冲生了病,无人能治,十几岁就夭折了。曹操这才后悔杀了华佗。

看来,华佗之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曹魏的国运。

参考文献:《后汉书》、《三国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