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空间格局 赋能生态文明
为了全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推进全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开展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制定等工作。该厅利用分布式、云计算、大数据、实景三维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双评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现行空间类规划实施情况评估)和“双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精准识别国土空间资源禀赋、资源开发保护利用、开发建设及空间矛盾冲突等挑战,为加快构建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提供了一套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的“广西方案”。
坚持生态优先,强化全局统筹
广西处于南方丘陵山地带,是华南地区的“绿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为全国三大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也是华南和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出台了《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实施意见》《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方案》等顶层设计文件,建立“自治区统筹优化、市县核实深化”的工作机制,高位推进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2019年7月以来,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和生态环境厅牵头,会同自治区林业局、海洋局成立生态保护红线评估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和协同配合,创新综合评价技术方法,开展“双评价”,构建以桂西、桂北生态屏障等为主要生态保护区域的格局;按照“集中指导、集中修改、集中审核”的方式,多次组织生态环境、林业、海洋、发展改革等13个部门研究重大问题和审核评估成果。
在此基础上,全区落实市县主责,摸清生态保护红线矛盾冲突和应划尽划情况,通过内外业核实相结合的方法,识别生态功能极重要、生态环境极敏感脆弱等区域,梳理各类矛盾冲突情况,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相应的规则分类进行处理,做到应划尽划。此外,强化全局优化,统筹协调处理保护和开发的关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主体功能区战略要求,从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功能完整性和连通性等方面进行全区统筹。
目前,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得到进一步优化,“双评价”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划入生态红线的比例提高了3个百分点,生态保护红线内自然保护地占比提高了2个百分点,保护了全区95%以上的物种多样性。今年4月底,广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审核并报国务院。在广西厅国土空间规划处处长阳柳凤看来,生态保护红线评估优化调整后,从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功能完整性和连通性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较好地协调了全区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总体上落实了国家和自治区生态安全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增强了生物地理单元保护的有效性。
实行战略引领,优化要素配置
2019年8月,《广西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方案》出台,全区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目前,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已根据《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形成包括规划文本、说明、图集、专题报告在内的阶段性成果,并同步建设了涵盖500多个专题数据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初步构建了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在严格保护优质耕地资源的同时,广西厅核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实情况,提出了全区永久基本农田正向优化调整、分级保护和异地代保的初步思路和方案。在主体功能差异较大的县(市),以乡(镇)为单位进一步细化主体功能定位,实施差异化的引导管控和配套政策;统筹陆海空间,按照以海定陆原则,以乡镇为单元细化沿海市县主体功能区,统筹细化海陆空间管控要求。
在贯彻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突出地方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特色方面,广西着力构建开放式多中心网络化集约型城镇化格局,强化以“广西底线约束与城镇承载力空间一张图”为基础的空间拓展底线思维,重点引导资源要素向中心城市和经济发展优势地区倾斜供给,形成14个设区市差异化发展和用地规模配置初步分解方案,促进区域相对均衡发展。广西厅还按照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治理导向的要求,多途径高效配置指标,构建“需求—供给—实施监管—评估奖励”的全周期要素配置体系。
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总要求和总目标,广西厅研究和梳理了国家、自治区重大战略的空间需求,逐一核实重大项目和矢量空间数据并精准落图,确保重大战略项目化、空间化。同时,与自治区相关部门和市县对接梳理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及用地需求,为“十四五”开局急需建设的重大项目做好规划保障。
广西厅总规划师钟德超表示,下一步将结合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探索建立建设用地复垦指标市场化配置、节约集约和盘活存量用地奖励、永久基本农田“管制﹢激励”等机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内人工林处置政策,促进资源转化和壮美广西建设。
做好村庄规划,美化人居环境
广西还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合理优化村庄布局,明确市辖区、县域范围内的村庄分类。截至目前,全区14个设区市和70个县已全部完成县域村庄布局专题研究,成果已通过专家审查。
早在2019年3月,广西即组织开展村庄分类摸底调查,并按照“先管住,再管好”的原则,全面部署村庄规划工作,要求各地根据实际需求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为重点地区的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提供规划引领。
自启动“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至今,广西共协调落实村庄规划奖补资金2.02亿元,奖补村庄规划1177个。目前,全区已有近1400个行政村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其中1000个村庄规划已编制完成。2021年,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卜花村、玉林市北流市新圩镇河村、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小龙村等3个村庄规划成果获评优秀村庄规划案例。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广西厅先后制定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简易型实用性村庄规划审查要点(试行)、村庄规划数据库标准(试行)等自治区技术指导文件,为村庄规划编制、审查、纳入“一张图”实施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撑。同时,积极应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村庄规划工作水平,研发“国土空间规划调研APP—村庄规划版”“国土空间规划网络意见征集系统—村庄规划版”,免费提供给各市县和技术承担单位使用,并不断提升公众参与村庄规划的广度和深度。
为了解决村庄规划专业技术人才紧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等难题,2020年6月广西厅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乡村规划师挂点服务办法,推进乡村规划师驻镇入村。目前,全区14个设区市均已出台乡村规划师管理办法,各县通过招聘、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共组织486名乡村规划师开展挂点服务试点工作。
生态优势金不换。广西厅厅长陈建军表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施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强化底线约束,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保障和服务广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自然资源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