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到底要坚持什么标准?
翻译做久了,看多了市面上的翻译作品,自己的思维散乱了,不知道该坚持什么样的翻译标准,这恐怕是一部分译员的切身感受。
有时候嘴上喊着要多一点意译,要更加通顺,但到了实际翻译时,又不自觉被原文牵着鼻子,更多的干成了直译,译文缺少灵动,读者读起来非要反复咀嚼不可。
甚至有这些厉害的读者说,自己看到了那种直译的内容,几乎能想到原文用的是哪种从句结构。
想来大道至简,真正好的译文并不讲究太多标准,译者自己读一遍,不觉得难受,大概读者也能够接受。现实情况是,译者结束工作之后,几乎没有太多功夫通读自己的译文,即使通读,也不是抱着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
我自己也说不上什么标准,心里对译文的要求只有三个字,就是“说人话”。
什么叫说人话?就是译文要通顺,逻辑要好,就是我们说话交流那样的语句。正常人阅读和说话都讲究一个气息,没有谁能一口气读三十个字以上的句子,因为大脑的短期记忆能力有限,简短的句子更方便信息的录入。
大家看看美剧就会发现,大部分对话不超过十五个单词。再反思自己使用汉语时,是不是也有短句短语的倾向呢?正因为如此,我在写作的时候也尽量不用长句。
尤其是英译汉,译者要大胆的将句子打碎,把叠床架屋,开枝散叶的英文句子用熨斗烫平,变成水波涟漪的中文。
中文是以点带面的语言,或者说是平面语言,一幅画展开就能欣赏。英文是立体的语言,可以大局套小局,从句叠从句,句子的逻辑又是那么明确。
如果不是学术作品的翻译,一般的面对普通读者的翻译作品,我更喜欢讲人话的译文。如果翻译的作品里满是西式的语句,句子还长又长,我大概率不会再看第二页。
话虽如此,当然也要用这种标准要求自己的译文,希望未来不要打脸,希望能对得起读者,不让大家打开书就昏昏欲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