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味药,泄掉湿气!两千年的老办法,值得传...
中医到底能不能治病?
我想,无数验案都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中医治病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没有半句虚言。
在这里,我想给您讲一则验案。
话说有一次,接待一个患者。他什么毛病呢?就是眩晕、迷糊。
这个人姓朱,50岁,是湖北人。他眩晕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两只眼睛都睁不开。一旦睁开,眼前一片旋转颠倒。同时,双手颤抖,没有办法握笔写字。
就为了这个“迷糊病”,患者走了很多地方,疗效皆不显著。
最后,几经辗转,他托人求治。
仔细诊察,发现患者舌体肥大,舌苔呈现白滑之态,而且舌根略腻。看脉象,弦而软,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写下一张配伍,只是区区两味药——
泽泻24克,白术12克。
患者睁开眼皮看看方药,随即把眼睛闭上,没说什么。
结果,喝了一剂药之后,一点变化都没有。
但是,就在患者喝了第二剂药之后,忽然感觉到周身和前胸后背开始出汗 ,而且汗水发黏,头脑立刻清醒起来。
然后,再服三剂,诸证悉平,浑身上下一点不舒服的地方都没有了。
患者感激涕零,跪拜不起。
这里头是怎么回事呢?来,我给你简单讲一讲。
这个人的问题,用中医的术语讲,就是“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说白了,你看他脉象弦软,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这显然是脾虚有湿。湿聚而成痰饮。痰饮居于心下,使得心阳被遏制。我们的心,属阳属火啊。它惧怕的是痰湿水饮之邪。所以,在痰湿水饮聚于心下位置的时候,心就害怕,于是心阳被遏制。这里头的“心下”位置,我们基本可以简单理解成为胃的位置。
当心阳被遏制的时候,阳气不能养神,故而患者就头晕。阳气不能升发到四肢,所以双手颤抖,不能执笔写字。痰湿水饮上泛于舌,所以舌体胖大,舌苔白腻。
因此,要想治,就必须把心下的这块水湿痰饮之邪,化散掉。
怎么做呢?泽泻配白术的配伍,恰好就能实现这个目的。
这个配伍,本见于《金匮要略》,是张仲景的经方之一。原方是泽泻15克,白术6克。你别看只有区区两味药,但实际上效力非凡。其中的泽泻,能够利水除饮,把水湿之邪泄导出去。其中的白术,能够健脾燥湿,杜绝水湿之气的产生之源。所以两味药配合,可以很好地解决痰饮问题。你等病邪去除,阳气四布,则患者头脑才会情形。上文中的患者,药用两剂之后周身汗出,显然是阳气输布的好现象。
你看,这就是中医经方治病,是不是挺精彩的?
其实,放眼现实生活中,因为湿邪导致的眩晕、迷糊,这现象比比皆是。泽泻和白术的配伍,的确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只可惜,这样的用药方法,现在能继承、理解的人不多了。我认为,对于这样的中医学里头的宝贝,应该加大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只有这样,中医才有复兴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