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努力
谈谈努力这件事
小时候,我们总听父母和老师说这样一句话,这孩子挺聪明就是不努力。还有这样一句话,这孩子是真努力啊,就是有点笨。
当然,上述两种评价都基于一个“考试成绩差”的事实。
于是乎,“努力”就成了家长间、老师间、同学间广为流传的优秀品质。而“努力”的定义往往被大家简单冠之以“头悬梁、锥刺股”的概念。可在同学中一实施起来往往变成了“点灯熬油磨洋工”,只要我比你学的时间长,我就足够努力。
在这种班风下,每个努力的人都深陷自我感动中。在此基础上成绩上不来也不干我事了,因为我已经足够努力了。连父母老师也都频频点头表示理解,最后来那么一句“这孩子挺努力的,就是有点笨。”
其实,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这种努力只能称之为假努力。
当然,我觉得这件事并不能全怪学生。当人处于一种社会惯性下,其实很容易放弃思考。对于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身边最权威的老师家长都如此说,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当然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这样,这里有教育差距,教师差距的问题,暂且不谈)
纵观我小时候受的教育,周围人无一不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努力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学习,如何努力,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科学地、符合逻辑地讲过。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努点力”。
“笨”这个词我觉得有两层含义。一层是纯粹的智商值远远低于同龄孩子平均水平。还有一层是智商够用,凭借本能选择一个非常低效的学习方法试图通过“拼时间”来立于不败之地。
同一学年能够正常入学的学生,去掉一个最高值,去掉一个最低值,绝大多数人的智商能相差多少呢?
真正的差距在于对知识的原理性的思考。刨除一个人天生悟性高,这里老师和父母的启发与引导就显得很重要了。
当我们对知识真正从“原理层面”深度思考过并理解了,才不那么容易轻易忘记,因为深度思考明白的知识已经长在身上了。对原理的深度思考让一个人思维方式变得不同。
我有一个高中同学,整个人不算机敏又常常反应迟缓,可以说真的不算聪明的一列,高中三年没有多做过一本课外习题。(课内的还时常做不完[二哈])但是,她的成绩始终在前几。放学后我们常一起回家,即使走路她也在深度思考数学的那些最基本的定义之间的原理与关系。那时的我常常不以为意,但事实证明她的学习方法确实是对的。
学习当然还涉及到记忆的问题。真正的记忆在于提取记忆,所以忘记是为了更好地记得。真正的学习永远是在输出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也是为什么主动学习的效果远远要比被动学习的效果要好。
千万不要被一个天天抱着课本又读又划,反反复复看书的学生而感动。
记忆的时候借助于思维导图,但是思维导图竟然也被变成了一个用于“自我感动”的工具。(真是无奈)很多培训班专门培训怎么使用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于是乎一个非常简单的知识被用以各种画笔各种图案以分支的形式画出来。其实这和你在纸上按逻辑关系按要点罗列出来没有本质区别。
唯一的区别在于更形式主义,更费时间了。思维导图是一个分析清楚关系的工具而不是一个记忆工具。所以画那么漂亮的都是给家长看的。真正的图不需要那么美,自己能看懂能理解清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了。
其实人特别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自我欺骗与自我感动。当努力成了假努力,努力的本质也就成了偷懒。
学习的时候关注一下自己的目的。如果目的是作对,就不要专注于“点灯熬油”了(当然学习是要付出时间的,只是不要以付出了多少时间为目的)
最后,我想谈谈学习的本质。我觉得学习的本质并不是我们比别人多知道多少,而是我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认知模式的不同。这些是长在我们身上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发挥知识的作用,学以致用。
每一个想学习好的人都该去仔细想想究竟该怎样学习,究竟该怎样努力,如此才不会白费力气,因为假努力真的不会成功,只会累个半死。
推荐几本关于探讨如何学习的书:
《认知天性》
《考试脑科学》
《费曼学习法》
《学习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