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富裕的孩子更能抵御诱惑?
神经现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ID:neureality),作者:Jessica McCrory Calarco,译者:佩谱儿,审校:陈小树,原文标题:《当成功路上的诱惑来临,家境影响你的决定?》
棉花糖测试是最著名的社科实验之一:把一块棉花糖放在小孩子面前,告诉他,如果他忍一刻钟不吃这块糖的话,就可以再得到一块糖,随后实验人员离开教室。该研究认为,孩子能否有足够耐心来获取双倍奖励,将预示着他以后是否能够获得远期收益的意志力,以使得他们在学校或者职场中获利。而通过这个测试,对于多数孩子来说,是未来能够获得成功的可靠信号。
但是2018年的一项发表于《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研究,给原来的研究结果打上了问号。纽约大学的研究者泰勒·沃茨(Tyler Watts),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研究者格雷格·邓肯(Greg Duncan) 和全浩南(Haonan Quan),重新呈现了这个由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发的经典实验——棉花糖测试。沃尔特·米歇尔和她的同事主持了这个测试,然后追踪这些孩子在后来人生的发展情况。他们在1990年发表的论文里描述了研究结果,表明延迟满足的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比如提升标准化考试中的得分。
泰勒·沃茨和他的同事对于这个发现是持怀疑态度的。原始的结论基于不足九十个孩童的样本,而且这些小孩都上斯坦福大学校园内的同一所幼儿园。重做这个实验时,泰勒·沃茨和他的同事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调整了实验设计,比如:实验的样本比以前大多了,包含超过九百个孩子,而且样本在种族,民族和父母教育程度等方面更具人口代表性。当分析这些测试结果的时候,研究者也控制了一些变量,比如,孩子所在家庭的收入,这些变量可能同时对孩子延迟满足能力和他们长期是否成功产生影响。
最终,新的研究发现,认为能做到延迟满足会导致今后发展更好的观点不太站得住脚。它能说明的其实是,坚持等来第二颗棉花糖的能力,很大程度是被孩子家庭的社会经济背景影响的。反过来说,是家境条件影响了孩子长期的成功,而不是延迟满足的能力起到了作用。
在更为严格的审查下,未能成立的实验研究,不只棉花糖实验一个。一些学者和记者甚至认为——心理学界正面临一场“可重复性危机”。具体来说,在这项新发现中,过去的旧假设未能被验证。这表明了一个重要事实:环境因素在塑造孩子的命运这件事情上,比米歇尔和他的同事以为的要更重要。
这篇新的文章发现,就以标准化测试分数和妈妈们对孩子行为的报告来看,在妈妈有着大学学历的孩子群体当中,等到第二颗糖再吃的孩子并没有比那些直接吃掉的孩子做得更好。类似地,在那些妈妈没有大学学历的孩子的群体里,一旦将其他的因素纳入考虑,比如家庭收入和孩子三岁时候的家庭环境,完成等待的孩子没有比那些放弃抵抗诱惑的孩子做得更好。这些家庭环境的评估依据包括家里有多少藏书,以及在研究人员在场时,妈妈对孩子反馈程度的多少,这些因素构成了一个标准的研究指标。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单单自我控制这一项能力无法抵消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不利条件。
然而重复棉花糖实验的失败不只是暴露了先前观点的错误。对于为什么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那么多动力来等待第二颗棉花糖这个问题,它还提出了其他可能的解释。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日常生活没有那么多保障,可能今天冰箱里有食物,但是明天说不定就没了,所以留着不吃的话会有风险。而且即使他们的爸爸妈妈承诺会多买些食物,但有时候这些承诺会因为手头太紧而无法兑现。
同时,那些受到更好教育且挣钱更多的父母家的孩子,一般会更容易做到延迟满足。过往经历倾向于告诉他们,家里大人有能力整合资源,拥有稳定的收入,从而保证他们家里冰箱总是满满的。哪怕孩子做不到延迟满足,他们也可以确信一切终会解决,哪怕他吃不到第二颗棉花糖,大概回头就能让爸妈带自己出去吃冰激凌。
有很多其他的研究也进一步讨论了棉花糖测试中关于社会阶级的因素。哈佛经济学家森德希尔·穆拉伊特丹(Sendhil Mullainathan)和普林斯顿行为科学家埃尔达·沙菲尔(Eldar Shafir)在2013年出了一本书,名为《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这本书详细阐述了贫穷如何导致人们宁要短期而不是长期的奖励。匮乏的状态可以改变人们对手边可得之物的认识。换句话说,当一个孩子相信第一个糖也可能会消失的时候,能不能拿到第二颗糖似乎就无所谓了。
一些更加定性的社会科学研究也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洞见。比如内华达拉斯维加斯大学的社会学家雷娜塔·瑞(Ranita Ray)最近写了一本书,描述了许多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长时间从事低收入工作的经历,以此养活自己和家人。然而,尽管这些孩子有时连吃的都买不起,他们还是会在发薪日大手大脚花钱,去买比如麦当劳、新衣服、或者染发剂之类的东西。类似地,在我自己和我的同事,印第安纳大学社会学家布里·佩里(Brea Perry)的研究里,我们发现低收入的父母比起经济条件优越的父母,更喜欢满足孩子想要来点“甜头”的要求。
这些研究指出了下述观点:比较穷的家长会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让孩子“尝些甜头”,而条件优越的父母却在让孩子等待更加高级的奖赏。染头发和“小甜头”可能看起来不算什么,但贫困家庭只能负担得起这样的东西。而对于穷苦的孩子来说,放纵一下去获得一些小快乐,可以让生活感觉还能凑合过下去。特别是当没人能够保证,这样的快乐明天还再有的时候。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神经现实(ID:neureality),作者:Jessica McCrory Calarco,译者:佩谱儿,审校:陈小树,原文:https://www.theatlantic.com/family/archive/2018/06/marshmallow-test/56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