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5岁想当圣贤,人生却从35岁开始,从迷茫少年到开挂人生

近几年,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个词——“知行合一”这个词呢,五百年前就有了,是由孙悟空,哦不,一个叫王阳明的人提出来的。

王阳明大概也是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堪称传奇。这么传奇的人有没有苦逼的过去?有。让小编为你一一扒来。5岁不会说话,一开口就惊死个人王阳明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家庭,天生有种特殊的气质。他的母亲怀孕超过10个月才分娩。在他诞生之前,他的祖母,梦见一个穿着红衣戴着佩玉的天神,踩着七色的云彩,抱来一个粉雕玉琢的萌娃。

祖父大喜之下却给他起了一个淘宝爆款般的名字: “王云”。结果出生后,5岁仍不会说话,差点要被家里人认为是智障。直到有一个高僧路过,摸着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一听赶紧去翻手里的《论语》,为他改名为“守仁”。之后奇迹就发生了:五年不开口的王阳明,一开口就把状元老爸平时念叨的四书五经叨咕得滚瓜烂熟!之后王阳明被视为神童,送去了北京的私塾念书。而他的过人脑洞也在和私塾老师的日常中崭露头角——“老师,什么才是人生中最最最最重要的大事?”先生给出了自以为完美的答案:“自然是读书当官。”王阳明显然很不满意:“不不不,是当圣贤。”这一年,王阳明12岁。当时公认的圣贤是朱熹,最流行的玩儿法叫“格物致知”。简单讲,就是朱圣人宣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真理,都蕴藏在具体事物之中。”于是王阳明决定对庭院里的竹子下手:他死盯着竹子冥思苦想了七天七夜,希望能够悟出宇宙本原,万物之理。结果七天后,他用尽洪荒之力,倒在竹子边大病了一场。从此,王阳明对朱熹开始粉转路人。

他开始意识到真理极有可能不在外界,而是别的地方。之后他便开始转向修炼佛法。“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17岁时,王阳明迎娶了当时江西地方长官诸养和的女儿,就在“与有情人做快乐事”的新婚之夜,王阳明又玩了把个性。他没有抄党章,而是鬼使神差地走到一处道观,和道士唠了一通宵的养心和养生术。直到第二天早上,他才想起来还有一档子事儿,赶紧回家把新婚之夜该做的事儿补上。(此处省略一万字……)

而新娘和他老丈人能够接纳得了这样的奇葩,估计本身也是奇葩。由于王阳明耗费了大量课外时间和精力在研究圣贤养成计划这个高难度课题上,一会儿修佛,一会儿崇道,一会儿鼓捣兵法,结果从五岁时就被视为种子选手的他连续两次高考落榜。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号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导致面瘫,于是都来安慰他。结果他的脸上掠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28岁那年,王阳明终于发挥出正常水平,以优异成绩通过礼部会试。仕途平顺、岁月静好地过了七年国家公务员的生活。凶险的政治漩涡中他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然后正如所有大牛都会遇到人生套路一样,他卷入了一个极为凶险的政治漩涡。当时的朝局,是内朝宦官和外朝士大夫撕逼最凶的时候。但宦官有皇帝撑腰,明显占了上风,可以随便打朝臣的屁股。就在渐渐没人敢说话的时候,王阳明一不小心逞了回英雄。

结果是得罪了大宦官刘瑾,打了四十记屁股不算,还被贬到荒无人烟的贵州龙场去当驿丞。(几乎不可能活着回来的官)贵州龙场的老驿丞快高兴疯了,有生之年终于盼到有人替他背这口大锅。然而刘瑾还怕王阳明死得慢,一路上安排刺客追杀。

路上几次乔装改扮,金蝉脱壳,死里逃生,惊险程度不亚于好莱坞谍战大片。九死一生赶到龙场,王阳明命是保住了,但因过度惊吓和折腾,落下了严重的肺病,只剩下半条命了。然而现实是,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总是顺便把窗也关上。当王阳明看到龙场的办公条件和居住环境时,才真叫哭都哭不出来。那是一个很适合拍摄极限生存类节目的地方。

那时的龙场还是尚未被商业开发的原始森林,空气中充满了致命的有毒气体。呼吸可能会死,不呼吸一定会死;贫瘠的龙场也没有住宅群,只能在天然改造的山洞里吃住,野兽时不时来山洞里晃悠。王阳明之前的某一任驿丞就在睡梦中被一头黑熊活活咬死。睡觉可能会死,不睡觉可能会疯。但王阳明与那些妖艳贱货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是个要干大事的人——做圣贤。这种极端恶劣的非人条件下,正好让他思考一个终极问题:如果是孔孟那样的圣贤,遇到这种极端情境,他们怎么应对?

在思考这个终极的过程中,他:战胜了无处不在的瘴气战胜了常年累月的疾病战胜了物质匮乏的贫瘠战胜了残暴凶猛的野兽现实世界固然异常残酷,但也让王阳明远离了人世的烦扰。熠熠生辉数百年的心学,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试炼下,破石而出,惊艳世界。那年,他刚好35岁。所以,龙场悟道,固然是王阳明35年的念念不忘,也需经由龙场洞窟绝境中,才能产生那一记回响。

后面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王阳明因平定宁王之乱和西南剿匪,成为文臣出身而因军功封侯的大明第一人。更是首创心学,影响后世海外三百多年直至今日都有无数拥趸的心学宗师。“明代理学的根本精神在阳明,阳明心学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体现王阳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传习录》。”因此,要想了解王阳明,首先必读《传习录》,以领悟其思想精华。《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的语录和书信,分为上中下三卷,主要包含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传习录》堪称“心学”第一书,是我们读懂王阳明,感悟心学大智慧必读的一本经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