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摇一段回眸中
一步一摇一段回眸中
吴琼
《后汉书·舆服志下》中这样的记载:“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在远古时期,人们为了方便劳作,便发明了簪子,用它来固定头发。随着人们对美丽事物的追求越来越高,用来固定头发的簪子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形式,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步摇这种饰物,据《周礼・天官冢宰第一》中载:“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到了中国的汉代,步摇的制作工艺已经相当成熟。
步摇,顾名思义,“步则摇也”,名称生动形象,作为古代妇女的重要头饰。步摇是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
步摇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后又向东传入高丽朝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步摇的概念,正式见于两汉时期,然而,它从一开始就被置放到一个礼服的范围之内,汉制规定,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祭服中的首服为“剪氂簂,簪珥,耳璫垂珠,簪瑇瑁为擿,长一尺,上为凤凰爵,以翡翠为毛羽,下有白珠,垂黄金镊,左右各一,横簪之。以安簂结。”
汉代以后,步摇才逐渐被民间百姓所见,才有机会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在贵族妇女中,还实行过一阵加於冠上的步摇冠。戴在头上较之步摇更富有富贵豪华之感。宋明以来一直广为流传开来,其形制与质地都是等级与身份的象征。
据史料考证,一支上好的步摇制作过程相当繁琐,工序复杂,对手工艺者要求极高。底盘的金属片一般选择一些大一些的金属片,花孔多一些的这样比较好后续加工,簪子棍建议用U型双棍——这样缠绕后会比较结实,放上金属花片做底座,用金属丝缠绕紧,底座上再继续用金属丝缠绕金属花,金属花一般选择花托即可,还不了漂亮的珠子,叠加至自己喜欢的造型。
如果想在簪头上,作出颤珠的效果,就是接近传统工艺的那种,那就先用一根金属丝拧上一个珠子拧紧金属丝留得长一些,然后找一根针——一根纯正的绣花针把金属丝绕着针缠绕成弹簧状,然后把针卸掉。簪头做好后,把缠绕用的金属丝塞进簪头的空隙里面,外边附上金属片,防止挂头发,做出来的头饰,禁拉又禁拽,绝对结实。
流苏是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饰物,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或挂于帐中窗帘四角或玉佩扇子手柄上。在步摇上,它也是极其重要的装饰品。古时的女子们长日无聊,只得把头上青丝反复掂弄,绾成各式发髻,满头玲珑,只为悦己者容。高髻之上,步摇颤晃,珠玉流光,更显肩削颈长,带出多少媚来,直引得良人心神荡漾。
步摇的最动人处,当是那起身微步的瞬间,所谓“花枝乱颤”大概就是这种意境吧。可以想象,这般的女子走起路来,一步一摇,该是多么的风情万种。杨贵妃“云鬓花颜金步摇”,莲步轻移,姗姗而来,头上金步摇颤颤生光,迷得唐明皇神魂颠倒,马上与她“芙蓉帐暖度春宵”,可见步摇的迷人魅力。
步摇,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还是一种文化。簪步摇的女子,要温婉,要娴静,要淡定,动作要恰到好处,才妩媚,才诱惑,才风情无限。簪上步摇,迈着碎步走在自家的庭院里,一种楚楚动人的风情韵致,油然而生。它也是一种约束,行走时须端好身架,走慢了,没有摇曳生姿的媚;走快了,叮咚作响,显得放荡不知礼。
步摇虽然只是一枚小小的首饰,但是其中蕴含的许许多多历史渊源、文化背景都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最后我们会发现从这小小的一枚步摇上就可以窥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和个性鲜明的民族特色。而当我们面对那些流传千古、姿态万千的发簪发钗时,不能只是单纯欣赏它外在的绚丽精巧和美丽传说,更应该去探求它内在的底蕴以获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迪和思考。
作为一种华美繁复的首饰,步摇轻摆,熠熠生辉,妆点得女子们风姿绰约,淹然百媚,簪于发间能使女性的容貌气质更上一层楼。许多女子都会在发间插上那么一枚步摇来提升自己的气质。
作者简介
吴琼,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在《蛟河市作文报》上发表散文、诗歌,吉林市诗词学会会员,现就职于蛟河市漂河镇人民政府。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