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宇|“城头变幻大王旗”——一份陈树藩电文背后的收藏故事
一
西安陈树藩电 一月一日
参议院梁议长田副议长、众议院王议长刘副议长、财政部曹总长张次长、内务部于次长、农商部田总长江次长、交通部曹总长曾次长、陆军部段总长张次长、海军部刘总长刘次长、参谋部廕总长陆次长、教育部傅总长、蒙藏院贡总裁、大理院董院长、总检察厅姚庭长、币制局陆总裁、李步军统领、吴巡警总监、王京兆尹、徐又铮先生钧鉴:
寅杓改岁,甲帐回春。首祚凝庥,膚公介祉。荐椒花而献颂,向葵日以臚欢。敬贺鸿禧,伏维垂察。
陈树藩。卅。印。
由上特征可知,该电文应为北洋政府财政部电文存档的底档,并且应该不止一份,而是多份装订在一起以便于保存的。经吕浣溪兄告知,该批电文是其多年前在北京地摊觅得,一直没有整理,后来拆开陆续在微拍堂出了一些,这张因与陕西有关,就留了下来。看文字内容为陈树藩的电文,而陈树藩除了担任陕西督军之外,更是我所在单位的前身——陕西模范两等小学堂的创立者,因为这层关系,便托浣溪兄将电文留下,后来记得还是他亲自送过来的,一直没有来得及认真感谢,真的有一些过意不去。
陈树藩像
当初之所以截下这份电文,除了是陈树藩的之外,主要还是被上面的一系列人名吸引了。不用仔细分辨,这些人应该都是当时北京政府的政要大员。至于具体那些人?为什么陈树藩一份电文提到这么多的人?电文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当时也没有仔细详查,拿到原件后,除了个别能猜到的人物之外,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电文的内容和目的了。内容和目的,自然落在了一连串的人名之后的那几行文字上的:
寅杓改岁,甲帐回春。首祚凝庥,膚公介祉。荐椒花而献颂,向葵日以臚欢。敬贺鸿禧,伏维垂察。陈树藩。卅。印。
可惜,鄙人学识浅薄,上面的字句,尽管能够简单断开,却基本不知道什么意思。于是,边查各种工具书,边一字一句的检校,最终得出结论如下:
寅杓:寅,农历正月,杓为斗柄,寅杓合称多指新年改岁。甲帐,汉武帝所造“以居神”的镶嵌珠宝的帐幕,后往往借指对对方住所的赞誉之辞。首祚,一年的开头,“凝”,永恒,“庥”,保护。肤公,也作肤功,大功也。介祉,大福也。椒花颂,典出《晋书·列女传·刘臻妻陈氏传》。晋人刘臻的妻子陈氏,聪慧能写文章,曾经在正月初一献《椒花颂》,后遂指新年祝词。葵日,昨日也,臚欢,歌呼欢腾也。
后两句大家都比较熟悉。总结起来,这就是一封文绉绉的书面语新年贺词的电文而已。恭贺新禧,万事如意、大富大贵之类的,没有更为深刻的内涵。至于后面的“陈树藩。卅。印”五字,一是交代了贺电的发送人,二是指出了时间为三十日,再结合电文存档的时间为1月1日,不用考虑也是十二月三十日,“印”字应该是说原电文上钤有印章。因为是电文誊写稿,不可能将印章复制,只有写“印”字注明,这应该是当时电文誊写稿的一种格式。
陕西辛亥革命诸同志摄影纪念
电文内容非常简单,不过是一封普通的新年贺电罢了。但电文中的这些职务后面的人名具体对应的又是谁呢?除了最后一个徐又铮先生即徐树铮之外,其余的都仅仅只有姓氏、职务而具体的名字,但比较好联系的,便是这些人都是同一时期担任相关职务的,只要查到其中几个人在某一时间点上同时担任电文中对应的职务,那么就很容易考证出来电文的具体时间和对应的人物来了。但当时苦于手中没有能用的参考资料,网上查阅便一直搁浅来。直到今天早晨逛地摊归来。
今天周末,早晨7点半才出门,到了八仙庵的地摊上的时候,很多书友都说我来晚了,好书都被别人挑走了。其实好书歹书,完全与每个人的个人兴趣爱好有关。俗话说“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去的晚可能买到的恰恰是自己需要的呢。果不其然,在柳师的书摊上,被别人挑剩下的一堆书里面,我一眼就看到了这本《中华民国时期军政职官志》。
该套书为西北民族学院于1989年组织人员编写的一套大型工具型史学著作,郭卿友负责主编,甘肃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内容分时期、分阶段、分地域详细介绍了民国时期军政要员的就职情况。尽管只有上册,但从我所执有的电文为陈树藩、徐树铮时代考虑,电文应该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东西,而这部分内容恰恰刚好在这本上册上,真是全不费功夫,于是断然买下。下午单位有事,晚上静心查阅,很快就有了眉目了。
很有意思的是,由于职业的敏感,首先被我找到的竟然是教育部总长傅增湘,北洋政府时期的教育部总长姓傅的只有两个,一个是1917年12月4日上任的傅增湘,另一个是1919年6月5日代理的傅岳棻(至1920年8月11日)。再结合参谋部的总长姓荫,这就比较好找了,查1917年—1920年间,担任参谋部总长的分别为荫昌(1917年12月1日上任)—张怀芝(1919年1月11日上任)—陆锦(1919年10月12日代理)—荫昌(1920年2月14日署理)——张怀芝(1920年4月20日回任),这里面荫昌和教育部总长傅增湘的交集是1917年的12月至1919年1月,与傅岳棻的交集是1920年年的2月14日至4月20日之间。但电文为新年贺电,排除了荫昌与傅岳棻的交集。于是定位教育总长为傅增湘,参谋总长为荫昌。再查荫昌同时期的参谋次长,恰恰是1917年7月31日上任的陆锦,也就对应了陆次长的姓氏职位了。
傅增湘像
于是我将电文的时间确定为1918年或1919年的元旦,内容为陕西督军陈树藩给当时在京的北洋政府要员发送的新年贺电,再查参议院议长为梁士诒、次长为田应璜,对应的是1918年8月份组建的安福国会,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排除了1918年,找到了电文所发生的时间为1918年的12月30日,誊写的时间为1919年1月1日。有了具体的时间和基本思路后,按图索骥,顺藤摸瓜,很多,电文中对应的职务和姓名逐一的给摸排出来:
参议院议长:梁士诒 次长:田应璜
众议院议长:王揖唐 次长:刘恩格
财政部总长:曹汝霖(署)次长:吴鼎昌
内务部总长:(钱能训) 次长:于宝轩
农商部总长:田文烈 次长:江天铎
交通部总长:曹汝霖 次长:曾毓隽
陆军部总长:段芝贵 次长:张士钰
海军部总长:刘冠雄 次长:刘佳绶
参谋部总长:荫昌 次长:陆锦
教育部总长:傅增湘
蒙藏院总裁:贡桑诺尔布
大理院院长:董康
总检察厅厅长:姚震(误,应为汪燨芝)
币制局总裁:陆宗舆
步军统领:李长泰
巡警总监:吴炳湘
京兆尹:王达
电文时间和内容逐渐清晰起来,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这封电文背后的趣味故事也逐渐的浮现出来。大概这就是收藏的兴趣吧。
梁士诒像
二
根据对上面电文的考证,电文发送的时间为1919年的1月1日,内容为陕西督军陈树藩向当时的北洋政府发送的新年贺电。但在这封贺电中,却有一些小小的错误,这些错误,恰恰能够反映出当时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混乱来。
首先,电文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一是电文中总检察厅厅长,姚震担任总检察厅厅长一职的时间则是1917年,至1918年1月1日已经下台。1918年3月——1928年4月担任总检察厅厅长的是汪燨芝。其二,曹汝霖在电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财政部总长,另一处是交通部总长。查当时内阁成员,曹应为交通部,财政部总长为王克敏,惜王克敏未能就职,由曹汝霖署理财政部总长。另外,在曹汝霖署理财政部总长其间,财政部没有张姓次长,按时间节点,当时的财政部次长李思浩。而曹汝霖真正任职的交通部,曾次长对应的人物应为曾毓隽,曾毓隽担任交通部次长于1918年10月9日就职。另外,当时的内政部总长为钱能训,但电文中却没有出现,而是只罗列了次长于宝轩。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这一阶段,袁世凯去世后群龙无首,一时间北洋政府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利,风云骤起,“城头变幻大王旗”,内阁想走马灯一样的换了一届又一届,内阁成员也是一会儿这个一会儿那个。再加上当时交通和通讯手段的相比落后闭塞,导致北京政府中央换届之后,地方各省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搞清楚都有哪些新阁员,中央政府就再次更迭了。所以政府各部及内阁成员的职位安排,作为陕西省督军的陈树藩及其省内官员书吏个别混淆不清,也是难免的事情了。至于为什么内务部只出现了次长于宝轩,而没有提及总长钱能训,个人推测,一方面钱刚刚12月份才就任内务总长,陕西方面不了解内情,另一方面或许陈、钱派系之争,甚至有可能电文誊写者无意错过。因没有具体证据,不敢妄测,期望后面会有一些新的发现。
冯国璋像
除了电文中所罗列的个人之外,当时的政府要员中,尚有以下重要人物,电文没有列出,具体如下:
大总统:冯国璋
内阁总理:王士珍
外交部总长:陆征祥
司法部总长:朱深
…………
这是北洋政府的第13任内阁,在此之前,从1912年唐绍仪内阁开始,北洋政府在6年的时间内,先后经历了12次内阁更迭,具体事件和内阁总理人员如下:
1、唐绍仪,1912.3.29~1912.6.27,因与袁世凯总统政见不合而辞职。(不足3个月)
2、陆徵祥,1912.6.29~1912.9.22,因不容于国会,愤而称病辞职。(不足3个月)
3、(1)赵秉钧,1912.8.20~1913.7.16,因宋案涉嫌称病辞职,至1913年7月16日始奉准辞职。(近11个月)(2)段祺瑞,1913.5.1~1913.7.16,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2.5个月)(3)朱启钤,1913.7.17~1913.7.18,交通总长代理国务总理。(2天)(4)段祺瑞,1913.7.19~1913.7.31,陆军总长代理国务总理。(12天)
4、(1)熊希龄,1913.7.31~1914.2.12,因财政困难而辞职。(6个月12天)(2)孙宝琦,1914.2.12~1914.5.1。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因袁世凯废止国务院官制而去职。(2个月19天)
5、徐世昌,1914.5.1~1915.10.26,因不满袁世凯实行帝制而请辞。(1年5个月)
6、陆徵祥,1915.10.26~1916.3.22,因袁世凯帝制失败改组内阁而去职。(近5个月)
7、徐世昌,1916.3.22~1916.4.22,4月22日辞职。(1个月)
8、段祺瑞,1916.4.22~1916.6.29,5月8日袁世凯改政事堂为国务院,6月29日袁死,黎元洪继任总统,内阁改组。(2个月7天)
9、(1)段祺瑞,1916.6.29~1917.5.22,因参战案与黎元洪总统政见不和而被免职。(近11个月)(2)伍廷芳,1917.5.22~1917.6.12。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因拒副署解散国会命令,而被免代理国务总理职。(20天)(3)江朝宗,1917.6.12~1917.6.24。步兵统领代理国务总理,国务总理正式就职后而解职。(12天)
10、李经羲,1917.6.24~1917.7.1,因张勋“复辟”而解职。(7天)
11、(1)段祺瑞,1917.7.14~1917.11.22,因与代总统冯国璋政见不合,令准辞职。(4个月8天)(2)汪大燮,1917.11.22~1917.11.30,外交总长代理国务总理。(8天)
12、王士珍,1917.11.30~1918.3.20,伴随着安福国会的正式选举,段祺瑞再次当选为总理而结束。(3个月20天)
王士珍像
这12届的内阁中,内阁总理换了18次,多达13人(有一些属于重任),最长的为第五届徐世昌内阁维持了一年零五个月,最短了朱启钤代理内阁总理仅持续了两天。李经义的第10届正式内阁也仅维持了7天即被张勋给解职。其余的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没有超过一年的。社会的动荡导致政权的频繁更迭,而政权的频繁更迭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内部的争权夺利派系林立,对外的卖国屈辱丧权辱国,必然加剧官场的腐朽、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生活的困苦。一方面是鲁迅先生口中的“城头变幻大王旗”,另一方面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饿殍万里。史书上称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为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从政治更迭上也可以看出足够的端倪。
三
在陈树藩电文发出之前的1918年,可谓是北洋政坛颇具戏剧性的一年。这一年的前三个月,为王士珍组建第12届内阁,王士珍内阁总共维持了3个月零23天。在此之前和之后,都是由皖系军阀头子段祺瑞出面组阁。其实,说白了,这届内阁本身就是皖系段祺瑞与直系冯国璋争权夺利夹缝下的产物,在北洋政府中不过是白驹过隙的匆匆过客而已。之后的第13届内阁,却是有段祺瑞操纵的安福国会正式选举诞生的皖系内阁。该内阁的诞生,又恰恰与历史上著名的府院之争和安福国会有着密切联系,故而,这一届内阁从诞生之初,便成为了各派力量妥协的结果,就如同最终它仍然要结束于各派系的斗争之中一样。
段祺瑞像
安福国会又称新国会,是中华民国的第二届国会,也为皖系军阀控制的国会,因其选举过程被“安福俱乐部”所控制,故称为“安福国会”。该国会依据1918年2月17日《修正国会组织法》选出,共有参议院议员168名,众议院议员406名。直皖战争中,皖系战败,该国会即行解散。它的成立,与段祺瑞、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以及冯国璋、段祺瑞的直皖之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间再夹杂着张勋复辟的闹剧,简直是一场小丑闹剧,搞得整个北洋政府沸沸扬扬污烟脏气。
众所周知,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一时群龙无首,由比较集中的独裁统治,变成了分散的军阀割据局面。各派军阀分别在不同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进行争夺或控制中央政权的斗争,在政治上出现了极端混乱的局面。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是政府的实权却操纵在国务总理段祺瑞手中。段是袁世凯的忠实走卒之一,他继承了袁的衣钵,企图组织新的独裁政府。当时的段祺瑞,一方面迫于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为了寻求政治支持,被迫宣布恢复1912年3月由南京临时政府所颁布的《临时约法》,并恢复民国元年的责任内阁制与国会制度。国会重新开会后,选举冯国璋为副总统。但为时不久。国会与内阁因“对德宣战案”发生了冲突。黎元洪借机利用国会免去了段祺瑞总理职务,之后不久,他又在督军团的要挟以及张勋的所谓调停下,又下令解散了国会。紧接着,1917年7月1日,北京城又演出了一幕为时12天的张勋复辟丑剧。借此机会,段祺瑞东山再起,黎元洪引咎辞职,冯国璋继任总统,段祺瑞仍担任国务总理。
徐树铮像
冯、段执政后,因为前者原因,段祺瑞不打算恢复被解散了的国会,而是着手改造国会,以为己用。在此背景下,1917年8月间,由徐树铮出面网罗,皖系的政客王揖唐、曾毓隽等人,经常在宣武门内的安福胡同梁宅聚会。后来,随着临时参议院的成立和国会选举筹备事宜的进行,皖系及倾向皖系的官僚政客往来于梁宅的越来越多,谈论的中心议题自然也是国会选举问题。在此基础上,1918年3月7日晚,王揖唐、王印川、郑万瞻、光云锦、刘恩格、黄云鹏、田应璜、曾毓隽、康士铎、乌泽声、汪立元、于宝轩、克希克图、熊正琦、吴文瀚、解树强、江绍杰等人在梁宅开会,成立了安福俱乐部。用俱乐部的名义而不用政党名义,是因为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后,政党为政府所忌,洪宪帝制时的筹安会又为国人诟骂,故不敢明目张胆地以政党相标榜。
安福系的首领为徐树铮、王揖唐,徐为段祺瑞的门生,最得段的信任。因此,安福系隶属于皖系,是皖系政治上的中坚和核心力量。安福俱乐部成立后,其组织逐渐扩充,下设有干事部、评议会、政务研究会,具有一个国家全部官制的雏形。其政务研究会会长相当于国务总理,各股股长、副股长则相当于各部总次长。但其作为一个政党,它没有具体的宗旨和党纲,也没有提出什么主义和政策相标榜,完全是一群皖系军阀、官僚、政客为了谋取本派系和个人私利的政治集合体。正如徐树铮曾向他一个亲信吐露他成立安福俱乐部的目的说:“余之设此部也,实欲置总统于余之肘腋之下,置总理于余夹袋之中,将国中之大权,尽举而有之。天下督军从我者留,叛我者黜,惟余之马首是瞻,余斯愿足耳”。
王揖唐像
安福系成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操纵国会选举,为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服务。故而其成立后,即全力投入了国会的选举。段祺瑞本来想借助仅仅成立临时参议院这种过渡性质的立法机关来代行国会职权。但是,当时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和钱能训、梁士诒及段派内部的重要分子靳云鹏(已开始和徐树铮有矛盾)等,也都不赞成。介乎直皖两派之间烦人曹锟也不赞同。迫于重重反对,段祺瑞才决定不得不改变初衷,加速进行新国会的选举。最终经过徐树铮等人半年左右的活动,8月22日,参议院开会选举议长,梁士诒以一百一十九票当选议长,朱启钤以一百一十四票当选为副议长。王揖唐担任众议院议长,副议长由刘恩格担任。这一届成立的国会,完全由安福系一手策划包办产生的,并占有绝对多数议席,也成为了一个为段祺瑞独裁统治撑腰的国会。
结语
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张故纸,因为一个熟悉的人物——陈树藩为我所在单位前身的创始人,再加上一本三年后淘来的旧书,竟然巧妙的挖掘出来了一段曲折而复杂的故事来。这大概就是收藏的兴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