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帛书老子1.3|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一提起“大丈夫”,就会想起孟子对“大丈夫”的定义: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老子对“大丈夫”又是怎么说的呢?

老子说:“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居其不居其

这就是老子版的“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老子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费脑筋!

【啥是“厚”?啥是“泊”?】

老子说:“夫礼者,忠信之,而乱之首!”

就是说,建立在礼上的忠信是不靠谱的,忠信的小船说翻就翻,说乱就乱。

所以,大丈夫不居其泊,不以“礼”为重。如果只是重“礼”,常常流于形式主义。

比如,某些大学生,老师管一管,就去上课,去了也不认真听。

作业抄一抄,应付了事,能面子上过得去的,绝对不深入一点。

这样的学生,对学习的“忠信”,都是建立在“礼”上的。

这样的学生,必定无法在所学领域,学有所成,有所担当,成为顶梁柱式的人物,成为大丈夫!

“居其泊”也就是形式大于内涵

大丈夫应该“居其厚”。

什么是厚呢?比礼厚的是义,比义厚的是仁,比仁厚的是“德”,厚德载物。

还是拿大学生为例:
    义,情也!

有情,就有义务,有义务就能养成习惯

仁,爱也!

    有爱,就有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

爱好是第一天性!习惯是第二天性!

这是绝大多数学生成功的必备条件。

然而,比“爱好和习惯”更牛的学习境界是“德”。

德,得也!

有得,就有无穷动力,学习一直在路上,永不停息

任何领域,如果达到“厚德”的境界,都能成就大丈夫的伟业。

【啥是“实”?啥是“华”?】

老子说:“前识者,道之,而愚之首! ”

就是花,华山,原来也叫“花山”。

前识,就是看得比别人远,别人看不到的前景,他能看到,别人不容易懂的道理,他能懂!

具有“前识”的人,在我们社会里,都应该是聪明人,可老子却说“前识是愚之首”,为啥呢?

对于“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这句话,我有两个理解。

第一个理解

“前识”是“道之花”,而“花”却常常华而不实,只开花,不结果!

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很多很多!

比如,有些聪明人,总能比别人更早地看到商机,可是最后却常常赔钱了事,后来者反而把生意做大了!

为啥呢?因为“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首也”!

道之华是“聪明之花”,而要想结出果实来,靠聪明往往是不够的,需要靠踏踏实实地做事。

开花靠道,结果靠德

有道无德,只开花,不结果。

有道又有德,才能又开花,又结果。

当然,不开花,更不会结果了,所以不道,连开花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果了。

钱钟书讲过一句相同道理的名言:“越是聪明人,越要懂得下笨功夫”。

因为聪明人,具有“前识”,往往眼高手低,缺乏“厚德载物”的决心,不肯塌下心去吃苦,有道无德,只开花不结果!

第二个理解

有些具有“前识”的人,他们比一般人“开窍”早了一点,“见识”多了一点。于是,总觉得自己很聪明,别人很愚昧,总觉得自己掌握了真理,别人都是被洗脑。

他们整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批判这个,批判那个,他们眼里的世界一片黑暗。

也许,他们看到的世界,确实比小时候更前识了。

可是他们没有能力看到更远,因为他们没有那个高度。他们看到的情景,只是破而后立的混沌状态。

许多这样的人,最后都没有走出“混沌”,进入到光明的大智慧里。

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也很多!

前识不是愚,前识是走向大智慧的必经之路,就像花是得到果实的必经之路一样。

但是,花不一定结果,而前识也不一定修成大智慧。

前识修不成大智慧,反而容易落入不上不下的“愚境”。

老子版的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

为的是“厚德”,不为的是“泊礼”。

为的是“善果”,不为的是“虚华”。

(0)

相关推荐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三十八章(下)

    大家好! 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道德经>的第38章.这一章我们前面讲到过,它是<道德经>的"道篇"结束以后"德篇&q ...

  • 是以大夫丈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公刘版>上卷 第四篇,道德经 第二十一章,人类道德发展史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有以为, 上义为之, ...

  • 苏辙注道德经述成·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德经·上德不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苏辙:圣人纵心所欲不逾矩,非有意于德而德自足.其下知德之贵,勉强以求不失,盖仅自完耳,而何德之有? 原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 ...

  • 帛书《老子》甲、乙本与王弼本逐句对照 之 第一章

    <德经> 注:帛书<老子>甲.乙本,均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第一章(今本第三十八章) 注:下文中[ ]内文字为帛书出土后原文毁损,经勘校其他版 ...

  •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八章

    <道德经>通读   第三十八章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 ...

  • 《道德经》38章: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

  • 学道就要从帛书《老子》的第一章开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和体会

    从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这一代人实在是太幸运了,因为自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出土以来,又陆续出土了多本的<老子>.<周易>.<五行>等经典,而这些经 ...

  • 听张庆祥讲《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之心得分享

    第三十八章 处厚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 ...

  • 读帛书老子8.2|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先来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点石成金 说有一个人非常虔诚地供奉吕祖(吕洞宾),吕祖被他的诚意感动了,从天上来到他家,看见他家很穷,就非常怜悯他,于是 ,他伸出一根手指,指向庭院中一块厚重的石头,石 ...

  • 读帛书老子52|上善治水还是上善若水?

        这一章原本是没争议的,千年来"上善若水"深入人心,没觉得什么不对.     可是自从1972年"马王堆"出土了<帛书老子甲本>,才惊讶地发现 ...

  • 读帛书老子8.1|大成若缺,其用不敝

    大成若缺,亓用不幣. 大盈若 ,亓用不 . 大直如詘,大巧如拙, 大贏如㶧. 趮勝寒,靚勝炅, 請靚可以爲天下正. --<帛书老子>第8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 ...

  • 读帛书老子6|天下之至柔

    天下之至柔, 驰甹於天下之致坚. 无有入於无间, 五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能及之矣. --<帛书老子>第六章 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 ...

  • 读帛书老子5.4|我将以为学父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穀, 而王公以自名也. 勿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 故强良者不得死, 我将以为学父.     这一段的解读相当有难度. 我还是用问答的方式通释一下. 老子: ...

  • 读帛书老子5.3|万物负阴而抱阳

         "万物负阴而抱阳"这句,帛甲和帛乙都遗失了,这是根据通行本补上去的.在<老子>整部书里,除了这句,再也没提"阴阳"二字.     我不禁对 ...

  • 读帛书老子5.2|什么是三二一?

    [摘要]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是三? 这一章的前几句和上一章的后两句,组合成一章,我觉得更合理.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 ...

  • 读帛书老子5.1|说道说道

    [摘要:道,是说不清楚的,只能个人去"悟道",但是又不得不说道说道,  老子如此,后人亦如此.]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 中气以为和. 天下之所恶, ...

  • 读帛书老子4.2|天下之物生于有

    [摘要]发明家只能研究"无",科学家却可以超越"无",研究"科幻".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句话,看似不难理解,可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