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先习德
有句成语叫“德才兼备”,德放在了才的前面,可见古人凡事以德为首。练武更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没有武德,其武艺越高,危害越大。常言道“有大德,方有大成”,只有具备了练武的良好思想修养,在武功方面才会有大的进展,才能达到高深惊人的境界。
学武要有德,无德心不净;静心才不急,心静智慧生。生慧才悟道,一切慧中生。武德育良师,苦恒出高手。
练习中华浑圆功,就是修大道。修炼人生的道理,懂得怎样为人、养生、健身,使自己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要想练出高层功夫,更要注重良好品德的培养,身心修养。
王芗斋先生说:练拳是一种锻炼意志的功夫,粗暴浮躁、气愤、忧虑、悔惧、得失之念、侥幸思想等,都是缺乏修养的表现,学者切忌。
还要注意四容,五要。
四容是头直、目正、神壮、声静。
五要是恭、慎、意、切、和。
对人恭敬,处事谨慎,情真意切,以和为贵。
不说硬话,不作软事。以子女的行为,父母的心肠对人。
讲信用,与人为善,多做好事,心胸广阔,神意自足,功也就长得快,所谓’功德’即此也。
《论语》——君子务本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有德之人总是心里坦荡荡的。如果你想成为有德的君子,那就需要培养爱人的能力。这里所谓爱人简单地说就是关注他人生存的需要和精神的需求;给予他人生活上的帮助,心理上的关爱,温暖,慰藉,乃至解除他人的精神痛苦。怎么样培养这种关注他人的能力呢?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意思是指君子是专注事物的根本,致力于根本,当根基建立了,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什么是根基?家庭的人际关系就是根基。从家庭生活开始,从身边的人入手,也就是把你的本份做好,做好你的每个家庭角色。
在父母面前,我是孝子,在妻子面前,我是爱人,在孩子面前,我是慈父。这就是论语后面说的——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就是要大家在家庭生活中尽孝悌,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以孝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舍已为人,最终成为一个坦荡荡的大“我”。
小人常戚戚,所有的痛苦都是源于有个内在的小“我”,外部世界其实没有痛苦与快乐,痛苦与快乐是源于“我”对外界事物的反应,而不是事物本身。关键点还是人的注意力焦点在哪里,痛苦的人往往是那些太过于关注自身,并把注意力放在了未来,或者过去。
所以放下你自己,回到当下,以感恩心去回报你身边的人,在你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一点帮助,一份善意,哪怕是一个真诚的微笑;一次谦卑的倾听;一个热情的拥抱;一次小心地搀扶,这些都是对自我行为的纠正,也是对他人的报答。(不过这种行为和帮助的前提是——你给予的是对方正所需要的,且不带功利心的付出)这既是美德的践行,也是走出小“我”的自我救赎和自我超越。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幸福就是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度关注。所以说从修行走向幸福,家庭无疑是最好的道场,当下无疑是最好的时刻。
儒家——敬天爱民
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敬天爱民”:秉持天心,护佑人民。
这个“天心”,就是仁义、仁爱之心。儒家有一个五字真言“仁义礼智信”,追求一身正气的,为社会增长正能量。
“仁”,就是仁慈、柔软之心。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像那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好事多做,坏事莫做,慢慢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人。
“义”,就是义气、正义。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智慧明照。“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一定要崇尚正义、伸张正义、惩恶扬善、护国利民。以一颗大爱无疆、胸怀天下之心,顶天立地,继往开来!
“礼”,就是谦恭有序,遵守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为人处世,离不开遵守规矩,离不开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所以,我们应该在生活、学习、工作的时时处处,谦逊有礼,做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人。
“智”,就是洞然明白、智慧朗照、一目了然、觉醒觉知。智慧和聪明不一样,聪明里面,虽然乖巧,却夹杂着许多私心杂念。而智慧,则如日光朗照,对各种事物都清清楚楚,没有私心,公正公平,平等对待。这种素养,是非常美好的。
“信”,就是忠信、诚信、诚实、友善。“人无信不立”,我们应遵循“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光明磊落,处世利人。诚信是我们的本分,也是和谐社会、诚信社会的基石。言而有信,才能一身正气,才能取信于人,成就事业,不辜负自己美好的人生。
“爱民”就是关爱他人、利益他人。人类本身有群居性,是一个共同体。倘若一味自私自利,孤立于社会人群之外,人生就会索然无味。反过来,我们要融入社会、和光同尘,就必须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奉献爱心,自利利他。
道家——自然无为
“自然”,就是“道法自然”,尊重自然规律。那么自然规律是什么呢?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顺应天时、民心,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该调整时调整,该拼搏时拼搏,不纠结、不执迷,进退有度,有礼有节。
我们要善于从欣赏的角度,观待世间,把握当下,展望未来。不因得到而狂喜,也不因失去而抑郁。大丈夫能屈能伸,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无为”,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才有好滋味。对于一切事物,都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如果勉强而为,看似有利,实则藏着很多弊端,日久显露出来,反而会成为我们的负担。
另一方面,“无为”也代表着清心寡欲,这在道家文化里面也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世间生活,能自律、不放纵,不做欲望的奴仆。这是一种非常平和、清淡的状态,以自己超然的眼光,享受生活,享受山水,享受大自然之美。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居尘不染尘,身心清净,超凡脱俗,和谐美好。
佛家——觉知随缘
佛法的核心思想,就是悲智双运,随缘自在。
“悲智双运”,就是慈悲不离智慧,智慧不离慈悲。
“慈悲”就是对于一切人、事、物,都予以慈爱的观照,生起欢喜心、平等心。
“智慧”就是了知一切事物无常变换的本质,不执著、不痴迷,不留恋过去,不执著现在,不幻想未来。脚踏实地,活在当下。
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因缘,也就是各种必要条件,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顺应因缘,随缘做事,随遇而安,我们就会很轻松、很自在,不会有太多的迷惑和烦恼。这就是一种大智慧,值得我们去好好体悟。
在浑圆正一功中,我们还要努力保持专注的觉知。
“觉知”,就是以一种明明了了、智慧明觉的状态,专心专注于当下,练功时专注练功,吃饭时专注吃饭,睡觉时专注睡觉,活在当下、觉知当下。
可以说,觉知力是我们身心中最宝贵的东西,佛法里称之为佛性、如意宝、摩尼宝,《心经》里说“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也正是它!——它的本体是明净的、寂静的、永恒的、清晰的、自在的、无私无我的。
随着我们锻炼日久,功力增长,我们的觉知力也会越来越强,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这就会渐渐地进入自由王国,而获得大解脱、大自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方面努力保持觉知,一方面保持内心的无波动。一念正知、正觉,即是一念天堂;一念散乱、贪嗔,即是一念地狱。愿我们从今日开始,念念正觉、正知、平等、清净,享受人生真正的幸福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