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皮醒思录(一百四十七)
转:家长百事答
孩子爱哭并非是说明孩子脆弱;
而是说明孩子重视情感的安全感;
这又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爱哭的孩子在乎情感约束;
---肯努力于亲近后;
---能止步于失望前;
重视情感,事事好管。
努力的目的是什么?
是取得好成绩?是获得好结果?
不不!都不是!
这么想只是现象上的跨越连接;
对行动而言有害无益;
努力的真实目的是找到胜任感;
然后保持那胜任感,才有好结果;
如果努力而不找感觉,直奔那结局;
结果只会是筋疲力尽的放弃!
教育的终极目的;
是影响他人---做什么如意!
敬胜怠,义胜欲,知其雄,守其雌;
曾国藩这十二个字到底什么意思?
1、真的有敬畏,人是不会懒惰的,人在自己敬畏的领导面前敢睡懒觉吗?不!
---所以找到敬畏就会勤勉;
2、真的相信天道,是不会被欲望左右的,人救死扶伤时会想对方兜里的钱吗?不!
---所以找到天道就会节欲;
3、有了勤勉,节制了欲望,还有什么隐患?势尽则毁。那咋办?楼高百尺,人在地面,会摔到吗?不!
---知高守低最安全;
很多家长看重惩罚,以为那是规则养成。做错事当然要惩罚,而惩罚也的确给规则养成创造了仪式感。
但是,重点不在这。重点在于:
----震慑的作用远大于惩罚;
----惩罚少时是约束,惩罚多时是纵容;
千万别以为频繁惩罚是严教,那是把孩子推向放纵。尽可能别让孩子走到被惩罚那步,而是勤教勤提,靠震慑和帮助让孩子保持在“满意”中。
安,源于对自己的信;
而对自己的信,源于两点:
一、用正念连接使命、驱赶妄念;
二、用行为获得喜悦、赶走疑惑;
有不安,其实就是有不信;
那就去找病灶、去治根源;
让该正的归正,让该行的行动。
强者未必是善人,但善人一定是强者;
家人饥贫如何心安助困?
心识纠结怎能慷慨予人?
不管是外物还是内心,都只有经历千锤百炼后足够强大、足够丰厚,才可自如品味布施的悦心;
修强大,并强调道德是仁德;
弃强大,只强调道德是意淫。
世间有:天、地、人;
天道有:阴、阳、和;
我们常说“人和”;
因为人只能在“和”里才舒服;
即便是每天征战的将军,在他亲近的环境里也必须是“和”他才安生;
所以,不要助长自己的“斗”气;
求同求和,则助人又助己;
求异斗气,则百害无一利;
致良知只是个明是非的功夫;
为什么王阳明能够用致良知来打胜仗呢?
因为他能够把方法应用化;
—用环境中的正得到环境中的定;
—用环境中的道建环境中的势;
—驱环境中的力打出一个环境中的赢;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为何呢?
仁,解决的是做不做的问题,是由犹豫到确定的过程,需要坚定稳如山。
智,解决的是做对做错的问题,是跟着形势变换调整,需要水般柔化流动利万物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