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六)

明代鲁王家族后裔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朱氏寻根有所帮助,也期待读者提供线索,进一步充实对兖州明鲁王府的研究。本期是连载之六,请读者批评指正,并欢迎点击阅读文末的往期内容。
————————————————————
曲阜大辛庄:继自西程 绵延至今
曲阜息陬镇大辛庄,据村碑记:明末,郑姓人家在村北看林,后有王、吕、张等姓人家陆续迁来立村,后因原住址是沙岗,水源困难,不宜植树,遂南迁至此,称“新庄”,民国初年改名为大新庄,后演变为大辛庄,1941年属邹县夏宋乡,1946年由邹县划归曲阜管辖。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老人口传是从陵城镇西程家庄迁来;大新庄有一朱家老奶奶,无子,从西程村本家过继一子为嗣,取名永贵,永贵生一子合顺,合顺生两子瑞祥、瑞霖,时间长了就把程家庄祖辈的辈份忘了,在这边取辈份为永、合、瑞、宝、其、秀,相当于鲁府辈份的达、康、庄、遇、本、宁,西程庄也有老人曾说过有迁去大辛庄过继的族人,目前本村有本、宁、明、利四辈人,共六十多人。据本村朱宁周说,堂叔朱其德早年曾去西程庄寻根,父辈跟着爷爷还去程庄上过坟,东程西程都有朱家林,东程朱家林大,西程朱家林小;父亲知道老家程庄的辈份,七二年将辈份改回“康、庄、遇、本、宁”鲁府字辈。朱宁周家保存着四座先祖牌楼(牌位),最早的写着:“皇清朱公讳鳳振字麟友行一府君神主”,生于康熙三十一年八月二十日,卒于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其次为“皇清应赠信也行一讳亮之神主”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日,卒于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初五;这两座祖楼是迁大辛庄前在西程庄的两辈先人的,后两座分别为迁大辛庄的始祖永贵和合顺的。这样推算,永贵为达字辈,朱亮应为连字辈,鳳振为希字辈,不知是否有误。另据西程庄族人口传,西程朱姓来自村北的青龙庄,清代朱希泽(音)在青龙庄结社,反清复明,败露后被清廷庭平坟灭族,遗一幼子廉友被西程庄孔姓收留,改为孔姓隐匿,后为孔姓女婿,后人繁衍至今,在玉字辈改回朱姓;不知道大辛庄的朱姓过继与改辈是否与青龙庄朱希泽(音)抗清被毁庄灭族、西程村孔姓收养的朱廉友有某种联系?大辛庄从宁字辈恢复鲁府字辈是否有断代?鳳振会不会为振字辈?
兖州北张村:避祸投亲 改为张姓
在兖州城北漕河镇西南方向有个北张村。村碑记载,本村原属甄家桥,据传张姓始祖与甄姓始祖系表兄弟,明初一同由山西迁此附近落户,村得名张家村,一九八〇年地名普查时因与他处重名,改名北张村。本村有张、蒋、章等姓,人口五百多人,以张、蒋姓居多。张姓、蒋姓为明鲁王后裔,明灭后为躲避清廷屠杀,投奔鲁王府仪宾姐姐家,隐匿朱姓和辈份,改姐夫家的姓,姓张。直到近代,从庄字辈又改回朱家辈份,仍姓张。目前该支有庄字辈庄河,玉字辈玉堂以下至明字辈约一百多人。明末曾流传有兖州张家楼张所闻和高吴桥郭增歧率乡勇以火牛阵助鲁王守兖州城退匪的故事,大获全胜后,鲁宪王赏赐郭张二家财物,均辞,宪王赞其义举,与两家联为姻亲,将郡主婚配张所闻、郭增歧之子,成为鲁王府仪宾。据了解,张家楼与北张村一河之隔,相距仅几公里,那么,北张村的朱改张与张家楼的张仪宾是否有关系呢?
 
曲阜西夏侯:兄弟析居 东西两门
曲阜息陬镇西夏侯村,因村里储姓居多,也称储夏侯。村西有西夏侯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商的遗址。据村碑记,相传三国时期,魏将夏侯惇、夏侯渊在此屯兵分东西驻守,后人在西屯兵处居住,称西夏侯,1946年由邹县划归曲阜。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玉金(74岁退休教师)介绍,朱姓住在朱家街,在村南,目前从庄字辈到利字辈有三百多人,分两支,老辈人为亲弟兄俩从兖州迁来,一支居东门,一支居西门,或许是迁来时在村东西分别建的两个院子,西门朱姓较富裕,东门朱姓较贫穷。朱家老林在蒋夏侯村北,称东林,因西门的坟隔蓼河对着史家坟,史家认为风水不好,在林里埋下杀猪刀、接血盆,西门朱家认为不利,遂迁坟至西夏候西,称西林。村西有一山称管勾山。相传孔府,孔庙,孔林等处滚龙柱,石碑等大石料多出自此山,故明朝皇帝钦封此山为管勾山;山上有一小山神庙,庙里有一乾隆年间重修山神庙碑记,上面记有:"社首朱举奎,朱举中“等字样,应是西夏侯村朱姓先人名讳。
兖州兴隆社区:邻塔而住 多支杂居
兖州兴隆社区,就是原来的兴隆大队,地处兖州城北门里,因兴隆寺位于该地得名兴隆,著名的兴隆塔和兖州兴隆文化园就在该社区的东邻。兴隆社区老住户中居住着几支朱姓,据朱玉坤介绍,兴隆社区朱姓有玉,本,宁,明四辈人,约有几十人,他们这支是从城南巨王林村迁来,在巨王林村,连字辈有三支,连漳,连氵质,连源,他们这支是连漳支、是长支,达字辈有两子:达顺、达旗,清末民初,家道败落,外出谋生,达旗这支从巨王林出来,来到城里给兴隆寺种地,繁衍生息,至今有二十人左右;达顺支投奔城南长庆屯姑奶奶家,目前有三十多人。这支有可能是巨野支后人。兴隆老户人中还两支朱姓,辈份从本字辈到利字辈,人口也有数十人,族人中有做中医的,有在政府史志办工作的(编撰《兖州地名志》的朱本恒),现在大部分不在兴隆社区居住,这两支朱姓老辈人可能是近支,他们在兴隆社区生活的时间应该比朱玉坤这支还要早。
曲阜南息陬:瓦窑始迁 三河寻源
曲阜市息陬镇南息陬村,也叫小东村,原名韩家庄村,村里人传说先有韩家庄,后有大息陬,或许韩家庄村的历史比息陬还早。本村村民主要有四大家人,朱,颜,孔,徐,已无韩姓。据朱明亮(74岁)介绍,本村朱姓从玉字辈到友字辈有二百多人,祖上是关系不近的两支,他们这支老林在瓦窑头,目前从宁字辈到友字辈,本字辈改为伯字辈,与另一支不一个老林、迁入始祖不同,父辈时还去八宝山瓦窑头上坟。老辈人说,本支朱姓跟兖州东大坝(金口坝)朱改徐支份近,说想续家谱就去兖州大坝三河村徐家续。另一支朱姓的老林在西终吉村,辈份较大,从玉字辈到明字辈。据走访,瓦窑头确有朱家大林,多支鲁王后裔称迁自瓦窑头,但现居瓦窑头的朱姓却用的不是鲁府辈份,也称瓦窑头的朱家林是他们的祖林,不知其中有何缘故。另据泗水朱家庄朱氏墓表碑记,朱家庄朱姓祖居曲阜韩家庄村,明时先迁泗邑踅庄,继又迁朱家庄。不知南息陬的韩家庄村与泗水朱家庄朱姓墓表提到的韩家庄村是不是一个地方。根据辈份判断,该支朱姓应为鲁王后裔,提到与兖州东大坝徐家支份近,徐家为鲁府滋阳王后人,南息陬的这支或许也是滋阳王系。
曲阜东陬村:朱家水寨 二子分守
曲阜市息陬镇东陬村,在息陬镇驻地东1公里左右,北京依古沂河,南邻曲尼公路,紧邻曲阜东高铁站,有村民两千多人。据村中土地庙中的元代石碑记:徐、栾两姓人家由汶上迁此立村,初名徐栾村,尔后张、韩、朱、李诸姓人家陆续迁此,村落渐大,地方官认为:此村西邻历史悠久的息陬,应取名东陬为好,遂改为东陬。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伯法(80岁,本字辈)介绍,本村朱姓从玉字辈到福字辈有二三百人,本字辈60多人,遇字辈已很少。朱家老林在夏宋村北,祖上是一支,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兖州迁来东陬村,来到东陬后,为防土匪,修建起了围子墙,称为朱家寨。朱家寨以前在当地很有名气,寨四周有围墙和寨门,外面全是水,由浮桥进出。老祖生有两子,弟兄俩分居东门和西门。本支本字辈改为伯字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东门外出土明太祖十二代孙墓志(推算为振字辈),记不清什么内容了。
曲阜南纪家村:兄弟二人 杨庄迁来
曲阜市南纪家村,属时庄街道下辖村庄,位于时庄街道驻地北四公里。据村碑记:"明万历年间,纪姓人来此居住,渐成村落,取名纪家村。"1980年地名普查时因与姚村镇纪家村重名,改为纪吕大队,1986年改为南纪家村。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宁森(79岁)、朱明坤(76岁)介绍,本村朱姓目前从本字辈到福字辈有一百多人,听老人说,老家在南杨庄村,因纪家村有朱家三十大亩地,在明末清初时分家,老祖朱振辉、朱振举弟兄二人来此居住,传到康字辈时有朱康荣、朱康银、朱康锦弟兄三人;庄字辈五人;玉字辈有八九人;本字辈有十几人。目前本村朱姓除在本村居住的一百多人外,还有在上海,新疆,莱芜,曲阜城里定居的,总数应在二百人上下。村西曾有一通贺寿碑,碑上记有朱振举、朱振辉二位先祖的名字;本支祖坟在南杨庄附近,来纪家庄后又起新坟,林地曾有祖谱碑,后来平坟拉碑,这些记有先人信息的碑刻就毁掉了,以至说不清楚本支的来历。
曲阜中心村:瓦窑逃难 原居泗水

曲阜市中心村,是吴村镇下辖村庄,位于镇驻地东南部,东靠京沪铁路,104国道,南邻吴村站,共有460多户,1600多人。此村介于吴村和车站村中间,1953年划为中心行政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明义(93岁)介绍,本村朱姓原居泗水,在康字辈或更早由瓦窑头逃难迁来中心村,康字辈有两人,不记得名字了;庄字辈有朱庄元,朱庄中,朱庄奎等弟兄四人;先祖来到中心村后,辛勤劳作,置下了五亩地,繁衍生息,生活至今。目前,从明字辈到德字辈有五辈人,在村里居住的有六十多人,加上在曲阜,新泰,兖州,徐州等地工作生活的有近百人。本支朱姓没有家谱,只在年节供奉牌位,曾供了满满一桌先祖牌位,后逐步只供三代牌位;宁字辈改成成字辈,本支辈份较低,或为某支的长支,因传承断代,说不清自己的来历。本村朱姓使用鲁王府辈份,家传又来自瓦窑头,瓦窑头应为明代皇室的官办企业,有多支鲁王后裔自称迁自瓦窑头。

宁阳柳沟村:兖州迁出  落户柳沟

宁阳县柳沟村,属宁阳葛石镇管辖,在葛石镇东北方向约四五公里处,是一个近两千人的大村,032县道穿村而过。据村碑介绍,本村为北宋宁姓建村,因村东沟内柳树甚多,故名柳沟。本村朱姓大部分住在村南部,据朱庄义(60多岁),朱宁淼(70多岁),本村朱姓从庄字辈到福字辈约有三百多人,对于先祖的历史己十分模糊,讲不出有价值的线索,只知道从兖州迁来,连老祖是谁也无记忆。在离柳沟村不远的张家崖村,也住着一支朱姓,据朱玉海(87岁)讲,本村朱姓从玉字辈到明字辈四辈人有一百多人,老辈人从柳沟迁来,早些年两村朱姓红白事还来往,也是对家史说不清楚。根据辈份及传说兖州迁来判断,这两支朱姓为鲁王后裔无疑。

宁阳朱马庄:名载老谱 安丘支裔

宁阳县朱马庄,是葛石镇下辖村庄,据村碑记:明初,朱马两姓建村,取名朱马庄。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庄田(74岁)介绍,村碑上记载的明初建村的朱姓与现在居住的朱姓没有关系,他们这支朱姓来朱马庄居住有一百几十年了,来时此村已称为朱马庄,但已无朱姓。据本支家堂记:明敕封鲁藩王始祖讳檀,连字辈连洞,生三子,长达恕、次达友、三达兴,从富家洼迁来朱马庄居住,后长支去济宁居住(无后),康字辈七人,现庄字辈以下至宁字辈有近百人。经查阅富家洼老家谱,有关于连洞的记载:始迁自兖州徙居宁阳,始祖寿长(鏛)为鲁王始祖讳檀九世孙,生子兴海;兴海生子两人,长弘亮、次弘章;弘章生子四人,长廷辅、次廷獻(出嗣弘亮)、三廷居、四廷相;廷辅生子三人,长怀庆、次怀玉、三怀仁;怀仁生子两人,长希圣、次希贤;希贤生子三人,连海、连洞、连澍。世系清晰。从家谱记载来看,本支应为鲁藩安丘郡王支朱寿鏛的后人,“鏛”字演为“长”字。

宁阳西山前村:躲避战乱 迁自兖州

宁阳县西山前村,是鹤山镇下辖村庄,在鹤山镇政府西南方向,由魏庄村和西山前村合并后称为西山前村。魏庄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本印(61岁)介绍,本支朱姓从玉字辈到利字辈有一百多人,老辈人传说是为了躲避战乱,从兖州府逃难到宁阳鹤山居住的。本支达字辈弟兄三人,达德、达道、达永,他们这支是达永后人;康字辈有八九人。知道自己是明太祖皇帝第十子之后,但说不清楚是哪支郡王后人,族人中没有家谱,只有近些年修的家堂,最高辈份记为庄字辈。本支祖坟在宁阳和汶上交界的一个地方,小时候还跟大人去上过坟,具体地址记不清了,林很大,里面种有有许多柏树,后来平掉了,也再没回去上过坟。

宁阳朱庄村:迁自富洼 并村荷柳

宁阳县朱庄村,是乡饮镇下辖村庄,与荷柳村合村后称荷柳村。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玉清(41岁)介绍,本村朱姓从庄字辈到宁字辈有一百多人,玉字辈男丁十六人,姑娘十六人。听本支老奶奶说,朱家庄朱姓迁自葛石镇富家洼村,廉字辈时弟兄两人,其中一人无后,达字辈有朱达兴等三人,其中一人过继给廉字辈无后的长辈,康字辈八人。没见过本支有族谱和家堂。据查阅富家洼家谱安丘王支系记,有朱达兴这个名字,分别是长达恕,次达友、三达兴,也是弟兄三人,从富家洼迁到朱庄东三四里的朱马庄,不知与荷柳村的达兴是不是同一人。

宁阳柴家庄村:葛石近支 风水传说

柴家庄村,属宁阳县葛石镇下辖村庄,位于葛石村东、富家洼村西。本村朱姓从庄字辈到明字辈有一百多人。本支朱姓原居葛石村,与葛石村的朱改王姓是近支,风水先生说朱家林在狼山下,狼吃朱(猪),风水不好,造成人烟不旺,他们这支遂迁到柴家庄村居住,到柴家庄后又有一支迁到乡饮北赵村,有十多口人,他们搬走后,留在葛石的那支朱姓遂改王姓,人口逐渐繁衍增多。

(未完待续)
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提供更多资料线索或咨询家谱信息,
请在下方留言。

——  END  ——

(0)

相关推荐

  • 【林氏字辈】2032-山东德州齐河胡官屯镇姬庄村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五)

    明代鲁王家族后裔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 ...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四)

    明代鲁王家族后裔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 ...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三)

    明代鲁王家族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河南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朱氏寻 ...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二)

          明代鲁王家族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山东广大地区乃至浙江.江苏.安徽.台湾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

  • 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一)

    明代鲁王家族人丁兴旺,支脉众多,广泛分布在鲁南一带广大地区甚至浙江.台湾等地.近年来,根据走访,发现了很多明鲁王后裔宗支,并整理出部分宗支历史材料.现对这些鲁王后裔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朱氏寻根有所 ...

  • 对明代鲁王后裔派语字辈的简要分析

    鲁王文化,记录真正的历史 关注 鲁王文化 一起走近真实的大明历史 长按二维码关注  欢迎留言讨论 明太祖朱元璋考虑随着子孙繁衍,可能会名字重复,于是亲自为子孙们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有后代的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八十六)邹城故后村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七十六)许昌苗店村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

  • 【专题】鲁王后裔今安在? (五十六)泗水香山后村

    "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