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鲁王后裔分布汇总及简介(连载六)
曲阜市中心村,是吴村镇下辖村庄,位于镇驻地东南部,东靠京沪铁路,104国道,南邻吴村站,共有460多户,1600多人。此村介于吴村和车站村中间,1953年划为中心行政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明义(93岁)介绍,本村朱姓原居泗水,在康字辈或更早由瓦窑头逃难迁来中心村,康字辈有两人,不记得名字了;庄字辈有朱庄元,朱庄中,朱庄奎等弟兄四人;先祖来到中心村后,辛勤劳作,置下了五亩地,繁衍生息,生活至今。目前,从明字辈到德字辈有五辈人,在村里居住的有六十多人,加上在曲阜,新泰,兖州,徐州等地工作生活的有近百人。本支朱姓没有家谱,只在年节供奉牌位,曾供了满满一桌先祖牌位,后逐步只供三代牌位;宁字辈改成成字辈,本支辈份较低,或为某支的长支,因传承断代,说不清自己的来历。本村朱姓使用鲁王府辈份,家传又来自瓦窑头,瓦窑头应为明代皇室的官办企业,有多支鲁王后裔自称迁自瓦窑头。
宁阳柳沟村:兖州迁出 落户柳沟
宁阳县柳沟村,属宁阳葛石镇管辖,在葛石镇东北方向约四五公里处,是一个近两千人的大村,032县道穿村而过。据村碑介绍,本村为北宋宁姓建村,因村东沟内柳树甚多,故名柳沟。本村朱姓大部分住在村南部,据朱庄义(60多岁),朱宁淼(70多岁),本村朱姓从庄字辈到福字辈约有三百多人,对于先祖的历史己十分模糊,讲不出有价值的线索,只知道从兖州迁来,连老祖是谁也无记忆。在离柳沟村不远的张家崖村,也住着一支朱姓,据朱玉海(87岁)讲,本村朱姓从玉字辈到明字辈四辈人有一百多人,老辈人从柳沟迁来,早些年两村朱姓红白事还来往,也是对家史说不清楚。根据辈份及传说兖州迁来判断,这两支朱姓为鲁王后裔无疑。
宁阳朱马庄:名载老谱 安丘支裔
宁阳县朱马庄,是葛石镇下辖村庄,据村碑记:明初,朱马两姓建村,取名朱马庄。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庄田(74岁)介绍,村碑上记载的明初建村的朱姓与现在居住的朱姓没有关系,他们这支朱姓来朱马庄居住有一百几十年了,来时此村已称为朱马庄,但已无朱姓。据本支家堂记:明敕封鲁藩王始祖讳檀,连字辈连洞,生三子,长达恕、次达友、三达兴,从富家洼迁来朱马庄居住,后长支去济宁居住(无后),康字辈七人,现庄字辈以下至宁字辈有近百人。经查阅富家洼老家谱,有关于连洞的记载:始迁自兖州徙居宁阳,始祖寿长(鏛)为鲁王始祖讳檀九世孙,生子兴海;兴海生子两人,长弘亮、次弘章;弘章生子四人,长廷辅、次廷獻(出嗣弘亮)、三廷居、四廷相;廷辅生子三人,长怀庆、次怀玉、三怀仁;怀仁生子两人,长希圣、次希贤;希贤生子三人,连海、连洞、连澍。世系清晰。从家谱记载来看,本支应为鲁藩安丘郡王支朱寿鏛的后人,“鏛”字演为“长”字。
宁阳西山前村:躲避战乱 迁自兖州
宁阳县西山前村,是鹤山镇下辖村庄,在鹤山镇政府西南方向,由魏庄村和西山前村合并后称为西山前村。魏庄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本印(61岁)介绍,本支朱姓从玉字辈到利字辈有一百多人,老辈人传说是为了躲避战乱,从兖州府逃难到宁阳鹤山居住的。本支达字辈弟兄三人,达德、达道、达永,他们这支是达永后人;康字辈有八九人。知道自己是明太祖皇帝第十子之后,但说不清楚是哪支郡王后人,族人中没有家谱,只有近些年修的家堂,最高辈份记为庄字辈。本支祖坟在宁阳和汶上交界的一个地方,小时候还跟大人去上过坟,具体地址记不清了,林很大,里面种有有许多柏树,后来平掉了,也再没回去上过坟。
宁阳朱庄村:迁自富洼 并村荷柳
宁阳县朱庄村,是乡饮镇下辖村庄,与荷柳村合村后称荷柳村。本村居住着一支朱姓,据朱玉清(41岁)介绍,本村朱姓从庄字辈到宁字辈有一百多人,玉字辈男丁十六人,姑娘十六人。听本支老奶奶说,朱家庄朱姓迁自葛石镇富家洼村,廉字辈时弟兄两人,其中一人无后,达字辈有朱达兴等三人,其中一人过继给廉字辈无后的长辈,康字辈八人。没见过本支有族谱和家堂。据查阅富家洼家谱安丘王支系记,有朱达兴这个名字,分别是长达恕,次达友、三达兴,也是弟兄三人,从富家洼迁到朱庄东三四里的朱马庄,不知与荷柳村的达兴是不是同一人。
宁阳柴家庄村:葛石近支 风水传说
柴家庄村,属宁阳县葛石镇下辖村庄,位于葛石村东、富家洼村西。本村朱姓从庄字辈到明字辈有一百多人。本支朱姓原居葛石村,与葛石村的朱改王姓是近支,风水先生说朱家林在狼山下,狼吃朱(猪),风水不好,造成人烟不旺,他们这支遂迁到柴家庄村居住,到柴家庄后又有一支迁到乡饮北赵村,有十多口人,他们搬走后,留在葛石的那支朱姓遂改王姓,人口逐渐繁衍增多。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