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为银子痴迷的贵族,才不浅薄
点击“LicorneUnique”关注我们并点亮文末的“在看”,
第一时间获取小鹿最新的推文和资讯
01
爱银之情
从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起,银币代表了精确的货币价值,而且这种贵金属一直是地位的象征,挥霍的代名词。
但在18和19世纪,英国贵族的财富和权势登峰造极,前所未有。炫富,炫品位和雅致,是每个绅士的特权。银器就是展示方法之一。
君主和贵族委托银匠制作的奢侈家用,从餐桌精心制作的饮水机到精致的蛋杯,华美的茶叶罐。
摄政王在银器餐具上花费了111,000多磅,约等于现在350万英镑。/英皇阁餐桌
查兹沃斯庄园
查兹沃斯庄园宴会厅
02
光芒背后
光芒背后则是匠人们百死一生的镇压故事,而许多在英国的银匠有个共同特点:苦难的经历掩藏在美感之下、在手艺的创意之中。事实上,英国数一数二的银匠维尧姆、彼得·阿佳宝、德·拉梅里,其实全都是受到法国宗教迫害而流亡到英国的新教徒。
17世纪开始,原本就对法国宫廷风尚推崇备至的英国,向成百上千涌入伦敦街头的法国人敞开大门。难民队伍中,隐忍着日后将成为人中龙凤的能工巧匠。他们在这里落地生根,凭靠打不死夺不走的绝顶手艺白手起家,史称胡格诺派。
不久,英国本土简单粗糙的银器就永远改头换面了。
古典场景中的银碗于水果静物局部/小保罗·吉勒曼斯
巴洛克风格采用失蜡铸造,做工就能更细腻,因此比本土出口精致的多了。/拉梅里
起初是风靡整个艺术领域的巴洛克式豪华的雕刻风格。精雕细琢,威震四方。
紧随其后的是灵感源于自然 ,诉诸感官和智慧的洛可可。无一不彰显胡格诺派银匠的能耐,在当时,最令贵族趋之若鹜的银匠,首推拉梅里。
洛可可形状不对称,婀娜多姿,特色是俏皮风富的花朵、贝壳和树叶。
洛可可的繁复细腻与白银可塑性极强的特性十分契合,拉美里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点,比如这用贝壳和涡卷饰雕镂而成的茶壶。
白银柔软易弯折,熔点低,可以被轻易熔化,拉梅里正是利用银器的这一特性,让美留存。/乔治二世银制咖啡壶/保罗·德·拉梅里制作/1738年/2013年以4,500,000英镑拍出。
仔细观察这个杯子五彩缤纷的“装饰”,如果去掉这些装饰,这杯子或许就会支离破碎。因为装饰被纳入了杯体,变成了必不可少的构成。
拉梅里工坊1736年为梅纳德阁下制作雕有家族纹章的银盘盘心
银的柔韧特性,就如这些如今从事着体面的银匠工作的能工巧匠一样,百折不挠。仅凭一种材料就能扭横折曲成不同形状,这样设计者就能天马行空,而且银是相当耐久的材料。
不过,白银熠熠生辉这一点,更是显而易见的炫耀之本。
克林顿伯爵二世是拉梅里的重要顾客之一,他的光顾把拉梅里的想象力延展得更深更远。时至今日,其豪邸里遗留的银藏品数量仍旧可观,18世纪早期的银饰餐具还在原位。
如此漂亮的银器不仅是收藏。银器背后的餐饮仪式,是一个极大的社交声明。
03
白银盛世
18世纪兴起的法式风尚,开始引领着权贵的餐桌礼仪。法式风尚的饮食追本溯源是来自中世纪的饕餮盛宴,因在路易十四的宫廷加以完善而得名。餐桌不啻是一场盛大的展示,换言之,餐桌上的银器排场,最能以小见大。
在18世纪,大英帝国和对外贸易持续扩大,一切富异国情调的商品:中国茶、奥斯曼帝国的咖啡,还有来自中美洲的巧克力等,都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
温室中的下午茶/詹姆斯·迪索/奥赛美术馆
恰恰是银器,端呈着这些商品,茶壶、热水温、糖罐、咖啡壶、奶油罐、茶叶罐——它成为这一切奢侈品的承载。表面上看只是小露家财,但其实已经豪富尽显。
拿破仑赠送养女史蒂芬妮的纯银旅行套件/宫廷金匠 Biennais 制作,
其实,银器早已是一种耳熟能详的礼物。比如作为上流社会最时尚的旅行小套件,通常内含各类餐具与淑女小物,实在是很聪明的送礼佳品。
银器还创造出一种用餐的仪式感、剧场感和特殊性。独一无二的感觉是否会影响味道呢?想必会相得益彰,平添一分艺术的愉悦感。
银器也经常是静物画中的主要元素/有孔雀派的静物画/华盛顿国家艺廊
银器之美被深刻地挖掘。在工匠们手里,银不仅仅是一种材料,它的洁净和柔软,诉说着无数种美丽的可能。
一些白银精品的确确是在邀请你来品鉴它的每一个细节,看浮雕技艺的崛起,看天赋异禀的工匠如何打造出三维效果,最终达到每个角度都有看头的境界。
银杯/拉梅里
而古董银器则展示了背后诸色人等、觥筹交错,以及王室贵胄叱咤名利场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也让人沉醉于那个盛世。
世事变迁如云烟,华贵的府邸里,曾执起银叉用餐的人已不在。而银器保留着所有繁华回忆,在时光中熠熠生辉。
*参考资料:《the golden age of silver 》/YouTube
请多点“在看”才能不错过小鹿的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