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日古城探秘:一见钟情桥与情趣巧克力
原本打算早起看日出的,结果起床一看,天公不作美。好在还没下雨,我们决定背上相机,到这座中世纪古城深处去探秘。
首先来到贝居安会院门外的三角广场。昨晚喧闹的游人和聚集的马车都不见了踪影,只有一位黑衣修女不知从何处匆匆归来,与遛狗的人擦肩而过。
起得最早的是白天鹅,它们的美永远也拍不完。
我们没有继续向南,而是转回到圣母教堂,准备往市集广场的方向走。站在教堂南边的玛利亚桥头,看到河畔有家店铺的窗上贴满了蕾丝。蕾丝是布鲁日的传统手工艺品,15世纪这里的编织技术被认为是全世界最好的,到了17世纪,蕾丝还一度成为布鲁日的支柱产业。
街头的许多橱窗里摆着各式的蕾丝制品,相信很多小女生会对它们着迷的。
顺教堂南侧向东有片空地,河边树下的这尊胸像为西班牙哲学家、教育家和人文主义者胡安·路易斯·韦弗斯(Juan Luis Vives,1492-1540),他17岁离开西班牙,曾在巴黎学习、牛津任教,辗转来到尼德兰后与伊拉斯谟成为朋友,此后著书立说,最终死在布鲁日。
空地旁跨过运河的小桥叫圣卜尼法斯桥,被喜欢编故事者称为“一见钟情桥”,号称走过此桥的人将与过桥时邂逅的第一位异性一见钟情。
走上桥面,发现栏杆上挂着许多写有誓言或名字的“同心锁”,显然这已成为见证爱情的浪漫之地。
不过,如果以为这是一座带有古老美丽传说的历史名桥,那就被当地的旅游部门给忽悠了。实际上这座桥建于1910年,不说是布鲁日老城中最年轻的一座桥梁也得说是其中之一。但这座相貌古朴的小桥的确很美,尤其是以圣母教堂为背景时显得更加别致。
桥东的花园是阿伦兹庭院,与旁边的阿伦兹博物馆建筑一起曾属于布鲁日贵族阿伦兹(Aquilin Arents de Beerteghem,1777-1835)家族。如今的庭院对公众免费开放,里面有四尊骑士雕像。它们是比利时雕塑家里克·普特(Rik Poot,1924-2006)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天启四骑士》。
天启四骑士源自《圣经新约》中的《启示录》,其中白马骑士代表征服(亦有说胜利、革命或瘟疫)、红马骑士代表战争、黑马骑士代表饥荒、灰马骑士代表死亡。
这位左手持弓的是白马骑士。
右手持剑的为红马骑士。
这位手提天平的是黑马骑士。
而这位什么都没拿的则是灰马骑士。
出庭院后顺着运河一路向东,快到玫瑰经码头的地方有座桥叫内波穆克桥,桥上头顶有五颗星的雕像就是我们在捷克熟悉的那位圣人内波穆克的圣约翰。
我们没有继续向东,而是折向北侧的市集广场,但是东边玫瑰经码头(Rozenhoedkaai)和盲驴街(Blinde-ezelstraat)的景色其实很棒,我们昨天去那边转过,也拍了不少照片。
沿羊毛街向北,我忽然发现在林立的店铺间有条小巷,于是进去探个究竟。这是一家客栈的过道,窗外停着漂亮的自行车。
穿过去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看玫瑰经码头和盲驴街南口的石桥。
向北走就是市集广场的钟楼了。
这一带有好几家巧克力店,比利时的巧克力世界闻名,光看看橱窗里的造型就让人流连忘返。
这种是不是得叫“情趣巧克力”了呢?只是不知道这么多精致美丽的造型吃的时候怎么下得去口。
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这些“生锈的五金工具”也是巧克力,不过一定要注意千万别吃错了。
往回走的路上,越发感叹布鲁日历史风貌的完美留存。街道两旁有很多17世纪甚至更老的建筑,它们不仅保存完好,而且一点儿都没影响现代商业的发展。今天的礼品店甚至快餐店就开在这些几个世纪前的古建筑里,古老与现代和谐共生,带给人时光交错的神奇体验。
此时正值小学生上学的时间,我把镜头对准了那些骑行在路上的孩子们。
令人吃惊的是,许多孩子很小,却独立性很强,自己骑个车就去学校上学了。
这个小姑娘最逗,我想她原本是可以坐在妈妈的车斗里的,但坚持要自己骑车。遇到红灯停在路口时,她圆睁双目,仿佛一个摩托车赛车手,随时轰着油门准备发车;一变灯,立马冲了出去,真是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