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宫般的街区、奇特艳丽的老宅、炫目的教堂装饰|迷失在圣十字区

上一篇:信仰,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汇|塞维利亚主教座堂(下)

早上睡了个懒觉,八点多才起。由于没订酒店的早餐,我们在小超市买了些零食饮料凑合一下。因为念念不忘在巴塞罗那喝过的Sangria,在超市中一见有塑料瓶装的赶紧买了两瓶,结果完全没有记忆中的好味道,看来Sangria只能喝新鲜的。九点多走出酒店,穿过对面的牟利罗花园直奔圣十字区。花园正中有个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时制作的哥伦布纪念碑。

塞维利亚圣十字区的名称源自早先位于现在圣十字广场位置的圣十字教堂。那座教堂建于1391年,1810年被入侵的拿破仑军队夷为平地。广场于1918年被改建成今天的样子,正中的金属十字架是同一年从其它地方搬过来的,原本是位于塞维利亚古老商业街上的一个灯杆。牟利罗去世后被安葬在曾位于这里的圣十字教堂中,如今仍然保留在这个广场的下面。

顺着广场西北角的圣特蕾莎街向北走不远,8号的一座红房子是牟利罗故居博物馆。故居于1982年牟利罗逝世三百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但由于里面并没有牟利罗的任何作品,2010年以后这里实际上被安达卢西亚弗拉门戈学院占用。

我们进去看了看,总共两层的建筑中间有个小院,一楼的房间已被辟为弗拉门戈艺术展厅。

圣十字区的许多建筑都是犹太人留下来的。1248年斐迪南三世收复塞维利亚后将该市的犹太人集中在此居住,形成伊比利亚半岛仅次于托莱多的第二大犹太人聚居区。1483年西班牙发生大规模驱逐犹太人行动。1492年天主教双王更是颁布了阿尔罕布拉诏书,命令所有西班牙的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如果不改信天主教,就要在四个月内离开西班牙,并且不允许携带财产出境。从此西班牙犹太人连同这个街区一起走向了衰落。19世纪初人们开始重建和复兴这个街区,马特奥斯·加戈大街就是那时扩建的。以前,聪明的犹太人为保护自己在夏季免受炽热阳光的暴晒和加强空气流动产生凉风而将这里的街道修建得十分狭窄,给人一种置身迷宫的感觉。我们走过的街道有些地方还不足两米宽,抬头只有一线蓝天,根本辨不清方位。

当地人则边打着电话边从我们身边走过,完全不会担心走错。

我们其实也很享受这种徜徉,暂时忘却了要去的景点,徘徊在小店门外。这家店门口摆着一个西班牙邮局的信筒,买张明信片填上地址就可以寄出了。

逛了不知多长时间,一只探身窗外的小狗终于唤醒了我们,不是应该去新的圣十字教堂看看吗?

圣十字教堂位于圣十字区最宽敞的马特奥斯·加戈大街上,即便这条街也没有宽敞到可以让我轻松地拍下教堂外立面的全貌。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最早建于1665到1728年,占用了当时一个叫“唐璜”的露天剧场的位置。建成后成为圣灵教士修道院。1810年修道院及其教堂遭到拿破仑军队的洗劫。1835年当权的门迪萨瓦尔宣布全西班牙只保留八座修道院,因此这座修道院的全部人员被遣散。1840年原圣十字教堂的人员进驻这里,使之成为新的圣十字教堂。我们现在看到的带钟楼的外立面是上世纪重建的,由Juan Talavera y Heredia(1880-1960)于1929年完成。之前看到的圣十字广场也是他主持改建的。

我们走进教堂时,一名神父正在里面主持弥撒。参加的信徒不多,大家肃立着倾听神父的诵读。我们注意到管风琴被安置在教堂的祭坛后方,这种设置方式还是比较少见的,一般不是在唱诗班坐席两侧就是在大殿末端的入口上方。由于不便打搅,我们在这里没做过多停留,悄悄地转身离开了。

昨天买的主教座堂门票是与萨尔瓦多教区教堂联票的,因为时间来不及而没去,今天一定要过去看看。我们顺着马特奥斯·加戈大街先走到熟悉的主教座堂,然后一直往北走就对了。在古老的主教座堂门外,警察也应景地采用骑马巡逻的传统方式。

一路上是各种漂亮的老房子,靓丽的色彩尽显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地区的热情奔放。

这座房子位于一个Y字形路口,整幢建筑顺势盖成了三角形,这种情况在这里好像还特别多。顺着左边的这条路一直走最终会看到萨尔瓦多教区教堂的南墙。

萨尔瓦多教区教堂门前是个小广场,对面的这座16世纪建筑是以前的和平圣母医院。

萨尔瓦多教区教堂在塞维利亚是规模仅次于主教座堂的第二大教堂。这个地方在9世纪时曾建有一座清真寺,1248年斐迪南三世征服塞维利亚后一度保留下来作为当地穆斯林使用,直到1340年才改归萨尔瓦多天主教区,但1671年建筑出现严重损毁。1674年建筑师Esteban García设计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巴洛克风格的教堂,不过教堂的拱顶、钟楼和外立面均为Leonardo de Figueroa在1696-1712年设计完成。

教堂门外矗立着西班牙著名雕塑家胡安·马丁内斯·蒙塔内斯(Juan Martínez Montañés,1568-1649)的纪念雕像。这位大师曾在塞维利亚雕塑学院培养过大批人才,因其木雕技术之精湛而被称为“木雕之神”,待会儿我们在这座教堂中就能看到他的作品。

教堂内部为三殿式结构,宽敞明亮。一路过来看惯了哥特式的阴森肃穆,这种巴洛克式的明亮绚丽令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混合式的罗马柱还是高高的圆形穹顶,都给我一种置身意大利的感觉。

主祭坛的装饰令人炫目,连两边的柱子都涂上了颜色。仔细看,最上方是圣父踩着天使从天而降,中间是基督站在贝壳一样的金色圆拱下张开双臂,下方是圣母和门徒跪在地上仰视圣父和圣子。

主祭坛上方天顶画的色调与祭坛装饰和两边的柱子十分协调,画面里无数天使在空中飞翔,中心是代表圣灵的鸽子。天顶画里的圣灵与祭坛装饰上的圣父和圣子正好形成圣三位一体。

管风琴按照惯常的方式设置在大殿末端的入口上方。

在教堂左边的神圣礼拜堂中摆放着蒙塔内斯大师1615年的作品《我主耶稣受难》,它也是这里每年圣周游行的主要圣物。

教堂北边还有个回廊,院子里种着橘子树,在这里可以看到教堂的钟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