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一物i 100 Pro机箱评测:小题大做还是浓缩的精华?

“乔思伯”这个品牌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在近十年时间里,乔思伯不断针对铝合金材质的机箱进行工艺研发,所推出的产品都具备一定的独特性。乔思伯早期以Mini-ITX规格的机箱为主线,逐渐推出了多种系列覆盖全尺寸规格的畅销机箱,不仅在这10年间DIY主机的个性化转变过程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同时还大幅度的拉低了原本台系品牌高高在上的铝质机箱的价格,让更多的用户能够得到越级产品的消费体验。毕竟无论你是蓝红绿哪个阵营的粉丝,这些硬件都需要一件漂亮的衣裳,而机箱,正是这样一件,能够最终将个性化表达直观外露的重要载体。

乔家一物全新子品牌:乔家一物(Jonsplus)诞生

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铝质机箱本身的加工工艺,早已不再是绝对的技术壁垒。随着MINI-ITX机型市场份额的逐渐提高,近两三年间,各种特色定制的铝制机箱开始兴起,同时越来越多的厂商也在推出大量同质化的产品,可能都会让乔思伯这个依然年轻的品牌感到一丝危机:虽仍然具备足够的产品力,不过也需要做出一些策略变化。如果现有的(C/U/UMX/MOD系列)产品线已经覆盖了如今市场的主流需求,那今天我们要带来的主角“乔家一物 i 100 Pro”,就是乔思伯对于未来的变化,给大家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乔家一物(JONSPLUS)是乔思伯旗下新创立的子品牌,和在售机型众多的原品牌(乔思伯)相比,乔家一物只会推出少量的,并且具备高辨识度的精品型号。“情怀”与“带有未来感的创造”,摒弃套娃式的推陈出新,回归产品的本质,可能是这个全新产品线的核心诉求。

乔家一物首发的i 100 Pro机箱便是这样一款,基于非常成熟的A4结构打造,但又并不刻意迎合主流产品视角的“另类”产品。但拿到手上开箱的第一感觉,就是“哇”,比图片上看起来的大很多啊!

我们手上的这台的是玻璃版本的银色的i 100 Pro,12月左右会继续推出全黑色以及不侧透的全铝合金外壳版,不侧透的售价预计会增加100元(999元)。同时,侧板附件会以单独的零售附件出售,用户可以单独购买后自行替换。

体积解析:放大版的A4,但内有乾坤

A4结构机箱诞生的原因,便是希望能在保持一定的性能基础上缩小体积,通过将传统的显卡90°垂直直插方式,转变为背靠主板的平行结构,收缩主机的三维尺寸。也正是从A4开始,民间评价一台迷你机箱的优劣,便增加了一个“公升”的单位来对其体积做出评价。

i 100 Pro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完全背离主流设计的。既然原乔思伯品牌已经推出过常规尺寸的A4以及V10两款A4结构的机箱,“乔家一物”便大胆的朝着完全相反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创造出这款足足26升的巨型A4。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其实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好坏来衡量一款产品。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个可能是最大体积的A4机箱,隐藏着哪些设计用意。

首先我们来看看i 100 Pro的机箱长度,434.8毫米已经进入了ATX中塔机箱的范畴。随着AMD RX 6000系列显卡,Ryzen 5000系列处理器,NVIDIA RTX 300系列显卡的上市,旗舰硬件的性能大幅跃进,但是功耗与发热并未降低。如果想要将这些旗舰硬件塞入一个尽可能小的空间,甚至想要玩玩超频,一个360水冷排是必不可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i 100 Pro算是目前最短的可以安装360水冷的机箱。

其次结构上,i 100 Pro在品牌机箱量产型号中创造性的采用了可变的分仓模式,通过附送的第二套“机箱后板”,可将默认标准A4结构下主板与显卡各占一面的双仓安装方式,变化为显卡90°垂直直插主板的常规单仓安装方式。

这种可变的内部结构,从设计上来说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考虑到大量的尺寸兼容性,用户自行切换安装的便利性,还要考虑生产过程中五金工艺的精度。这些改变最终会带来成本的提升,所以绝大部分量产的品牌机箱,并不会轻易的尝试复杂的可变结构。甚至最终用户是否为此买单,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过作为子品牌,“乔家一物”的诞生就自带了尝试与自我突破属性,双仓模式的切换,让i 100 Pro不仅可以支持旗舰散热性能的360水冷排(同时兼容280水冷),还能够容纳猫头鹰D15/利民IB-E Extreme银箭/九州风神阿萨辛这类165mm高度的旗舰双塔风冷散热器。市面上目前体积较大的ITX机箱,大多也只能支持160mm以下的常规单塔风冷。高端风冷在可靠性、耐用性、噪音水平以及维护的便利程度方面,依然具备水冷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很多高端用户的选择,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一体式水冷。

同时,显卡竖装的双仓模式下,在i 100 Pro内不仅显卡与侧板保持有足够间距满足显卡散热的需求,主板仓也保留有足够的空间容纳一些比较高的水冷头,比如这款堡垒360 RGB,安装好后与侧板仅剩余了1mm左右的间隙。从这个角度来说,i 100 Pro所具备的194mm宽度,反而做到了兼容旗舰风冷情况下的最窄体积。

当包含脚垫的情况,i 100 Pro的高度为321.3mm。不过和众多微小型A4不同的是,i 100 Pro在机箱内底部也能够配置3颗12cm进风风扇,结合顶部的360水冷位,可以装载多达6把风扇在相对小的体积内,实现自下而上通透的垂直风道设计。

同时i 100 Pro也能兼容ATX与SFX电源(含SFX-L),电源仓位可根据所选电源长度与顶部水冷厚度进行灵活的上下调节。这种弹性的仓位设计,也需要机箱具备一定的高度支持。

免工具拆卸的前置面板内,还藏有一个3.5寸标准机械硬盘的安装位,对于内容创作应用的用户,大容量的机械硬盘必不可少,这也是大多数微小型A4所不具备的完整硬件兼容性。

结合主板显卡双模式安装结构,散热还能够对旗舰硬件进行高效压制的情况下,i 100 Pro目前所呈现的高度也完全可以接受。放在常规的27寸显示器旁,乔家一物的这款"大型"A4 机箱并不会让人感觉高的离谱。

总体来看,i 100 Pro可能并不是为追求极限体积的机箱玩家提供的产品,这类玩家的乐趣是以机箱尺寸优先再搜罗适配的硬件。而i 100 Pro真正的目标用户,则可能是追求最强性能,最理想散热,在不对性能硬件规格妥协的基础上,希望主机体积尽可能小的性能玩家,对这类用户而言,内部配件的选择有着更高的优先级。从结构的可变性与最终的外观呈现来看,乔家一物的首款i 100 Pro,已经很好的完成的使命,194 x435 x307毫米的三围尺寸,目测已经做到了极致,并没有可优化的空间了。同时这个三围尺寸放置于桌面,视觉感受还是非常协调的,依旧能够轻松融入家居环境,并没有因为体积造成视觉上的压迫感。

散热性能实装简测:自下而上的通畅

所以,我们装配了一台真核弹的i 100 Pro,这可能是目前单显卡配置下的最强性能主机了,CPU选用目前消费级最强性能的AMD R9 5950X(16核心/32线程),以及老黄从厨房里面能拿出来的最强游戏显卡:RTX 3090 24GB(影驰 RTX 3090 GAMER OC),来看看i 100 Pro是否能够真正做到有效压制顶级硬件的发热。

现在室温稳定在25度,我们开启3DMARK STRESS TESTS进行Time Spy 20次循环压力测试,散热器使用的九州风神堡垒360 RGB,这颗R9 5950X最高温度点为86度,RTX 3090满载温度为74度,CPU的单核心最高频率为4.9Ghz。考虑到这是一颗16核心32线程的旗舰CPU,最终的温度令人满意,如果使用更好的水冷散热器,温度可以进一步降低。

这就是i 100 Pro能够带给用户的价值,无论是从事内容创作的设计师,还是硬核的DIY发烧友,都能通过它体验最强且无损的硬件性能,并且将三围尺寸控制在能够容纳这些硬件的最小体积。聊完了结构,我们再来看看i 100 Pro作为一款中高端机箱本质上的优点与不足。

细节:颜值与内涵兼具

首先是外观,虽然3mm厚度铝合金面板依旧采用两侧弯折的简单设计,但乔家一物i 100 Pro终于摆脱了乔思伯目前大部分产品简洁得有些枯燥的通用直方造型。不仅顶部具有线条感的格栅顶盖,后部的铝合金包围也设计了凹型切割,包围上部还贴有一块镜面铭牌,表明i 100 Pro的身份。顶部的通风格栅为磁吸式设计,通过尾部独特的织布提手可以轻松抽取。

机箱两侧采用了3mm厚的墨色钢化玻璃,透光率为29.3%,可对内部过于鲜艳的发光硬件进行“降噪”处理,保持优雅的视觉输出。在A4双仓模式下,主板或显卡两侧都能够展示出硬件光效,不需要纠结主机放显示器左边还是右边的问题。

但令人困惑的是,双侧板均无免工具设计,拆装都需要拧螺丝。不知道i 100 Pro的设计师,是不是对于拧螺丝有强迫症,希望在后续的版本能够改进。

机箱前置的IO接口位于顶部右侧,含有高速的USB-C。为保持足够的进风量,乔家一物i 100 Pro配送了可调节两级高度的铝合金脚垫。机箱的上下,均含有免工具拆卸的防尘网。如果采用直插的横置显卡方案,后部的大面积镂空也同样配备了防尘网,非常的周全。

i 100 Pro的内部框体采用了1mm与1.5mm两种厚度的黑化钢材质。电源仓上部为固定框架,下方则为藏线槽,可以隐蔽电源接口处的的大量线材。

为了呈现最真实装机体验,我们的评测的样机均不使用定制线,但实际上,对绝大部分内部紧凑型的ITX机箱来说,最优方案还是用定制线装机。虽然i 100 Pro在电源附近有设计了三个方位的出线孔以便走线,但装机的难度和大部分A4一样,并不简单,需要用户具备一定的DIY经验,很多环节反复尝试后才能不那么顺利的完成装机。

另外一侧,显卡仓的空间非常充足,我们预装了这张34厘米长的影驰 RTX 3090 GAMER OC 显卡后,仍然留有富裕空间。竖装模式下,背部的开槽看上去是可以支持三槽位旗舰显卡的,但是乔家一物仅保留了两槽的物理空间。虽然大部分的RTX 3090以及未来的RX 6900XT都还是会采用双槽挡板发售,很多三槽显卡也配备了可替换的双槽挡板,但还是希望i 100 PRO能够升级改良,弥补这个的缺憾。另外,最新的显卡均已采用PCIE4.0设计,但机箱使用的PCIE延长线暂时还停留在PCIE 3.0阶段。如果使用最新的AMD RX 5000或NVIDIA RTX 30 系列显卡,需要在BIOS中将显卡的PCIE运行模式调节为GEN3。目前GEN3的带宽依然能够满足旗舰的显卡性能发挥,这点不用担心。

关于对乔家一物i 100 Pro的看法,就家分享到这里了,还有很多机箱设计的小细还并未提及,大家可以到乔家一物的官网上进行查阅。i 100 Pro的官网介绍页面是目前在机箱类目产品中最为详尽的,细致到每个部件之间的距离都有详尽描述。

总结:这是最具包容性的A4形态

大与小只是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使用需求会产生不同的意见。个人觉得,不必纠结i 100 Pro的形态究竟是把小件放大了,还是把大件缩小了,能接受他的外观,需要安装对应规格的硬件,就是合适的机箱。以机箱实物来客观评价的话,i 100 Pro已经在原乔思伯A4的基础上,无论从设计理念还是最终呈现的产品质感,都勇敢的向前走出了一步。并且,乔家一物对于自己首款作品的定价比较温和,这款中高端机箱零售指导价为899元,对大多数用户而言,如果对体积没有苛刻要求,i 100 Pro会比自家的乔思伯A4更具吸引力。和其他定制类的A4机箱相比,乔(乔家一物/乔思伯)作为大厂品牌,在品控与工艺方面也具备更成熟的优势,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可以避免很多BUG方面的问题。

虽然乔家一物i 100 Pro是一台搭载Mini-ITX规格主板的机箱,但却并不能完全套用ITX产品的评价体系。对于绝大部分的迷你机箱来说,或多或少存在对硬件妥协的设计。而i 100 Pro从设计初始,便优先适配各种旗舰的硬件环境。类似的产品还有同样饱受争议的ROG Z11。我更倾向于把他们看为ATX塔式机箱浓缩后的产物,在散热器与显卡都无法缩小物理体积的情况下,通过对于主板空间的极限压榨,来确保无损旗舰性能下的最小实体呈现。但是,受限于899元的保守定价,i 100 Pro依然没有做到产品本身可以达到的极致,比如顶盖的格栅模块以及内部框体没有使用铝合金材质,或者铝合金面板的表面工艺与弯折倒角能够处理得更加细致。当然最难的,还是如何在紧凑型机箱内部实现快速便利的安装方式。

无论如何,乔家一物的首款i 100 Pro虽然有着较大的争议,但总体来说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这个带有一些情怀属性的新生的品牌,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去释放对产品本质的专注。下次再见,可能就是更加另类的“乔家一物 BO 100”了。

优秀★:

紧凑型机箱中的散热性能
可变的安装仓位结构设计
对于旗舰硬件的高支持度

良好✔:

产品用料与工艺处理
定价合理,毕竟才上市,而且双12,双蛋,年货节大促机会多多

不足✘:

安装不够简易,免工具设计部分考虑较少
说明书中有少量关键错误导致安装时间延长
螺丝材质较软,螺丝刀如果不够好,容易拧花
能支持两槽挡片的三槽显卡,不能支持三槽后挡片的显卡
开关的质感一般

争议❈:

对于绝大部分用户来说,体积过大,普通用户并不需要兼容360水冷或者大型塔式散热器

升级方向▲:

顶部ABS硬塑料改为铝合金一体化顶盖(售价会提升)
内部框体改为铝合金(售价会提升)
面板在简洁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线条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