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元帅58年遭千人批判,为何4年后,就在对印作战中担当大任?
欢迎阅读史源历史专栏第2458期。很多朋友认为,解放战争末期二野大军席卷西南,是军神刘帅的最后一战,事实上这种说法不准确。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刘帅在北京指挥部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制定的“速战速决”和“打头、击背、剖腹、切尾”的战略战术,是我军能够快速压制和歼灭印军,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刘帅在指挥室里的贡献非常大,但这里似乎有一个奇怪的问题: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刘帅刚刚遭到过反对教条主义的猛烈批判,参会人员有上千人之多,这才刚刚过了4年时间,怎么又给了刘帅这样的机会和信任呢?
58年的反教条主义、反个人主义批判,是彭总、聂帅等人错误估计形势后,在军内发起的。刘帅、粟总、萧克上将等一批人受到了牵连,而在受批判的将帅当中,刘帅是军衔最高、资历最高的,此时刘帅已经66岁,阅历过人的老帅选择了照顾大局,在上千人面前公开做了检讨,在当时震动很大。
建国后的党内军内批判会,一旦有将领成为了主要批判对象,很难全身而退,往往会被戴上反党的帽子,并且长期受到打压无法从事实质性工作。但刘帅是个例外,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做完检讨之后,上千名将领竟然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可见大家对于刘帅是认可的。莫须有的教条主义帽子,扣在刘帅头顶上自然是不合适的。而主席对刘帅的态度也十分宽松,甚至事先让他不用到现场参会,因为刘帅的身体不好。
刘帅在建国前的战功非常高,主席即便在58年也公允地评价过: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打得都不错,在红军和建国后的一段时期有过教条主义的表现。但其实在中央领导中,主要是彭总对刘帅的意见较大,坚持对他进行批判。刘帅虽然遭到批评,但因为检讨做得很顺利,所以没有被乱扣帽子。在1958年之后,他的军内陆位还是比较高的,尽管辞去了军事学院院长职务并返回南京居住,但是军内没有人不尊重他。
刘帅一直非常有威望,而中央领导在大战之前也会尊重刘帅的意见,毕竟他是我军指挥能力最强的老帅之一。于是就发生了建国后比较奇特的一幕:刘帅犯了错误,反而在不久后又被中央召回北京工作、生活,还成为军委战略小组的组长(徐帅是副组长,组员里还有战神粟总),这个影响力是很大的。也正是老谋深算的刘帅制定了正确的对印战术,才取得了如此卓越的战果,我军伤亡两千余人,就歼灭了八千多不可一世的印军。
刘帅身体状况不佳,一只眼睛失明,并且腿脚不便,1962年的时候已经是70岁高龄的老人,他不能去前线,但即便是在北京总部,他提出的意见和指挥方案已经足够我军压制印军了。在建国后受到正式批判的将帅中,刘帅的这些经历和待遇是独一无二的,以所谓的“戴罪之身”,还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其他将帅没有这种机会,老帅确实是个传奇。
再有一点,1962年反击战,年份也比较特别。在1959年彭总因为反对大跃进而落马,性质比刘帅严重得多,此时彭总没有实际的军职,不可能让他在这种背景下统一指挥;林帅虽然主持军委工作,但身体一直很差,这段时期也在外地休养;时任总参谋长罗瑞卿不以军事指挥见长,而另一位大将粟司令军事水平高超,但他当时被认为犯了“个人主义”错误,还没有平反,资历也不如刘帅。所以这几位军事水准一流的将帅中,还是刘帅得到了中央的信任和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