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皖江明珠:宣州的崛起与进步(一)

唐代皖江明珠

宣州的崛起与进步

周怀宇

唐代城市发展史上,崛起于江南的宣州,典型地显示了唐代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趋势。

其社会经济的特征,尤其值得关注,这是一座新型冶金业城市,以冶金业为龙头,以农业为基础,以手工业、商业为双翼,带动境内社会经济全面兴盛,文化繁荣,社会进步,为全国所瞩目。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成为独具特色的第一座冶金业城市。

这座新型城市怎样崛起?其冶金业是如何兴盛?其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境内社会发展有哪些内在规律?本文试作初步探讨。

一、冶金业率先发展的良好条件 

宣州矿藏资源富饶,历史上也曾开发,但是有一定的局限。唐代,在宣州建置多种冶金机构,把宣州建置为国家钱币制造、铜器制造、军械制造三大重要基地,宣州由此成为国家冶金业的支柱,这是前所未有的。首要原因,唐代的冶金政策、冶金制度、以及宣州的交通运输条件值得关注。

1
国家推行“弛禁”冶金政策

唐代,采矿和冶铸方面,实行民间矿冶“弛禁”政策,即允许私人开采、冶铸,官营和私营并行不悖。私人开采、冶铸的铜、铅、锡三种金属,由国家收购,用于铸钱、制造军械以及各种社会生活用品。开元七年(719),诏曰:“诸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镴,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其四边无问公私,不得置铁冶及采铜。自余山川薮泽之利,公私共之。”《唐六典》也有类似的记载:“凡州界内有出铜、铁处,官未采者,听百姓私采。若铸得铜及白铁,官为市取;如欲折充课役,亦听之。其四边,无问公私,不得置铁冶及采铜。自余山川薮泽之利,公私共之。”

这是唐代国家关于冶金业的重要政策。这一政策的意义有三:

其一,鼓励民间开采与冶铸,有利于冶金业的兴盛与发展;

其二,全国范围内的矿产资源,“听百姓私采”,获得了广泛的调查;《新唐书·地理志》和《元和郡县图志》、《唐六典》、《通典》等文献中不同程度记载了各地的矿产,即是这一政策的收获。这一时期,宣州的矿藏也基本调查清楚。依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宣州境内各地的银、铜、铅、铁四种主要矿藏分布地点已经明确。非金属矿藏碌青也在这一时期查明。

其三,民间开采、冶铸、以及金属加工制造的技术水平获得了一定的进步,为官营冶金业提供了有一定技术的官徒资源。《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点名批评宣州“盗铸”钱币的现象,说:“天下盗铸益起,广陵、丹杨、宣城尤甚。”铸币,需要一定的制造工艺,民间盗铸,也显示了民间冶铸、加工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当时,不仅盗铸钱币,也有私下“销铸”钱币,用以“造写杂物器物”,再返回市场,获取厚利。德宗贞元九年(793)正月,张滂奏:“兴贩之徒,潜将销铸。每销钱一千,为铜六斤。造写杂物器物,则斤直六千余,其利既厚。销铸遂多。”这类销钱造物趋利的活动,主要出现在江淮地区。宪宗元和元年(806)二月,不得不下诏加强对“江淮诸州”铜器市场的控制、管理。说明江淮诸州铜器加工制造业普遍活跃,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

2
国家确立了相应的冶金制度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冶金制度,在新的形势下,有新的发展,尤其是隋代国祚短促,有些制度未遑推行。唐代国家的冶金制度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其主要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其一,中央建置了比较健全的冶金管理机构;其二,矿藏富饶的地区建置专门的派出机构冶、监、坑等;其三,地方上的冶、监、坑等冶金机构,由中央和地方官员共建。

唐代中央冶金最高管理机构为“少府监”,下设三个部门:“掌冶署”、“诸冶监”、“诸铸钱监”。 其“掌冶署”的主要职责“掌范镕金银铜铁及涂饰琉璃玉作。铜铁,人得采,而官收以税,唯镴官市。边州不置铁冶,器用所须,皆官供。凡诸冶成器,上数于少府监。”其“诸冶监”的主要职责是“掌铸兵农之器,给军士、屯田居民。”其“诸铸钱监”的主要职责铸造钱币。国家在产铜地区建置钱监,配置定额官员。规定“监各一人,副监各二人,丞各一人。”又规定地方钱监的官员“以所在都督、刺史判焉;副监,上佐;丞,以判司;监事以参军及县尉为之。监事各一人。 有录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四人,典事各五人。”构成了中央和地方共同管理的制度。

从上述三大部门看,其采矿、冶铸、金属加工铸造,各有专门的机构和比较系统的管理制度,有力地推动唐代冶金业的发展。

3
开发了优越的交通运输

唐代宣州,具有优良的交通运输条件,为其冶金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宣州濒临长江黄金水道,其下辖南陵、当涂、秋浦三县成为宣州天然的水运资源,对于冶金业的物资进出非常有利。唐代于沿江地带建置了很多漕运港埠。其秋浦县,于唐代后期代宗永泰二年(766)建置为池州,即今安徽池州市,其战略意图在于建置长江运输的港口城市。

其二,宣州境内的内河水运资源非常丰富,在唐代的水驿制度下,河道、沿河港埠得到疏浚与建置。其主要水运河道有:

青弋江,宣州境内,流经太平县、泾县、南陵县,至芜湖沟通芜湖水,通航长江;

泾水,宣州境内,通航泾县,250里航道直至境内的徽岭山,北通青弋江,由青弋江通航长江。

芜湖水,宣州当涂县境内,东连丹阳湖,西入长江。

姑熟水,宣州当涂县境内,东连丹阳湖,西入长江;

五湖水,宣州宁国县境内,通航本地山区;

桐汭水,宣州绥安县(今广德县境内),连接丹阳湖,通航长江,以及本土各地。

其三,宣州与池州相邻,代宗建置池州以前,池州属于宣州下辖的秋浦县。池州境内水运资源丰富,贵池水,流经秋浦县,通航长江。一直是长江著名的优良港埠。

这些水运资源在唐代都得到较好的开发,为推动宣州冶金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资源。

由于上述原因,唐代宣州的冶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境内铜冶、钱监、坊、坑等实体冶金机构迅速建置和发展,相继出现了国家冶金业领域的铜器制造、钱币制造、军械制造三大基地,宣州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冶金业城市。

二、宣州钱监:国家钱币制造基地

宣州钱监,是国家在宣州建置的冶铜和铸造钱币机构。它关系到国家的金融和财政的发展,其建置的时间、建置的规模、建置后的管理和发展如何,凡此等等,值得研究清楚。

1
玄宗建置宣州钱监

唐代宣州钱监建置于玄宗开元时期。《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玄宗“二十六年(738),宣(今安徽宣州)、润(今江苏镇江)等州初置钱监,两京用钱稍善。” 这则资料标志了宣州钱监建置的两个重要问题:

其一,唐代建置宣州钱监的确切年代为开元二十六年(738)。早在唐初高祖武德年间(618—627),北方已经建置“铸钱炉”铸钱,为什么以产铜著称的宣州相隔一个世纪才建置钱监,开炉铸钱?这与唐代前期江南的社会局势有关。唐初至玄宗时期,东南地区社会局势尚有一些动荡,隋末杜伏威、辅公祏起义,直到唐太宗即位初年平息;武则天时期,东南扬州又爆发徐敬业、骆宾王起义,事件波及到宣歙境内,当时歙州黟县(今天属于黄山市)令的杜求仁参与了这次事变。这些具体的事件暴露了宣州地区的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新建的唐王朝需要时间来调节中央与地方上的矛盾关系。随着社会矛盾的逐渐缓和,宣州的社会经济在唐代前期有了较快的发展,唐玄宗时期,宣州已经发展成为东南地区农业大州,社会经济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相对稳定,这时建置宣州钱监的条件成熟。

其二,宣州钱监钱币制造的质量优良。宣、润两州铸造的钱币投放两京,迅速改善了长安、洛阳两京钱币的流通状况,表明了宣州钱币的市场效应。钱币是特殊的商品,宣州铸造的钱币优良,取得京城货币市场的信誉,从而改善国家的金融秩序,这是金融市场给予宣州钱币制造质量的定格,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两京之地的货币流通得到改善,这也说明了宣州钱监的钱币制造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产量。按照成书于玄宗时期《唐六典》的记载,当时全国铸造钱币:“绛州三十炉,杨、宣、鄂、蔚各十炉,益、邓、郴各五炉,洋州三炉,定州一炉。”可见,宣州钱监有“十炉”的生产规模。依据《新唐书·食货志》记载,玄宗时期,全国铸钱99炉,宣州有10炉。“每炉岁铸钱三千三百缗(缗,1千钱,即1贯钱)”,当时,“天下岁铸三十二万七千缗”,宣州钱监10炉,每年铸钱总数为3万3千缗,占全国十分之一。《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宣州钱监“岁出五万贯”,说明唐代后期,宣州钱币制造量在增长,涨幅达到50%以上。

2
宣州钱监的管理

宣州钱监的管理体制具有双重性质,即中央和地方共同管辖。行政上属于中央垂直管理,经营管理上授权地方郡县协助。按照唐代国家机构的构成,宣州“钱监”归属国家“少府监”管辖。《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少府总管8个部门:即“五署”“三监”,具体包括“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及诸冶、铸钱、互市等监。”宣州钱监归属于“三监”中“铸钱监”管辖。

中央和地方对于钱监的管辖亦有分工。事关钱监建置的规模、停废时间,由国家少府铸钱监决策;而具体的经营管理、原料产品的储存、安全保卫等,由所在地方官员负责。《唐六典》卷22“铸钱监”条目记载钱监官员的编制,设置大小官员17人:“监各一人,副监各一人,丞各一人,监事各一人,录事各一人,府各三人,史各四人,典事各五人。”同卷又记载了钱监官员任命、选拔的制度,规定其对象为:“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副监一人,上佐判之;丞一人,判司判之;监事一人,参军及县尉知之;录事、府、史,土人为之。”《旧唐书·职官三》记载:“诸铸钱监,以所在州府都督刺史判之。副监一人,上佐判之。丞一人,判司判之。监事一人,或参军或县尉知之。录事、府、史,士人为之。”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利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钱监涉及到开采、冶炼、铸造,需要大量的劳力和技术人员,一系列配套的经营、管理事务以及原料和产品的储存、转运、安全措施等,需要地方上的支持。诗人孟郊在《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诗中的“宣州钱判官”,即是宣州钱监的官员。从唐代钱监官员任命制度看,钱监在国家与地方双重管理中,地方官员承担了钱监管辖的主要方面。但是宣州钱监属于唐代国家主要的钱监之一,举足轻重,具有重要地位。随着唐代商品经济的繁荣,钱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越来越重要。国家为了货币市场的统一和社会金融的稳定,不断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铸币权。

尤其是唐代后期,在铸币、金融方面,常常采取特殊方式加强钱监的控制,任命专职的铸钱使加强钱监管辖。《唐会要·铸钱使》记载:“开元二十五年(737)二月。监察御史罗文信,充诸道铸钱使。天宝三载(744)九月,杨慎矜除御史中丞,充铸钱使。四载十一月,度支郎中杨钊,充诸道铸钱使。(肃宗)上元元年(760)五月,刘晏除户部侍郎,充句当铸钱使。其年五月二十五日,殿中监李辅国,加京畿铸钱使。(代宗)宝应元年(762)六月二十八日,刘晏又除户部侍郎,充句当铸钱使。广德二年(764)正月,第五琦除户部侍郎,充诸道铸钱使。其年六月三日,礼部尚书除兼御史大夫李岘,充江南西道句当铸钱使。永泰元年(765)正月十三日,刘晏充东都淮南浙东西湖南山南东道铸钱使。第五琦充京畿关内河东剑南山南西道铸钱使。大历四年(769)三月,刘晏除吏部尚书,充东都河东淮南山南东道铸钱使。”国家不间断的任命铸钱使,在加强钱监管辖和严密控制的同时,也促进了钱监和金融的发展。

3
宣州钱监的发展:梅根监和宛陵监

宣州钱监建置以后,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两个实体机构:“梅根监”和“宛陵监”,标志了宣州钱监的兴盛与规模的扩大。这两监位于南陵县,依据《元和郡县图志·宣州南陵县》记载:“梅根监,在县西南一百三十五里。梅根监并宛陵监,每岁共铸钱五万贯。”这两监每年铸钱5万贯,显示了国家规定的生产定额,加上损耗和报废的部分,实际年产量应该超过这个数额。这也显示了两监的铸造钱币的能力和水平。

同一文献又记载,距离两监不远处,有两座矿山,出产铜矿,满足两监的原料,一是“利国山,在县西一百一十里。出铜,供梅根监。”一是“铜井山,县西南八十五里,出铜。”这是铜矿勘探的记录,也是唐代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勘探的成果,为宣州梅根监和宛陵监的冶铸和金属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铜矿资源。这两座矿山皆位于南陵县西部,濒临长江,又提供了优越的水运资源,这样,宣州钱监因为具有勘察、开采、冶铸、制造、运输各个环节的优越条件,形成了良好的钱币制造基地,倍受朝廷重视,所以后期增加了官员编制。

《新唐书》卷48《百官》中,关于“铸钱监”官员的编制的记载云:铸钱监的“副监各二人”,这一记载与《唐六典》相比较,副监官员增加了一人编制。唐史文献中,《新唐书》成书相对较晚,校之《唐六典》,这不是疏漏,而是反映了唐代官员建置的前后变化。说明朝廷加强了这方面官员建置。

依据《新唐书》卷48《百官》中又记载,唐代“凡铸钱冇七监,会昌中(841-846)増至八监。”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宣州建置了梅根监和宛陵监,在全国金融铸造方面,占有较大的比重。

(作者系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

童达清

制作: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

主办:

宣城文史研究

微信号:xclswh999
联系人:ltsr2718
(0)

相关推荐

  • 【人类经济万年史】052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上) 1.城乡经济的衰落 东汉后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东汉政府财政困难到发不出官僚俸禄,农村土地抛荒,流民四起,社会危机正不断酝酿成熟.公元184 年爆发的黄巾起义及其后的董 ...

  • 安徽铜陵夏家墩遗址出土青铜冶金遗物科学研究

    前言   安徽铜陵地区因存在较多青铜时代矿冶遗存备受学界关注,2010年师姑墩遗址的发掘与检测不仅发现有早至二里头文化时期的冶金遗物,其所揭示的技术特征还为判定该遗址的性质与功能提供了重要线索.201 ...

  • 唐代皖江明珠:宣州的崛起与进步(二)

    唐代皖江明珠 宣州的崛起与进步 周怀宇 三.宣州铜官冶:国家铜器制造基地  宣州南陵县建置了"铜官冶",学术界关于"铜官冶"不太重视,其实,应该看到唐代&quo ...

  • 盛唐宣州诗歌的意义和内容——兼论唐代宣州地域诗史(二)

    228 盛唐宣州诗歌的意义和内容 --兼论唐代宣州地域诗史 计 熠 摘要: "宣城重镇,陪京之南,制天险之津梁,据三楚之襟带",历代迁客骚人皆因其境内山川秀美而吟咏不辍,斯有&qu ...

  • 唐代名相裴耀卿供职宣州的贡献

    裴耀卿是唐代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名臣.大约开元十三--十九年间(725-731),担任宣州刺史. 裴耀卿任宣州刺史期间,亲民爱民,兴办教育.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促进宣州社会发展,经济实力 ...

  • 【摘要】张爱云: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类型及其官话化

    壹    引言 宣州吴语的声调系统很复杂.从调类数来看,最多的方言点有7个调,最少的方言点只有3个调.调类分合关系更复杂.本文在前辈时贤的语料基础上,对宣州吴语38个方言点(语料来源见原文)古上声进行 ...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 ...

  •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宣城移民系列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焦 正 达 微信版第936期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文明的渊薮,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外迁极多,全国各地都有河南人或河南籍人后裔. 河南 ...

  • 《题宣州开元寺》杜牧 |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题宣州开元寺 杜牧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

  • 安徽芜湖宣州机场正式通航

    芜湖4月30日电 (记者 张强 张俊)安徽芜湖宣州机场30日正式通航. 芜湖宣州机场是芜湖宣城两市共同参与出资建设的4C级民用运输机场,是中国"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也是安 ...

  • 安徽芜湖宣州机场正式投运(245)

    4月30日上午10时许,芜湖宣州机场正式投运.我国颁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45个. 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通航仪式并亲切看望机场建设者代表.首批航班分别是北京大兴机场起飞由中国联合航空执飞的KN5791航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