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风文澜】正月十五 / 巨石
正月十五
作者 / 巨石
临平人没有元宵节,正月十五叫过‘十五’,北方不知道元宵,更不过元宵节了。八十年代,我在外面上学,第一次听说了元宵和元宵节。学校放寒假,我买了一袋元宵,拿回家舍不得吃,准备正月十五也过元宵节,等到了十五打开一看,全变霉了,第一个元宵节也没过成。
小时候每到过年,大人们总是说,大初一小十五,说明过年比过十五要隆重。年过了大人又说小初一大十五,我不明白到底初一重要还是十五重要。等我长大了,才知道过年和过十五不一样,侧重点不同。初一主要在家里过,以亲人团聚,探亲访友为主。十五主要在外面,以玩花灯、耍社火、逛庙会为主。临平人过了十五,年才叫过完了,十五以前仍然还在过年,可以继续探亲访友。如果十五以后走亲戚,亲戚会说闲话的,访问朋友则无妨。
小时候遇到过年,白馍细面,肥肉蒸碗,煎炸烩炖,七碟子八大碗,海吃山喝的过年,能穷一年不穷一天。过十五就简单多了,过年剩的黑面蒸黑馍,剩菜剩肉来个了解,凑活着过十五。蒸馍讲究老鼠馍,包着油面做成老鼠样子,用两颗黑豆,点两只眼睛,活灵活现。到现在我都不知道为啥要蒸老鼠馍。
正月十五从来不吃元宵,也没听说过元宵,不知道元宵是圆的还是方的,也不知道是白的还是黑的。过完正月十五,地里庄稼青黄不接,饥荒的日子就来了。娃们放学后,就得去挖野菜,蒸菜疙瘩吃。
正月十五虽然吃得简单,穷节日还要开心的过。玩花灯、逛庙会、耍社火、赛锣鼓样样不能少。玩花灯有讲究,十三晚上绕,十四晚上挑,十五晚上碰,十六不能动。最为开心的风俗,就是十五晚上,家家门前烧柴放火了。
据乡里传说,在唐朝末年,黄巢准备正月十五这天起义,以点火为信号。起义令下乾县农村,到处火光冲天,起义就开始了,起义的队伍聚集乾县,向长安城进军。虽然起义失败了,黄巢却为关中民俗留下了典故。正月十五下午,人们都去上坟。除夕上坟是接祖先回家过年,十五上坟是送走回家过年的祖先。上完坟,各家就开始准备放火的柴禾,遇到雨雪天要精心准备干柴禾,家里即是没有人,也得找邻家招呼放火的事。正月十五是旧年结束新年开始的日子,火烧财门开,烧火象征着,了结去年的晦气,寄托新年的希望。
正月十五傍晚,人们早早吃过晚饭,太阳刚刚下山,夜幕将近降临,就有人急不可待,抢先点燃门前的柴禾,于是一家跟着一家,门前熊熊烈火燃烧,整个村子成了火的海洋,柴火声噼噼啪啪,过十五就达到了高潮。
十五晚上,家里六位家神面前,都要点着灯笼。安排好神仙灯笼后,全家男女老少,全部走上街头,留一人在门前管火,其他人挨门齐户去跷火,了结旧年的晦气,迎接新年希望。年轻人抢先从大火上跳过,青壮年不甘落后,小孩子被大人提着,在火上轮一轮。老弱病残跟在后面,从火堆上一家家走过。即使行走不便,也得有人照顾着,从火堆旁走走,希望新年有好运。
我小时候正月十五最开心,全村人在一起,不分老幼尊长,没有辈分年龄差别,如同狂欢节,争先恐后在火上跳跃。等大火烧过,老人要从火堆旁走走。从来不见面,不出门的人,可以在这一天遇见。有恩怨有过节也不忌讳,不在乎你冲我撞。东来的摩肩接踵好不热闹,西去的人头攒动十分开心。
放火结束了,孩子们开始碰灯笼,你碰我,我碰他,看谁的先着火。即是不着火的灯笼,也得在火上烧了,免得十六再动灯。年轻人聚会喝酒打牌,老人们在火堆旁抽烟取暖聊天,妇女们张罗正月十六晚上,给村里新娶的媳妇‘送娃’的事,‘送娃’也是临平的一个年俗,直到深夜,人们才依依不舍的散开,回家熄灭六位家神面前的灯笼,这年就算过完了。
作者简介:巨石,临平市西郊人,六零后,工科出身,喜欢拼砌文字,散文爱好者,有自己的散文。
主 编 : 张 彦
执行主编 : 槐自强 巨石
郭 旭 韩晓
顾 问 : 周海峰 苦艾
泾渭文苑:
一、关于稿费,打赏所得的稿费,
60%为作者所有,七日内结算。
剩余用于平台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