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0杜甫五排《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读记
杜甫五排《送杨六判官使西蕃》读记
(小河西)
此诗作于至德二载(757)秋。使西蕃:出使吐蕃。至德二载(757)秋,朝廷派南巨川出使吐蕃。【《旧唐书肃宗纪》:“至德元载,回纥、吐蕃遣使继至,请和亲,愿助国讨贼,皆宴赐遣之。”“二载三月吐蕃遣使和亲,遣给事中南巨川报命。”《册府元龟》卷979和亲:“(至德)二年九月,回纥大首领入朝。敦煌王承采加开府仪同三司拜宗正卿,纳回纥公主为妃。是岁吐蕃,又遣使请和亲。上诏给事中南巨川以修戎好报命。”】杨六判官,或是南巨川随行人员,名不详。
送杨六判官使西蕃(杜甫)
送远秋风落,西征海气寒。帝京氛祲满,人世别离难。
绝域遥怀怒,和亲愿结欢。敕书怜赞普,兵甲望长安。
西海:青海湖。《汉书-地理志》:“金城郡,昭帝始元六年置。莽曰西海。”《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岑参):“二庭近西海,六月秋风来。”
氛祲(jìn):预示灾祸的云气;喻战乱。《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贼……》(唐-骆宾王):“飞尘埃而匝地,白日为之昼昏;扫氛祲以稽天,沧溟为之晦色。”《诸将》(杜甫):“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绝域:极远之地。《管子-七法》:“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抱朴子-诘鲍》(东晋-葛洪):“夫绝域不可以力服,蛮貊不可以威摄。”
赞普:吐蕃君长称号。《新唐书-吐蕃传上》:“其俗谓强雄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近闻》(杜甫):“似闻赞普更求亲,舅甥和好应难弃。”
大意:送你远行,正秋风零落;君将西征,青海湖气寒。长安仍为战云笼罩,此时分别犹觉艰难。绝域吐蕃(对叛军)也心怀怨怒,愿出兵讨贼与大唐结欢。皇帝敕书表达了对吐蕃君长的赞许,期望有兵甲直面长安。
宣命前程急,惟良待士宽。子云清自守,今日起为官。
垂泪方投笔,伤时即据鞍。儒衣山鸟怪,汉节野童看。
宣命:传达诏命。《晋书-何曾传》:“宣命遣使,则设介副。”
惟良:贤良。《尚书-君陈》:“呜呼,臣人咸若时,惟良显哉。”《三月三日应诏》(晋-闾丘冲):“元首既明,股肱惟良。”
子云:一指终军(前133-前112),字子云。西汉政治家、外交家。曾先后出使匈奴、南越。二指扬雄(前53-18),字子云。西汉著名辞赋家。如是终军,借其“出使”。如是扬雄,借“杨”“扬”同姓。考虑“清自守”三字,借扬雄更合理些。
自守:自坚其操守。《解嘲》(汉-扬雄):“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潼关吏》(杜甫):“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闲游》(唐-韩愈):“子云只自守,奚事九衢尘。”
投笔:《后汉书-班超》:(班超)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望蓟门》(唐-祖咏):“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据鞍:跨着马鞍;借指行军作战。《后汉书-马援传》:“武威将军刘尚击武陵五溪蛮夷,深入,军没,援因复请行。时年六十二,帝悯其老,未许之。援自请曰;'臣尚能被甲上马。’帝令试之。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帝笑曰:'矍铄(jué-shuò)哉是翁也!’遂遣援率……四万余人征五溪。”
儒衣:儒服;借指儒生。《和何仪同讲竟述怀》(北周-庾信):“安经让礼席,正业理儒衣。”《送裴秀才贡举》(唐-皇甫曾):“儒衣羞此别,去抵汉公卿。”
汉节:汉天子所授符节;借指持节使者。《史记-吴王濞列传》:“臣非敢求有所将,愿得王一汉节,必有以报王。”《苏武》(李白):“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
大意:皇上诏命要尽快动身,正使南巨川对待士人甚宽。你像扬雄清静自守;从今日起出仕为官。(“子云”与“今日”为假对。)因悲伤国事曾流下眼泪,刚投笔从戎即跨上马鞍。一身儒服连山鸟都觉得奇怪,身为使节,村野儿童也争相围观。
边酒排金盏,夷歌捧玉盘。草轻蕃马健,雪重拂庐干。
慎尔参筹画,从兹正羽翰。归来权可取,九万一朝抟。
金盏:酒杯的美称。《江畔独步寻花》(杜甫):“谁人载酒开金盏,唤取佳人舞绣筵。”
拂庐:帐幕。《旧唐书-吐蕃传上》:“屋皆平头,高者至数十尺。贵人处于大毡帐,名为拂庐。”《过梁州奉赠……》(岑参):“置酒宴高馆,娇歌杂青丝。锦席绣拂庐,玉盘金屈卮(zhī)。”
慎尔:《白驹》(诗经):“慎尔优游,免尔遁思。”《抑》(诗经):“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羽翰:翅膀;飞升。《咏双燕》(南朝宋-鲍照):“双燕戏云崖,羽翰始差池。”《出门行》(唐-孟郊):“参辰出没不相待,我欲横天无羽翰。”
抟:抟风。乘风而上。《庄子-逍遥游》:“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旋风。)《见王监兵马使……》(杜甫):“正翮抟风超紫塞,立冬几夜宿阳台。”
大意:边地酒筵,一排金盏;高唱夷歌,手捧玉盘。草虽轻薄,但蕃马硕健;大雪压顶,帐幕里却爽干。你要慎重地领悟谋划,从此将一展君之羽翰。归来后再权衡和亲是否可取,朝夕间像大鹏一样扶摇云天。
诗意串述:这首五言排律12联。首二联写背景。“秋风落”时,帝京战云笼罩,西部边塞“海气寒”(吐蕃一方面要和亲要平乱,另一方面在西边乘机侵夺地盘。凉州即将陷落。)在这样的背景下,杨判官将随主使出使吐蕃。三四联写出使理由。吐蕃主动提出和亲出兵,是有目的的。“绝域”之怒并非真心,和亲也有条件。吐蕃出兵倒是真心,但吐蕃不是回纥。朝廷哪敢让吐蕃“兵甲望长安”?“敕书怜赞普”也不是真“怜”,皇上时刻提放着吐蕃。但当时主要敌人是安史乱军。出使和亲是一种政治行为。出使任务不是借兵,而是和亲,争取减少或延缓西部的紧张局面。五联承上启下。六七八联写杨判官。本是一位“清自守”的儒士,今日身着儒衣手持汉节要(像苏武、马援一样)投笔据鞍,为国效力了。九、十两联摹写想象中的边景。金盏玉盘,夷歌悠扬。草虽轻但蕃马甚健,雪虽重但帐幕甚干。(外交活动要保持清醒。)后二联写祝愿。一定要谨慎“参筹画”,回来后再权衡是否和亲是否借兵。祝愿这次出使成功,您从此将展翅翱翔,朝夕之间抟风九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