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未必最好!
“'第一’,才是最好的?”
我以为,未必!
东京奥运会,国乒许昕、刘诗雯输给日本水谷隼、伊藤美诚,仅获银牌。对此,不少人表示理解、接受。这已很境界,我十分点赞。
你知道吗?新(昕)闻(雯)组合,竟是伤病缠身!你见到了,比赛时,他们业已竭尽全力!诚然,“更高、更快、更强”,奥运精神鼓舞健儿追求卓越;但是,“第一”,并非局囿于金牌——否则,“千年老二”埃蒙斯(美国射击选手)何以风采照人魅力无限?
人生道理亦然。
人生不是一场竞赛。电影《4等》(韩国),其结尾,引人深思。激烈比赛中,镜头由一直俯瞰,突然转为从水底向上仰视:水花碧蓝,泳道线条浅淡,浮于水面最表层;水中,8个少年泳姿各异,奋力冲向终点。这就容易引导观众达成共识——原来,获致“第一”,并不那么重要;生命之意义不在于竞技,而人生也不是赛场。
但是,现实生活里,疾进与赶超之意识,常将社会禁闭于一个怪圈。就像一条跑道,永无休止。源于“比赛”心理困扰,人们总是“向……看齐”。所以,自己也就沦落于追赶者之次要地位,注定了永远只是对手之奴隶——而所谓对手,惟一个假想敌而已。
说到底,若惟“第一”,人生追求便常失之偏颇,甚至步入极端。反之,也非一概拒斥“第一” ;正是主张践行时,必须适度、合理,实事求是。
有鉴于此,如许追求,其精神世界必然充盈辩证,是谓“孔孟”以外,尚能接纳“老庄”。
其实,修行于“道”,本也“平常”。它并不役使你像有些人一样提着“灯”去找“火”,你自身便可成“仙”为“佛”。
当然,设若“第一”里,裹挟着太多名、利,甚至权、色等杂念,熙来攘往。此类问题,自然非属本文讨论之列。
常态之间,一个并非孜孜焉惟“第一”是求者,必有一颗“平常”心。从容轻松,忘怀得失,随遇顺处……不做作,不勉强,天性自然。
清代大学士张英曾云:“费心挽回的事,决不做。”是的,那些超越能力、违反格局,欲求特殊而且强烈,非如何如何不可之“第一”,于“阳阳如平常”者,业已“灰飞烟灭”。
请记住:“第一”,未必最好!
附: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混双决赛,许昕、刘诗雯输给日本水谷隼、伊藤美诚组合,仅获银牌。对此,有人表示理解、接受;也有人认为:“'第一’,才是最好的!”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感悟。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准抄袭、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