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群体生物学特性!作为养蜂人的你有必要了解一下!(珍藏)
蜂群中任何一个个体都不能离开群体而独立生存下去,蜜蜂的社会性生活之所以能得到长远发展,是由于群体的力量,有利于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也是生物通过变异和经过自然选择的历史性不断进化作用的结果。
一. 蜂巢
蜂巢是蜜蜂栖息、饲料储存和蜜蜂繁殖的场所。野生蜂巢一般洞口不大,风吹不着,雨林不着,利于保温、保湿及御敌。人工饲养所用的蜂箱还应做到管,箱壁无缝,气窗严密。
蜂箱内有许多巢脾, 两张巢脾之间——双蜂路,10mm;巢脾与箱壁之间——单蜂路,6~8mm。巢脾两面均有蜂蜡筑成的巢房,巢房有四种类型:(见图)
1 工蜂房 结构 六棱柱形,底由三个菱形面组成,房口略向上。
优点 牢固,节省蜂蜡,最大限度地贮存蜂蜜、花粉。
数量 445×235mm的标准脾约有6600~6800个工蜂房。
2 雄蜂房 结构比工蜂房大,用于培育雄蜂、贮蜜,多在巢脾的边角处。
3 台基 王台的基础,形似圆钵,开口向下,专门用于培育蜂王。
4 过度房 不规则,起连接、贮蜜、加固等作用。
二.蜜蜂的行为
筑巢、采集、酿蜜、饲喂、封盖等为本能行为;刺敌、厌恶黑色毛茸茸的物体、闻烟吸蜜等为无条件反射行为;刺激采蜜为条件反射行为。
1.泌蜡与筑巢 春繁季节,大流蜜期泌蜡丰富。
工蜂腹部四队蜡腺分泌液态蜡质于镜膜上——蜡鳞,每公斤蜡鳞大约400万片,1公斤蜂数约10000只,10000只工蜂大约能生产0.5公斤蜂蜡。
2.蜂巢内生活条件的调节
(1)温度
蜂巢子区温度34~35℃ ,无蜂子时14~32℃ ,温度降低时,蜜蜂靠密集、吸蜜和运动产热。温度过高时,蜜蜂通过疏散、扇风和采水等动作来降温。
(2)湿度
采水增湿,扇风降湿。中蜂呈鼓风机式,意蜂则为抽气机式。
(3)蜂巢的守卫
蜜蜂对震动、异味、视觉刺激容易引起防御:集体示威以吓跑、两两厮抱咬死或刺死,大天敌侵入蜂巢,蜜蜂群起而攻之。
3.蜂舞
(1)圆舞
100米以内,快而短的步伐作范围狭小的圆圈跑步,且经常改变方向,忽而左,忽而右,在两边各绘出一两个圆圈。约经半分钟后,停下来又在巢脾的其他地方开始舞蹈,最后急速的走向巢门飞出。圆舞只告知蜜源在近处,不表明方向。(见示意图)
(2)摆尾舞或八字舞
100米以外,蜜蜂在直线部分跑动时,腹部极力摆动,在摆动中用250赫兹的低频率发出一连串清脆的短音,与蜜源距离呈高度相关;
另一种传递信息的方式:在一定时间(15秒钟)内经过中轴的次数。100米——9~10次,600米——7次,1000米——4次,6000米——2次。
摆尾舞还可以太阳为准,指示出蜜源的方向:巢脾重力线表示太阳与蜂巢间的相对方向,舞圈中轴与重力线所形成的交角,则表明以太阳为准所发现食物的相应方向。阴天,蜜蜂能辨别出偏振光,确定太阳的位置。(见示意图)
4.自然分蜂
蜂王产卵,工蜂育虫培育新蜂,只要使蜂群内蜜蜂数量增加,整个蜂群数的繁殖,是以自然分蜂来实现的。
当气候温暖,蜜粉充足,群势强大时,蜂群内先产生大量雄蜂,而后出现台基——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工蜂培育新王,在新王出房之前,老蜂王同大部分工蜂涌出巢门,飞离原巢,另建新巢,组成新蜂群;
原巢留下即将羽化出房的新王、雄蜂及部分工蜂,这种现象叫自然分蜂。自然分蜂是蜜蜂最主要和最突出的群体活动。掌握自然分蜂的规律,对于养蜂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促成分蜂的因素
自然环境:闷热气候、较充足的蜜粉源
巢内环境:巢内拥挤、通风不良、粉蜜充塞、卵圈受压、缺乏造脾余地。
蜂群的状态:强大的群势是分蜂的前提,老王群比新王群易分蜂,通常蜂
王在产卵高峰期过后,封盖子增多,卵虫减少,同时幼蜂相继出房,巢内相对形成大量过剩的哺育蜂。
(2)分蜂前的征兆 雄蜂—→台基—→产卵—→培育新王
蜂王在台基内产卵,是分蜂的一个可靠征兆。分蜂通常发生在台基被封盖后2~5天之间,早的在封盖前2日,迟的在封盖后7日,蜂王在台基内产卵后,工蜂就少喂或停喂蜂王,蜂王腹部开始收缩,工蜂停止了采集工作,并在巢门口团集,挂上“垂须”,这种现象即说明分蜂期即将来临。
(3)分蜂的过程 上午7时至下午4时
分蜂多发生在晴暖天气的7时至16时,最多发生在11时到15时。阴雨天很少发生分蜂,久雨初晴往往发生分蜂比较集中,闷热的天气易促使分蜂,这个必须注意。
分蜂当日早晨,蜜蜂极少出巢采集,相当多的工蜂聚集在蜂箱前壁外侧和巢门踏板下。分蜂前所有参加分蜂的工蜂,蜜囊中都吸满蜂蜜。
由于吸饱蜂蜜的工蜂,腹部弯曲不便,不能使用螫刺,所以刚开始分蜂的工蜂性情温驯。分蜂开始时,巢外有少数工蜂在巢前低空飞绕,随后飞绕的蜜蜂逐渐增多;巢内部分蜜蜂开始跳"呼呼舞",促使整个蜂群在巢内骚动起来。几分钟后,大量蜜蜂从巢门涌出,蜂王也随分蜂的工蜂出巢。
参加分蜂的蜜蜂先在蜂场上空飞绕,然后在附近选择树干或其他有一定高度的附着物(如房沿下、木桩等)结团。当蜂王进人分蜂团后,飞绕的工蜂快速落到蜂团上。稳定结团后,蜂团下方中央常内陷成空洞以利 于通气。如果分蜂团中无王.结团的工蜂将飞散,从新寻找有蜂王的蜂团集结,或散团飞归原巢。利用这一特性,可在分蜂季节采取老蜂王剪翅措施,以防发生分蜂造成蜜蜂飞失带来的损失。
蜂团常稳定于原地2~3 h,养蜂人应抓住此时机收捕分蜂团。此后部分侦察蜂离团寻找新巢址,然后飞回蜂团舞蹈以指示新巢方位,吸引更多的侦察蜂前去察看。当有足够多的工蜂舞蹈指示同一方位后,蜂团散开,新分群飞向新巢。途中蜜蜂打圈呈集团向前飞行,高度约3~5 m,速度与人慢跑差不多。分蜂团起飞后,常有养蜂人手提收蜂笼跑步追赶。
自然分出群到达新巢时,侦察蜂先落在新巢门前举腹扇风,招引蜜蜂入巢。进巢后蜜蜂便开始在巢内团集造脾、出巢进行认巢飞翔和采集粉蜜,守卫蜂便在巢门前设岗。哺育蜂开始积极饲喂蜂王,蜂王卵巢重新发育,不久便大量产卵。蜂群的活动很快恢复正常。
分蜂次数与蜜蜂的群势和蜂种有关,多数蜂群只分蜂一次。分蜂发生后不久,原群王台中第一个处女王出台。一般情况下,出台后的处女王积极寻找并破坏王台,蜂群的分蜂即告结束;
但是,如果蜂群的分蜂热仍很强烈,工蜂就会保护王台,不让处女王接近,同时逼迫处女王出巢再次进行分蜂。第二次分蜂常附带很多雄蜂。
因处女王比老蜂王活跃,所以处女王分蜂团往往结团较高。第二次分蜂的分出群有时会在结团前因处女王返回原巢而暂时终止,参与分蜂的工蜂返巢后再度逼迫处女王分蜂。东方蜜蜂的分蜂性比西方蜜蜂强,西方蜜蜂往往只分蜂一次。
(4)分蜂的次数
由此可见,蜂王并不是蜂群的君主和主宰,蜂王的产生取决于工蜂,工蜂又参与或导演着蜂王交尾和分蜂等一系列活动。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工蜂才是蜂巢中真正的主宰者。但 蜂王也并非是产卵的机器,蜂王通过传递自身分泌的蜂王物质,直接影响着工蜂筑造王台,抑制工蜂产卵等行为。所以,蜂王是整个蜂群群体机制中十分重要的中心枢纽,两者相辅相成。
5、蜜蜂的采集
(1)工蜂的飞翔力:
时速——20~24公里,最高40千米,风速达24公里/小时,蜜蜂不能持久飞行。采集半径2~2.5公里——3~4公里,飞行高度1000米。
(2)花蜜的采集:
10次~24次/ 日,每次40毫克,最高70~80毫克,一个强壮的蜂群大约6万到七万只蜜蜂,1/3采集,2/3从事巢内工作。由花蜜——蜂蜜,须经5~7天的酿制。
(3)花粉的采集:
10次/天,12~29毫克/次,气温低于12℃,高于35℃,风速达20公里/小时,均不采集。
(4)蜂胶的采集:
蜜蜂从树芽,或松、柏科植物的破伤部分,采集树胶或树脂,装入花粉巢带回巢,由内勤蜂帮助卸下。西蜂有采胶的性能。
(5)水的采集和利用:
目的——用于稀释蜂蜜,调制幼虫饲料、降温、增湿,每天50~100次,每次25~50毫克。
6、无王群的表现
蜂王在蜂群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蜂王健在,蜜蜂活动秩序井然。当蜂群失王时,蜜蜂会将有卵或适龄幼虫的巢房改造成王台,喂以大量的蜂王浆,培育新王。
在这一段时期内,无王群的秩序并不混乱,但蜜蜂易激动,喜蜇人,巢门上可见守卫蜂数量增多。如果无王群较长时间无合适日龄的幼虫或卵用以改造,或改造的王台内处女王未成熟交尾或产卵,一部分工蜂的卵巢便会发育产卵。
产卵工蜂的活动与正常工蜂一样,除了产卵,也参加巢内所有活动,还外出飞翔。它的外观也和正常工蜂相差无几,只是腹部稍微伸长和发亮。产卵时,也有一圈工蜂围绕着它。它在一个巢房里也只产一粒卵,同一巢房里的其它卵是由其它产卵工蜂产的,所以我们常常看到一个巢房里往往有很多卵。
试验证明,取走蜂王会使蜜蜂的巢内工作和飞行活动受到严重干扰。取走蜂王3日后,蜂群的飞行活动减少77%,采粉蜂减少73%,花粉团重量降低50%,蜜囊装载量减少62%,花蜜采集总量降低81%,将巢础筑成巢脾的速度降低73%,而且巢内秩序紊乱,蜜蜂把花蜜和花粉放到幼虫区的下缘,哺育蜂也辨认不出幼虫的性别,把雄蜂幼虫当作雌性幼虫喂养。造成蜂群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