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宣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1课时

预习:1、查阅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扫除阅读障碍。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陶行知先生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指出了旨在造就创造性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他是我国创造教育的开拓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创造宣言》(板题)。

下面请看的学习目标:(大屏幕显示)

二、出示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渡语:同学们按照课文前的预习提示,预习过课文,能认识生字词、会读课文的请举手?好,把手放下。下面检测。

(一)检查预习效果。(屏幕出示)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C)

A.塑像(sù)    倘使(táng)  伤痕(hén)            倘使(táng)--tǎng

B.崇拜( chóng)  懦夫(nuò )豢养(juàn)           懦夫(nuò )--nò  豢养(juàn)--huàn

C.鲁钝(dùn)  中伤( zhòng)  烟囱(cōng)

D.遁词(xún)  灌溉(gài)  樵夫(qiáo)             遁词(xún) --dùn

2.指名解词:

中伤

遁词

懦夫

画龙点睛

自暴自弃

众叛亲离

(最差的学生回答,其他学生更正)

中伤:污蔑别人使受损害。

遁词:因理屈词穷而避开正题所说的推脱应付的话。

懦夫:软弱胆小的人。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自暴自弃: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极端孤立。

3.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经历这次劫难后,一度春风得意的他竟然一时间走头无路。  (走投无路)

B.须放开时,挥毫泼墨,写意人生,激扬文字,随意天然,不拘小节。(须-需)

C.鲁钝的曾参,传了孔子的道统;不识字的慧能,传了黄梅的教义。

D.当英雄无用武之地,他除了大无畏之斧,还得有智慧之剑,金钢之信念与意志,才能开出一条生路。                                                (金刚)

过渡语:同学们,还有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的同学请举手。好,大家认识生字、理解词语了,接下来比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一)出示

第一次“先学后教”:比正确朗读课文

自学指导

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读懂课文,概括段意。

(二)指名朗读。(差生有先,一人读一点)如学生读得对,老师只说“对、好”。如学生读错,则请同学帮助纠正,教师板书读错的字并注音。

读第1、2段:开头明确观点:教师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师提问题:这部分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开头两段文字写宗教家造神,美术家造石像:一方面是为了引出创造的话题,另一方面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

读第3段:教育者与美术家一样,美术家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石像,而教育者的成功是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读第4段:教育者要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运用了比喻论证,将教育比作雕像,将教育方法比作雕刻的刀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教育理论和技术对学生培养的重要性。

读第5段:批驳“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6、7段:批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6段列举“雷赛布”“平老静”的事例,批驳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8段:批驳“年纪太小,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9段:批驳“太无能了,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读第10段:批驳“陷入绝境,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10段引用古语:说明要走出绝境获得成功,就要“变”,这里的“变”就是“创造”,而创造则需要智慧,勇气,信念与意志。

读第11段:总结:处处、天天、人人都可以创造。

读第12段:进一步指出要从点滴做起。

读第13段:以“东山樵夫”砍树为喻,揭示失去创造力的可怕之处。运用了比喻论证,用“东山樵夫”喻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以树苗喻指学生,指出没有创造之心的教师,既不能发现学生的价值,也不能给予他们更好的指导,最后只能毁灭他们。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13段写东山樵夫眼中只有毛草,没有看到泰山享誉天下的种种美景:从反面写出创造的重要性;

读14、15段:发出呼吁:期待教育者能够树立创新意识,让创造之神常驻心中;以此保证学生像小树苗一样健康成长,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

读第16段:借罗丹的话发出创造宣言,激励人们用汗、血、热情去创造。

师:清楚了文章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的论证方法,接着我们来看文中运用了哪些材料,分析这些材料有什么作用。

师:分析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答案:第16段,引用罗丹的话:进一步正面证明人人能创造的观点提出创造宣言。

教师点拨:文章所选的材料,要么引出话题或论点,要么从正面或者反面论证论点,或者使说理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便于读者理解。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临摹生字

(一)出示

第三次“先学后教”: 临摹生字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行楷生字笔画的变化、连笔、间架。临摹生字,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二)出示课本上“读读写写”。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变化、连笔、间架。

(三)临摹生字。

(四)出示学生书法,点评。(①标准:和课后方格里的字一样,写好行书。②写得好的提出表扬,并指出还有哪一笔写得不像。③写得不好的,要指出哪一笔写得不好。④鼓励大家多观察、多练习,写好行书。)

过渡语: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能正确朗读课文了,也会认了生字,进行了行书练习。接下来,还要能默写生字,准备当堂训练。

五、当堂训练:听写生字词。 

(0)

相关推荐

  • 九年级上册十二课《创造宣言》教案

    <创造宣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具体事例及理论论据驳斥错误观点,从而得出正确观点的驳论方法. 2.理解并学会运用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品味文章语言的精妙. 4.领会 ...

  • 《芣苢》教学设计

    <芣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和四言诗的特点. 2.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教学重点:赏析 ...

  •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芣苢><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芣苢>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是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2单元第6课的两首首诗.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

  • 谁在采芣苢——《芣苢》教学片断

    今天讲<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古诗文网是这样翻译的: 繁茂鲜艳的芣苢呀,我 ...

  • 北关一中崔梦雪老师关于《如何审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及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北关一中  崔梦雪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研读中招试题,学会快速.准确审题. 导入: 同学们,在平时的考试中,试卷一 ...

  •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晋教版八年级《稳步发展的农业》教学设计

  •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快速发展的工业》教学设计

  • 第十四课《小虾》教学设计

    14.小 虾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虾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 1.猜一猜. PPT出示谜语:驼背老公公,胡须翘松松.爬到锅台中,全身红彤彤.(打 ...

  • 第十三课《蜜蜂》教学设计

    13.蜜 蜂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根据法布尔做的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了解更多关于蜜蜂的知识. 2.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

  • 第十二课《花钟》教学设计

    12.花钟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 2.(板书课文题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对"花钟"的理解. 3.过渡:是呀,花钟可真奇妙!这可是作者 ...

  • 第十一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

    11.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搜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了解北宋的时代背景,搜集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如画册.邮票等. 2.一张图画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