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日报多媒体数字报刊古代植树 轶闻趣事
□ 卜庆萍
春阳暖照,春雨纷飞,最宜植树,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植树风俗。植树是千秋之事,古代有不少植树轶闻趣事呢。
生儿育树。古人每逢生儿育女,要给每个婴儿栽20棵树。待到成婚年龄,树便成材了,树木就可以用来做车轱辘。那时一棵树可做三副轱辘,一副值三疋绢,20棵树共值180疋绢,小孩子结婚费用就有了,《齐民要术》就这样记载了此事。
庆功栽杨。西周时期,常胜大将军沙俊其,每打一次胜仗后,都会令全军将士在沙场上每人种一棵树,以示庆贺。大将军用兵如神,常打胜仗,这种庆功杨便遍种崇山峻岭。
思乡植柳。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苗种,种植于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绿柳成荫的故乡的思念与回味。每当看到大昭寺的柳林,就觉得故乡还没走远,因而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如今已成为藏汉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为官植树。为造福百姓,唐代柳宗元官居柳州刺史时,一到柳州就大力倡导植树造林。“手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味遍城隅。”柳宗元《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中的诗句,将当时的情景完美地表达了出来,意思是说,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
治病种杏。三国东吴名医董奉,不仅医术精湛,还济贫善施。他给人治病不收财礼,只要求治好一个轻病人,种一株杏树,治好一个重病人,种5株杏树。这样积累下来,他的房前屋后竟有10余万株杏树。杏子成熟了,换成粮食用以赈济穷人,历代上传为美谈的“杏林佳话”便由此而来,“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写诗护树。爱国名将冯玉祥珍爱树木,曾在军中立下护树军令:“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棵”。冯玉祥统兵走南闯北,因率领广大官兵广植树木,被誉为“植树将军”。驻兵徐州时,号召官兵种植大量树木,并写一首护林诗有以喻示军民:“老冯驻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在中国历史上,还制定了有关植树的法令。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405年),明朝颁布法令多栽桑枣,每一里种二亩秧,每百户共出人力挑运柴草烧地,耕烧三遍后下种育苗, 苗高三尺后分栽。每百户第一年栽种二百株,第二年栽四百株,第三年栽六百株,栽后点清数目回奏。植树法令中,还对违反者制定了处罚规定。明朝植树造林和环境绿化,曾一度掀起高潮。
清代嘉庆二年,泰山脚下一块碑刻,记载了古代泰山大规模种柏树的情景。这块刻碑立于泰山中路红门孔子登临西侧,由时任泰安府知府金启撰文并书写,记录了当时绿化区域从泰山王母池遍及升仙坊盘道两侧,还有山东各地知府积极捐树22000棵的详细名录。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泰安知府对广为造林绿化泰山的重视和举措。
植树节里,品读完古代植树之趣事,我们每个人齐动手,走进广袤的原野和家园,种上一棵棵树,为崭新的春天增绿添翠,盛大祖国之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