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弦的前世今生(下期)
病树前头万木春
“好琴无好弦”的感叹,在琴界从来没有停止过。丝弦的发展,不容乐观。传统的丝弦制作工艺繁琐、周期长、成本高,又无市场支撑,导致质量不稳、产量低微。而且技艺的传承,也已是岌岌可危。
自古琴申遗成功,奥运会上又一展风采之后,古琴愈受关注,丝弦也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丝弦的品牌、种类也逐渐在市场上丰富了起来。
除了黄树志的“太古丝弦”、潘国辉的“今虞丝弦”,现在的苏州民族乐器一厂“虎丘”牌丝弦,除了生产二胡琵琶等丝弦以外,也生产古琴丝弦。
还有吴地琴人在汪铎老师的带领下,特聘方荣林、张全根两位師傅为工艺顾问,汪铎老师、倪诗韵先生为丝弦顾问,研发出了“吴声丝弦”,还有“中清”和“加重”两种规格,琴友反响不错。
另外,北京的雷鸿璋先生创制了“雷氏丝弦”。此外日本的丸三桥本株式会社和鸟羽屋株式会社也开始为中国古琴定制生产丝弦。2014年前后方素心居士的“素心丝弦”研制成功。
2015年初,王宁工作室制作的低价普及型“中清丝弦”上市并开始规模供货,之后又研制了“改进加重丝弦”,受到部分粗弦爱好者的欢迎。
近年来,整个丝弦市场似乎一片火热。相比于楼市、车市,其热度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对于每一个琴人来说,丝弦能够出现这样的发展,能够有这样多的品牌供人选择,已经足够令人惊奇了!
或许有人觉得,丝弦的衰微是历史的必然,有着诸多优点的钢弦足以取而代之。而著名琴家吴文光说:“丝弦之美,在其柔韧而长,润泽而宽,清丽而圆,别有一种戛玉之趣、怀古之思。”
正如黄树志所说:“钢弦琴可以说是现代发展出来的新的舞台风格古琴,但并不表示可以取代原来传统风格的丝弦琴。即如用原子笔代替了毛笔,虽然使用上方便了,但在书法艺术上两者绝对是不可相比的。”
这其实是两种音色,看似“同归”,实则“殊途”。成公亮先生形象称钢弦的普及为一场“音色革命”。
回回丝弦复回还
自从钢弦诞生以来,丝弦便被逼到了绝境。一方面是诸多乐器钢弦的普及,另一方面,丝弦的诸多问题都被钢弦轻松解决,比如丝弦音量小、易断、易跑音、生产困难等等。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丝弦品质不够极致,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虽然现在的丝弦,没有像以前一样如此困顿不堪了,但是我们还是在不时地回望“回回堂”冰弦这样的“高山”,我们希望传世的“冰弦”能够重现琴人的视野中。
琴人蒋萃林在拜师郑云飞后,听到郑老师提及丝弦,感叹回回堂不再。从此蒋萃林的心中便种下了要恢复回回堂冰弦的种子。后来的他放弃了支付宝的高管工作,组建了回回堂丝弦研究小组,踏上了恢复回回堂丝弦的道路。
他们查阅多方资料,翻尽古今文献,对琴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裴金宝老师还将珍藏已久的一副回回堂丝弦给小组研究、测试,并鼓励、支持他们。
后来又在裴老师的推荐下,蒋萃林开始向雷鸿璋先生学习制作丝弦。经过了广泛学艺,多方研究,大量实验,做出了大量的突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将优质的丝弦制作了出来。
昔日的丝弦,有诸多为人诟病之处,而此次恢复出的回回堂丝弦,优质的蚕丝和不断改变、完善的丝弦的缠绕技术,无数的测试和严格的考核,一丝不苟地做到极致,其音高完全可以超过钢弦,音色亦能温劲雄厚、古拙凝实。
2016年,那个萦绕在无数琴人心中的回回堂,终于重现人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将回回堂彻底恢复至“冰弦”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论如何,这都是重要而坚实的一步,我们也热切地企盼着传说中代表着丝弦最高技艺的的“冰弦”,不只是出现在琴人的梦里,还能够在我们的指尖上颤动流转……
或许有人不能理解,为何要费如此功夫恢复丝弦?比钢弦的制作更加复杂,成本更加高昂,就不能改进钢弦吗?类似的尝试不是没有,而且关于钢弦丝弦之争,已经持续几十年了,各有道理。
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有这样一件轶事: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查阜西在美国考察时,遇到一位意大利的乐器制作名家,便将随身携带的古琴给他看,问他这种乐器的音量可否还有提高的余地。
于是这位乐器制作家将古琴研究了几天后对查阜西说:“要保持古琴的特色、音色,现在的音量已经无以复加了。要扩大音量也,也可以,那就不是古琴了。这个乐器我不敢动。”或许这位乐器制作家的话,能在某些方面给我们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代又一代琴人,在拼命地想要找回丝桐之音,他们的发愿纯粹朴素,只是希望丝弦文化不会失去传承,彻底遗落。纤纤丝弦,牵系着古琴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数千年来绵延传承的命运。如果我们真的让其淹没在淘淘历史中,那么,我们将失去传统文化中格外古老而动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