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本地方言情况
韶关以客家语为主,一部分地区通行粤语,市属各区为客粤双方言区,韶州土话分布于市北部部分乡镇。
粤北的土著居民最先用各自的母语。客家人和广府人大量入迁以后,粤北土话的地盘不断缩小,被分割形成许多互不相连的方言小区,使得粤北各地方言土话异彩 呈,交互融合,又各自保留一定的特色。韶关以客家方言为主,粤方言次之,瑶族、畲族等少数民族内部交流还保留着本民族语言。客方言分布面很广,粤方言在粤北的使用人口虽然远不及客方言,却成为社会交际的共同语,粤北土著居民使用的汉语方言,在本地使用的年代最早,种类很多,相互之间的差别也很大。
粤北地区呈“二元文化”,广大农村、乡镇主要以客家话为主,在城镇和中央、省属工矿企业则以白话和普通话为主。前者是古代的“客家人”定居造成的,并成为现在的“土著”;后者是受现代“移民”的影响,抗战时期韶关作为战时省会时期的广州难民的北迁;新中国成立后五六十年代“小三线建设”,一大批建设者的涌入;以及在“文革”时,一批广州知青和文化人的“流放”。今本市各地操粤语的居民,相当部分即那时流落粤北的广府人的后裔。
韶关方言以客家方言为主,广大城乡普遍使用,并成为瑶族与当地汉族进行语言交流的工具。韶关市区、乐昌市区和仁化县城则普遍使用粤方言(广州话),普通话在市区、县城及工矿区也普遍使用。此外,还有少量农村地区使用湘方言、闽南方言、北江船话和粤北土话。韶关瑶族群众使用瑶语,畲族群众则已放弃本民族语言转用汉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