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写作能力很差的人怎么提高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差”无非以下两种:

1.下不了笔

很多同学最头疼的问题就是下不了笔。”为啥别人的文章写得就那么牛逼,我怎么就写不出呢?“

大多数人的迟迟不肯下笔写的原因,是觉得自己写得差,不敢写,怕发出去被别人嘲笑。我刚开始也是这样,经常7天憋出6个字,最后一天实在看不下去,直接删了。

你总觉得自己的写作能力还远远不够,要再多看点书、再多学一点技巧才能开始写。

2.写不下去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真的开始写了,却发现写作路中还有个更大的boss:

我真的真的写不下去啊!

比如说,话到嘴边就是写不出来
——这是词汇量匮乏

比如说,不知道该写点什么
——这是选题角度差劲

比如说,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
——这是写作思路断档

比如说,开头和结尾说的不是一个事儿
——这是逻辑结构断档

其实,说实话啊,上面两点就是我开始学写作遇到最大的两个问题,每次出现让我产生自我怀疑:我的写作能力到底成长了没?

好在我及时找到了正确的训练方法,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有了自信,再也不会有死都写不出来的文章了。

下面跟你分享,我是怎么应对「下不了笔」和「写不下去」这两个问题的。哦对了,还有思维导图。

解决“写作能力差”的两个对策

1.克服心魔
2.写作训练——文章拆解法

1.克服「我觉得自己写不了」的心魔

01

不要把写作当成一件太正经的事,要把写作当成一个好玩的工具,因为人总是抗拒那些太过正经的事物。

我的经验是,先下笔写个5分钟,想象自己是在给女朋友写明信片,这样一来,不但容易下笔,写作压力也会明显低上很多。如果你也很难下笔,也可以试着想象写这篇文章是给朋友、或者亲近的人看。

写明信片;既可以讨女朋友欢心,又可以练写作

你可能会说自己写得差,不敢写。

你要这样想:我现在写得差,就现在开始练,半年之后不就不差了吗?如果我现在写得差,又不开始练,半年之后不还是一样差吗?

02

至于担心被别人嘲笑,我觉得大概可以忽略。你想啊,你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个不怎么有意思的视频,你会专门停下去骂一句这个博主吗?

大多数人看到不太好的作品,会直接划到下一个,根本不会有空去嘲笑你水平不够。只有当作品的水平还可以时,大家才会想去评论它,你觉得对不对?

2.写作训练——文章拆解法

01

如果你写文章经常卡壳、断片儿,那你可以试试我自己也在用的拆解训练法。使用这个方法进行练习,坚持一个月,写作能力肯定会有大幅提高。

具体操作方法:

每天寻找一篇你认为不错的文章,仔细阅读后写出你的阅读分析。首先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爆款文的写作思路,然后研究文章结构学习素材的摆放方式以及段落组成方式,最后把文章里优秀的词汇、句式摘录下来作为你的素材库。

要是想更好地使用这个写作训练法,我建议你借助工具的辅助。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有了合适的工具,你才可以在更短时间内训练出更好的效果。

比如我经常用的这个素材收集AI写作工具

全网文章搜索采集 - 5118大数据

你可以在这里面找到可供训练用的写作素材、热点和创作灵感。等你写作技能熟练了,还可以使用里面的写作辅助和内容质量检测功能。

然后我个人觉得它最好用的功能就是:

你给系统一个词,它的大数据就会自动收集整个互联网相关素材给你引用灵感,且能延伸到扩展内容,简直是增加内容质量的利器。

好了,工具推荐完毕。

接下来,我就为你一步步捋清拆解法里的重要概念,还有拆解法怎么实际操作

02

首先注意,有5个关键词:

词组、句式、段落、结构、思路

任何文章都可以拆解成这5个要素,只要你能把这5个要素都掌握好,就一定能写出合格的文章。

接下来,我就按照顺序详细介绍所谓的文章5要素是什么,并告诉你如何进行训练。

1.词组

词组是文章的组成基础,不管什么文章都是由一个个词组组成的。和我们从小到大学的英语一样,扩充词汇量是学写作要做的第一步。我们刚开始写文章时,就经常有“话到嘴边但却说不出口的感觉“,这其实就是词汇量匮乏的表现。

比如在滕王阁玩的时候,词汇量多的人写出来就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词汇量少的就是一句“卧槽!”

词汇同时也是与读者拉近关系的利器。就比如野狼disco里老舅的这句歌词。如果你有经历过80年代,相比于烫头、手机、肖战,「大背头、BB机、007」是不是会让你感到更亲切,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很多?

所以无论是高大上、口语几乎不用的的生僻词,还是什么抽象话、火星语,你都要去了解,充实自己的词汇库。

你的词汇量越大,写作时表达越流畅。

2.句式

造句子是写作里最难的。句子最能直接体现个人风格与文采,所以,怎么把一句普通的话转换成精炼又切题,逼格又高的金句,是每个写作者都要磨练的技能。

这里引用知乎大V朱炫的案例,怎么改写这句“天空中有只鸟”,可以让它更有逼格?

1.首先加入形容词可以写作
“一碧如洗的空中,有一只纯白的鸟儿”

2.如果再优化一下可以写作
“虚伪的天空里,正有一只无妄的飞鸟”;

3.引用地名继续优化
“塞万提斯的天空上,正飞着一只来自都柏林的鸟”

4.如果再继续优化下去那就要用到比文体,比拟古诗词的方式
“幽幽天穹,匆匆飞鸟”

5.而最后,可以把前因后果都加上形成一句集大成者
“雾气氤氲,白鸟出了一片荆棘地,正翔于头顶的苍穹中,它要往一片伤心地飞去。”

普通的一句大白话,在朱炫的手里逼格提升了不知道多少倍。如果要你来改写,你能做到第几层?我反正只能摸到第二层的样子。

现在,你是不是能感觉到句式的重要性了呢?

3.段落

段落是由句子构成的,但是段落与句子的意义却相反。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突出个人风格和文采,而段落的作用是为了把事物说明白、讲清楚。

段落不是句子的随意堆积,你不能让读者看完 一大段文字,只是觉得你很有文采,却不知道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说白了,我们不能光追求堆砌华丽的词藻,要说人话,要让读者知道你说的到底是个什么事。

“天已近黄昏,太阳慢慢地钻进薄薄的云层,变成了一个红红的圆球。西边天际出现了比胖娃娃的脸蛋还要红还要娇嫩的粉红色。太阳的周围最红,红得那样迷人。红色向四下蔓延着,蔓延了半个天空,一层比一层逐渐淡下去,直到变成了灰白色。天空中飘浮着柔和的、透明的、清亮的、潮乎乎的空气。”

比如这段纯炫技的文字,虽然看起来很优美,但是压根什么内容都没有。

“其时正当暮春三月,江南海隅,一个三十来岁的蓝衫壮士,脚穿草鞋,迈开大步,正自沿着大道赶路。这壮士双眉斜飞,两眼炯炯有神,鼻梁高耸,显得十分精干英挺。他眼见天色向晚,一路上虽桃红柳绿,春色正浓,他却也无心赏玩,心中默默计算广今日三月廿四,到四月初九还有一十四天,须得道上丝毫没耽搁,方能及时赶到武当山,祝贺恩师他老人家九十岁大寿。”

再来看这段摘自《倚天屠龙记》的段落,文采自然是不缺的,也把事情完整的交代了出来。

4.结构

写作结构就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如果人没了骨骼,那就不能称之为人了。很多文章我们觉得写得不好,究其根本在于文章结构不行或者作者压根就没有为这篇文章制定好结构,只能想到哪写到哪,对于读者来说当然是云里雾里。

其实写作就是素材的搬运,素材的摆放位置就是你写作能力的体现。

这里分享一个万能的写作结构:

SCQA

当然,只知道这一个结构是不够的。你还得去研究这些结构怎么应用,其他优质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拆解别人的文章结构来为自己的文章铺路。

5.思路

所谓的写作思路,就是你写作的切入角度。拿我们现在的疫情举例,你可以写一些别人不知道的研究进展,可以写在家有什么好的防护措施,可以写你身边感人的防疫故事,还可以去批判你觉得不好的现象.....同样一个话题,你可以有无限的思路。

思路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思路之于文章就相当于杨超越之于《卡路里》,没有好思路的文章就没有灵魂。

相信《致贱人》大家都知道,咪蒙的巅峰之作,如果仔细深究,这篇文章其实无论是文采还是结构都比较一般,起码比起那些写作大师相距甚远,但是这篇文章爆火,咪蒙一夜成名,就是因为思路好、立意好。

所以,一定要丰富自己的写作思路,多去看优质文章是怎么写的,什么样的文章应该对应什么样的写作思路,如果我们没有好的写作思路,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借鉴别人的写作思路。

02

现在你已经知道什么是文章的5个要素,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尝试拆解文章了。

我的拆解习惯是每篇文章至少读两遍。先不加评论快速通读一篇文章,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回想有哪些点印象比较什么深刻,或者说不理解。第二遍读的时候慢一点,仔细留意之前注意的点。读完之后,

1.先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

2.然后研究文章结构,学习素材的摆放方式以及段落组成方式

3.最后把文章里优秀的词汇、句式摘录放进素材库。

每天拆解一篇文章,坚持一个月,你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很多。

三、写作能力持续进阶指南

1.要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

不要单纯为了写而写,要享受写作本身带来的快感。

我和身边小伙伴进行写作的时候,享受的都是创作带来的满足感。一想到我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别人,我顿时就感觉更有动力去写手上的文章了。

付出时很勉强,付出之后就会一直在等回报,万一回报来的不够多不够及时,你就很容易泄气。如果你付出时就很快乐,那你会觉得付出本身就是回报。

2.刻意练习

在发朋友圈、写评论的时候,别把这几句话的内容不当回事,要把我们每一次的公共发言当作一次写作练习。

公开发表任何东西,都要当成是一次试验的机会。点发送前认真思考自己的主题是什么,读者为什么要给你点赞,仔细斟酌你写的每个字每句话。

这样的短写作能快速获得反馈,有可能你花5分钟写的评论或者100字的小故事,就可以获得很多的点赞和评论。

这种快速反馈不但是鼓励,同时也可以检验你写的内容是否能获得大众的认可。

我希望大家在写作过程中,少谈坚持,多谈热爱。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电影,超级大片或者文艺清新,都会有好故事可以说,就看你是不是个有心人。

最后,再放一次整篇文章的思维导图,方便你直接保存下来。

——知乎船横

选题+故事模型

提到写作,最令人头疼的可能就是:没得写。(没故事可写)打开Word,半天憋不出一行字,好不容易写几行,下一秒就果断删掉,因为自己读的都矫情、尬!

但是好的故事却是任何写作中永远绕不过去的一道坎,解决最初的选题+故事,即解决了大部分非虚构写作的核心问题。

经常有学员问我,说:“老师,我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的写?”

其言外之意就是,什么准备都没有,想到哪写到哪。可能会有人质疑,没有前期准备+构思,能不能写出一篇好的非虚构文章。

我的回答是,“不可能。”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你文笔再好,用词再老辣,没有一个好的食材、没有一个好的准备,也无济于事。同样的道理,你没有一个好的故事、没有前期充足的准备,你连笔杆子都不想动!

所以,写作前一定要确定一个好的选题、一个好的故事,在后面的过程中,写作的大楼才会越盖越高。

好的题材,决定文章整体的下限,也是间接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而上限,得看写作者自身的写作本领。

重点来了,如何选题+重建故事呢?

选题的标准,一定要符合下面几个点:

①故事性。我相信无论什么平台,大家都非常注重故事性。故事性,你也可以理解为故事情节。如果故事情节足够吸引人眼球,其实本身就已经脱颖而出了。

故事性我们可以直接理解为:它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10个人中,如果超过6个人被感动或吸引,那这个故事就是个好故事。

②自己对整体事件、人物的把控。写作者必须得清楚故事的缘由发展,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写,对于整件事情的经历或者主人公,都必须有一定的见解。

如果对事件细节、人物、高潮没有充足的把握,即便是一个好的题材,写作者也写不好,在后面的写作中,将会出现颠覆性的困难。

③细节,是非虚构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点。细节可以贯穿一切,而文章一切想表达的,都可以用具体事件的细节来表达。

比如说,我想表达父亲的自尊心和作为男人的责任感。就可以用这样一个细节看出来:

提前一天进年货的当晚,搬运、打包、冷藏,父亲一直干到凌晨2点半,第二天早上8点半就被老板叫醒去摆摊。几天下来,父亲双眼肿胀,发梢的白色更明显了。他有些撑不住,母亲一个个电话打过去,也没空儿接。不喜欢多说话的他宁肯酸着手,一行行地敲字回复。我把所有的微信零钱都发了红包给他“鼓舞士气”,他也不收。

选题还有一点,我们得尤其注意:必须得符合平台的特性。每个非虚构平台对待文章的要求都有差异,作者最好投其所好,钻研其平台调性,再去投稿。

可能大家会有疑惑,为什么说选题能提高写作水平呢?

因为选题,直接决定了文章的层次。而选择了可读性强、故事性强的题材,在后期的叙事中,写作者本身,可以得到更大的历练。

越是起伏大的题材,越是能震撼人心,而越是震撼人心的东西,越是能锻炼写作者的水平。

“你能不能hold住那个题材。”

再说,重建故事。重建故事方面,我只特别提一个点:那就是故事模型。

你打算用什么样的模型去写?

建议两个模型。

①模块式。简单来说就是,把所有的故事情节和细节,按照几个人、或者一个人物群的方式,按照顺序写好几个人的故事。

②时间线。时间线的顺序有顺序/倒叙/插叙,把人物安排在不同的时间点,但是要有一个主人公引领全文。

当写作能力不够优越,又想高产文章变现,除了提升个人能力,要走捷径的话,利用AI写作工具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虽然这种工具我用得不多,但还是有值得推荐的。

下手不够狠,语言稚嫩

写作,在某些方面,和画画、唱歌、演戏等艺术行业,都有着共通之处。

写作上的人物刻画不全面、情节不突出等问题,在一张画上,表现出来的可能是:画的不立体,在演戏上呢?演的太突出,或者不符合人物特性,一个字,尬。

我把这共通的问题,总结为下手不够狠、侧重点不够突出。

为什么呢?

因为你不懂。你不懂结构,你不懂细节,你顾此失彼。你甚至连一条交接线,都找不明白。你只看到自己觉得的简单,背后的原理和构造,你都不知道。

很多刚开始演戏的,总喜欢演那种上层阶级、中产角色,就好像刚开始写作的人,喜欢用一些漂亮的的词藻,文章的逼格就高了起来。

那么还有呢?深入到细节里面的复杂关系呢?人物内心的情感,通过什么微动作表现出来的呢?这个人性格暴躁,就写他砸东西,打孩子。

他砸东西,他本来屋子里的摆设呢?砸哪儿了,有什么影响?他打孩子,家人怎么说?邻居怎么说?孩子平时怎么看他?

这是不是也能表现他性格不好呢?

高手和新手最大的差别在于,他具备某个类型的写作思维,他知道整个世界的立体,坏人也有好,好在哪?别人觉得他好吗?他最终表现出来,是好吗?他们知道应该着重强调哪些部分,而新手的写作世界观是平的。

不仅仅是写作观——平,还有文笔、语言平平,甚至可以说是稚嫩。举个例子,我以前的学员在非虚构写作中的一段话。主角是一对离婚在奖边偶遇,那条江是俩人从前认识的地方。

男人挽起女人的手,看湖水涌动,男人转过身,“没有珍惜你,是我一生的遗憾。在没有我的日子里...”

我跟他说,现实生活里,许多离婚男女是不大可能说出这样的话的,即便说话,也不会是这样的味道,他们已经离婚了。最多,也可能只是打个照面。

后来他说,看到很多人在桥上看湖,觉得很感动,才想把它写下来。但其中的逻辑性和人物关系,没有考虑到。

一个不到20岁的小姑娘,由于阅历和人生经验的缺失,即便在写作中把景色、排比句、华丽的词藻用的天花乱坠,一旦触及生活的残酷、人物的细节就不够了。

这是任何词藻都掩盖不了的稚嫩。

那怎么样才能下手够狠?触及生活本质呢?

试一下写一些黑暗事实。

在我一开始写作的时候,我写作的题材比较侧重于一些有些阴暗、敏感的题材。

因为那样的事实在平常生活中显得尤为突出,而其背后的故事本身,非常的爆炸,想要摆脱文字的稚嫩,就必须练就一番像手术刀一样的精准文字,而这样文字最好的载体,就是在一些阴暗、现实、难受的故事中。

比如写类似《盲井》里的杀人赔款故事:

一个凌晨,乃古和另外两名同伴与聋哑人一起到了作业层,趁聋哑人不注意,用力把他推到了一口废井里。然后,又马上把一块巨石和一些碎石推了下去。

干完这一切,乃古仔细往井里看了一眼,那人脸朝下趴着,上半身完全被石块覆盖,只有两条腿露在外面,一动不动。乃古确定他已经死了,便回身出了洞口。脸色平静,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

比如地雷村的“地雷伤人”故事:

太阳偏西,他深谙这个道理:“如果这次不碰,以后也别想碰了。”他伸出手,迎接可能到来的暴风骤雨。

“先稳住地雷,再慢慢打开装置,注意不要手抖,千万不能触碰到装置其他成分。里面有很多精细的弹簧,弹簧受限,雷就爆了。”所幸,结果是好的,他拆卸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颗雷。过程中,他忽然恍惚了一下,一种莫名其妙的气味使他突然眩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文字部分总是有一种紧张感、压迫感,每一句话,都能使得上力。上面三段的文字,文笔没有多好,但是每一句话都有足够的信息量传递,并且读者并不觉得突兀。

而在非虚构写作中,而能够传达某种力量的文字,一定不是稚嫩的。

怎么练?

我介绍两种方法,都是我自己亲自实践过的,并且完成后的评判标准很简单。

1.用文字描写电影激烈片段中的一场。

评判标准:让旁观者观看文字,并且能够复述三个关键点:

①激烈场景的细节。比如打斗、阴谋、竞技,读者必须能读出画面的细节。

阮宁国攥着锤子,冒虚汗,趁春光不注意,用尽全身的力气,一锤子砸在春光的后脑壳上,一声闷响,春光张着嘴巴,直挺挺地倒下了。

鲜血全被黢黑的煤渣吸走,除了阮宁国“砰砰”的心跳,没有一点异样,阮宁国抹了抹遗在头上的血迹,拖着春光往煤坑里走。

阮宁国早就设计好了,春光失足掉到煤坑里,被巷道上的大磁铁坨子砸中,致死。

②画面背后的背景。一场画面绝对不是单独、没有理由出现的,写作者需要通话一个背景的描写,让读者自己承接描写的画面。

2.用文字写小范围的环境。比如:天台。夏天的天台很凉爽,很多打工者在这上面吹牛、喝酒,天台有一大块区域长满青苔,经常上面聊天的人,他们是怎样的活法......

再比如:网吧。环境怎样?发生过什么事儿?游戏、性和女人,都可以写。

总之,由景及人,训练的话,字数控制在600字以内。

精准把握节奏

在解答之前,让我们知道非虚构写作中,节奏是什么?

总体上来说,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故事节奏,一个是文字节奏。

两者都很重要,但是不能混为一谈,两个是相互不同的组成部分。

在短篇非虚构类的文章中,节奏贯穿全文,是非常重要的组织部分。

在跟大家分享干货之前,我们先pass几条新手写作关于节奏上的通病,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

1.流水账叙事,单纯叙述。这样的叙事方法,只有一种方式能够拯救,那就是故事性奇强的题材。只有故事性特别强的故事,在流水账中的叙事中才能脱颖而出。

但是,那样稀罕的好题材,你真的愿意用流水账的方式去叙述吗?不觉得“毁题材”吗?

2.不知所云的叙事,没有逻辑。在这样的文章里边,所有的故事都非常散,并且没有任何章法可言,好的节奏的加持,也无法挽回文章本身的失败。

所以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情:

节奏,要建立在一篇 有故事情节 有所内容的 文章上,否则节奏听起来很空。

如何把控节奏?

其实这是一个很难、很细化的问题,我分享一个对于新手而言,实操性很强方法。

明确区分主干与旁支。

什么意思?你的文章,最终肯定会叙述一件完整的事儿,可能是一群人,也可能是一个人。

在这样一整件事儿的过程,就是文章的主干,是雷打不动的。而旁支,可以用来丰满某个人物的形象,比如:

在一个写二舅一生,最后留守村里,不肯出门的故事里,可以用这样一个旁支来写二舅曾经的某些经历:

从酒桌上的只言片语中,我大略拼凑出了二舅那两年发生的事:

家里人嫌二舅年岁大了,没有一技之长,但也不能总在家好逸恶劳,便有想法给他介绍一份工作,有了工作才会有老婆,总不能一辈子都跟外公外婆在一起住吧,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三舅在县城里给二舅找了一份某玩具厂里的安保工作,二舅也同意,所有手续办下来后,二舅没有二话,安心上班去了。

大概是2012年,淮北收到上面的指令,所有夕阳产业,比如煤炭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都要进行限制。同时,当地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轻文化,以娱乐休闲等文娱活动带动片区的发展。好巧不巧,第一批酒吧等娱乐场所就建在玩具厂旁边,与民工宿舍仅一条街之隔。

计划了好一阵子,终于,带着新奇感,二舅走进了那个酒吧,一次、两次、三次……渐渐熟络后,他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不可以妨碍主干的叙事。

也就是说,我们先不考虑文字的节奏,直接调整大方向(叙事上),就可以把节奏轻松带动。

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激烈的场面分割节点。

类似于这样的语句:

旺哥俏皮着脸跟那人对骂,那人也不做声,旺哥用本来就不流利的话把那人家里的女人都给骂了个遍,那人实在忍不了,故作惨状,退到旁边沙堆下,抄起一个带钉的木棍就往旺哥脑袋上砸。

旺哥敏捷一躲,反手擒住带钉的棍棒,另一手掐在对方脖颈,左半边身子向上用力,眼看那人头部要先着地,旺哥又使劲在空中把对方的头往下按,半秒后,头直接拍在地上……

一声“咚”的闷响,那人就像死了一般,我想,他这行饭也不好吃,如果那人第一下打中了的头,旺哥也完了。

每隔几个段落,出现一次激烈、难忘的场景,也可以分割节奏。

总之,利用差异性较强的语句和段落,分割文章的情节点。

没有文笔,只有风格

几经周折,21岁的杨绍全当上了临时代课老师。

小学在村后的山坳里,四周没有房子,也不通电,学校里有一栋二层楼房,一栋矮房子。矮房子有一间烧水房,有一间值夜房。杨绍全住进了值夜房。

我家离小学300来米,有次家里来了客人,我就去和杨绍全搭铺。他才20出头,看起来像个30岁的人,胡子拉碴。他抽烟,烟灰也不弹。烟灰落在衣襟上,落在衣袖上,白白的。

第四天,最后一夜,禁闭室扔进来两位遍体鳞伤的同学,一个高一点,骨瘦如柴,我看到他腿一走一跛,衣服上血迹已经渗入纤维组织,成为硬邦邦的一大块;另一个矮胖点,人中很短,头上裹着纱布,腿上贴着渗血的创口贴。和我一样,他们都哆嗦着嘴唇。

后来我知道,高个子叫刘威威,矮个子叫根龙,因为打架被关到这里来,他们已有半年的学龄。

在每个按摩院的门口,都坐着一位玩手机的大姐。这些大姐通常年轻时做过“小姐”,自己手里已积累了同行和客人的资源,就在花街上开店。只要路过的行人稍有意地放慢脚步,大姐就会停下手里的开心消消乐招揽生意。

“新来的大学生,一米六五,模样乖。”

快餐四百,包夜一千。在花街从事性工作的姑娘,收入比一街之隔的白领要高很多。

首先看一下这3段话,我猜大家在看这三段话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被触动了,三段话表达的信息不一样,我们为之触动的点也不一样。

在非虚构写作中,“没有文笔,只有风格”。

为什么呢?

因为在我大量审稿的过程中,我发现:文笔的作用在非虚构文章中,没有那么重要。

曾经有一位四十岁、只上过小学的男人,在编辑的多次建议+修改下,完成一篇让人潸然泪下的非虚构作品。

他的作品中大部分的堆积,都是故事情节堆积起来的,也就是说,一个0基础作者,想写好一篇非虚构,你必须得有足够的 故事情节+细节 支撑。

那如果找适合自己的文字风格呢?

1.模仿。在一开始进行非虚构写作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哪些文字是适合自己的,更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动笔。这时候,我们可以去模仿别人的文字?

如何判断其他作者的文字风格,自己可以模仿呢?

①自己喜欢。只有真心喜欢别人的文字,才会有模仿的动力。

②可预见的自己。你看到别人的文字风格,发现:这样的文字、笔法,并不难,自己也可以做到。并且在刻意训练下,可以达到的周期并不长。

在模仿后,我们会有一个别的作者的写作套路和思考问题的思维,如果我们停滞不前,那依然无法写出一篇好的非虚构。

所以我们要添砖加瓦,修饰、查缺补漏,也就是最终,找到自己的个人风格。

2.在自己最舒服的状态下,能够写出的文字。在第一点的基础上,我们已经具备相关知识,但是,你所学到的不一定适合你。比如:你为了模仿那个作者,你可能会花很大的精力去写一段文字。这样的效率会不会太低?

比如:你写作过程中,局限在那个作者的固有风格里。这样是不是也难以突破更多?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选取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去做。写作也是一样。

ok,所以只有在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写出来的文字,才最适合自己。如果有缺点,可以慢慢改。

其实还有很多种其他的方法,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详述了,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我。其实,在我们找到自己的文字风格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应该保持刻意训练,千万不能撂那里,不动不写。

想要让已经到手的技能长期为自己服务,你必须得去不断练习、不断深耕,最后成为固有的写作风格,成为别人模仿风格的对象。

作者:青藤俱乐部,非虚构故事

给一个读者

文|沈从文

“真真的秘诀是多读多做。”

你问关于写小说的书,什么书店什么人作的较好。我看过这样书八本,从那些书上明白一件事,就是:凡编著那类书籍出版的人,肯定他自己绝不能写较好的创作,也不能给旁的从事文学的人多少帮助。那些书不管书名如何动人,内容总不大合于写作的事实,算不得灵丹妙药。他告你们“秘诀”,但这件事若并无秘诀可言,他玩的算个什么把戏,你想想也就明白了。真真的秘诀是多读多做,但这个已是一句老话了,不成其为秘诀的。我只预备告你几句话,虽然平淡无奇,也许还有一点用处,可作你的参考。

据我经验说来,写小说同别的工作一样,得好好地去“学”。又似乎完全不同别的工作,就因为学的方式可以不同。从旧的各种文字、新的各种文字理解文字的性质,明白它们的轻重,习惯于运用它们。这工作很简单,并无神秘,不需天才。

不过,好像得看一大堆作品才会得到有用的启发。

你说你也看了不少书。照我的推测,你看书的方法或值得讨论。从作品上了解那作品的价值与兴味,这是平常读书人的事。一个作者读书呢,却应从别人作品上了解那作品整个的分配方法,注意它如何处置文字如何处理故事,也可以说看得应深一层。

一本好书不一定使自己如何兴奋,却宜于印象底记着。一个作者在别人好作品面前,照例不会怎么感动,在任何严重事件中,也不会怎么感动——作品他知道是写出来的,人事他知道无一不十分严重。他得比平常人冷静些,因为他正在看、分析、批判。他必须静静地看、分析、批判,自己写时方能下笔,方有可写的东西,写下来方能够从容而正确。

文字是作家的武器,一个人理会文字的用处比旁人渊博,善于运用文字,正是他成为作家条件之一。

几年来有个趋向,不少人以为文字艺术是种不必注意的小技巧。这有道理。不过这些人似乎并不细细想想,不懂文字,什么是文学。《诗经》与山歌不同,不在思想,还在文字!一个作家思想好,决不至于因文字也好反而使他思想变坏。一个性情幽默知书识字的剃头师傅,能如老舍先生那么使用文字,也就有机会成为老舍先生。若不理解文字,也不能使用文字,那就只好成天挑小担儿各处做生意,就墙边太阳下给人理发,一面工作一面与主顾说笑话去了。

写小说,想把作品涉及各方面生活,一个人在事实上不可能,在作品上却俨然逼真,这成功也靠文字。文字同颜料一样,本身是死的,会用它就会活。作画需要颜色,且需要会调弄颜色。一个作家不注意文字,不懂得文字的魔力,纵有好思想也表达不出。作品专重文字排比自然会变成四六文章。我并不要你专注重文字。我的意思是一个作家应了解文字的性能,这方面知识越渊博熟练,越容易写作品。

“作家应明白各种人为义利所激发的情感如何各不相同。”

写小说应看一大堆好作品,而且还应当知道如何去看,方能明白,方能写。上面说的是我的主观设想。至于“理论”或“指南”“作法”一类书,我认为并无多大用处。这些书我就大半看不懂。我总不明白写这些书的人,在那里说些什么话。若照他们说的方法来写小说,许多作者一年中恐怕不容易写两个像样短篇了。“小说原理”“小说作法”那是上讲堂用的东西,至于一个作家却只应看一堆作品,做无数次试验,从种种失败上找经验,慢慢地完成他那个工作。他应当在书本上学懂如何安排故事使用文字,却另外在人事上学明白人事。

每人因环境不同,欢喜与憎恶多不相同。同一环境中人,又会因体质不一,爱憎也不一样。有张值洋一千元的钞票,掉在地下,我见了也许拾起来交给警察,你拾起来也许会捐给慈善机关,但被一个商人拾去呢?被一个划船水手拾去呢?被一个妓女拾去呢?你知道,用处不会相同的。男女恋爱也如此,男女事在每一个人解释下都成为一种新的意义。作战也如此,每个军人上战场时感情各不相同。

作家从这方面应学的,是每一件事各以身份性别而产生的差别。简单说来就是“求差”。应明白各种人为义利所激发的情感如何各不相同。又譬如胖一点的人脾气常常很好,超过限度且易中风,瘦人能够跑路,神经敏锐。广东人爱吃蛇肉,四川人爱吃辣椒,北方人赶骆驼的也穿皮衣,四月间房子里还生火,河南、河北乡村妇女如今还有缠足的,这又是某一地方多数人相同的,这是“求同”。求同知道人的类型,求差知道人的特性。我们能了解什么事有他的“类型”,凡属这事通相去不远。又知道什么事有他的“特性”,凡属个人皆无法强同。这些琐细知识越丰富,写文章也就容易下笔了。知道的太少,那写出来的就常不对。

好作品照例使这看来很对,很近人情,很合式。一个好作品上的人物常使人发生亲近感觉。正因为他的爱憎,他的声音笑貌都是一个活人。这活人由作者创造,作者可以大胆自由来创造,创造他的人格与性情,第一条件,是安排得对。他可以把工人角色写得性格极强,嗜好正当,人品高贵,即或他并不见到这样一个工人,只要写得对就成。但他如果写个工人有三妻六妾,会作诗,每天又作什么什么,就不对了。把身份、性情、忧乐安排得恰当合理,这作品文字又很美,很有力,便可以希望成为一个好作品。

“经验世界原有两种方式,一是身临其境,一是思想散步。”

不过有些人既不能看一大堆书,又不能各处跑,弄不明白人事中的差别或类型,也说不出这种差别或类型,是不是可以写得出好作品?换一个说法,就是假使你这时住在南洋,所见所闻总不能越出南洋天地以外,可读的书又仅仅几十本,是不是还可希望写几个大作品?据我想来也仍然办得到。

经验世界原有两种方式,一是身临其境,一是思想散步。我们活到二十世纪,正不妨写十五世纪的历史小说。我们谁都缺少死亡的经验,然而也可以写出死亡的一切。写牢狱生活的不一定亲自入狱,写恋爱的也不必须亲自恋爱。虽然这举例不大与上面要说的相合,譬如这时要你写北平,恐怕多半写不对。但你不妨就“特点”下笔。你不妨写你身临其境所见所闻的南洋一切。你身边只有《红楼梦》一部,就记熟它的文字,用那点文字写南洋。你好好地去理解南洋的社会组织、丧庆仪式、人民观念与信仰、上层与下层的一切,懂得多而且透彻,就这种特殊风光作背景,再注入适当的想象,自然可以写得出很动人故事的。你若相信用破笔败色在南洋可以画成许多好画,就不妨同样试来用自已能够使用的文字,以南洋为中心写点东西。

当前自然不免会发生一种困难,便是作品不容易使人接受的困难,这就全看你魄力来了。你有魄力同毅力,故事安置得很得体,观察又十分透彻,写它时又亲切而近人情,一切困难不足妨碍你作品的成就。(我们读一百年前的俄国小说,作品中人物还如同贴在自己生活上,可以证明,只要写得好,经过一次或两次翻译也仍然能接受的。)你对于这种工作有信心,不怕失败,总会有成就的。

我们做人照例受习惯所支配,服从惰性过日子。把观念弄对了,向好也可以养成一种向好的情性。觉得自己要去做,相信自己做得到,把精力全部搁在这件工作上,征服一切并不十分困难,何况提起笔来写两个短篇小说?

“这不是知识多少问题,是训练问题。”

你问:“一个作者应当要多少基本知识?”这不是几句话说得尽的问题。别的什么书上一定有这个答案。但答案显然全不适用。一个大兵,认识方字一千个左右,训练得法,他可以写出很好的故事。一个老博士,大房子里书籍从地板堆积到楼顶,而且每一本书皆经过他圈点校订,假定说,这些书全是诗歌吧,可是这个人你要他作一首诗,也许他写不出什么好诗。

这不是知识多少问题,是训练问题。你有两只脚,两只眼睛,一个脑子,一只右手,想到什么地方就走去,要看什么就看定它用脑子记忆,且把另一时另一种记忆补充,要写时就写下它,不知如何写时就温习别的作品是什么样式完成。如此训练下去,久而久之,自然就弄对了。学术专家需要专门学术的知识,文学作者却需要常识和想象。有丰富无比的常识,去运用无处不及的想象,把小说写好实在是件太容易的事情了。懒惰畏缩,在一切生活一切工作上皆不会有好成绩,当然也不能把小说写好。谁肯用力多爬一点路,谁就达到高一点的峰头。

历史上一切伟大作品,都不是偶然成功的。每个大作家总得经过若干次失败,受过许多回挫折,流过不少滴汗水,才把作品写成。你虽不见过托尔斯泰,但你应当相信托尔斯泰这个人的伟大,那么大堆作品,还只是一双眼睛一个脑子一只右手作成的。你如今不是也有两只光光的眼睛、一个健全的脑子、一只强壮的右手吗?你所处的环境、所见的世界,实在说来比托尔斯泰还更幸运一些,你还怕什么?你担心无出路,你是不是真想走路?你不宜于在迈步以前惶恐,得大踏步走向前去。一个作者的基本条件,同从事其他事业的人一样,要勇敢、有恒,不怕失败,不以小小成就自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