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工业4.0发展的最大机遇与挑战

9月23日上午,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2017浦江创新论坛召开,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共同承办了产业分论坛3——物联网与全球制造。我们对部分专家进行了专访。

本期嘉宾:Reinhold Achatz博士

论坛期间,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全球首席技术官Reinhold Achatz博士(右一)接受了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外事主管吴红敏女士的专访。

Q1:您本人亲历了工业4.0的发展,您能总结一下这几年的发展中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吗?

工业4.0自2011年启动以来,就被定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我本人认为它更像“演变”而非“革命”,但确然有着革命性的影响,因此称为“革命”也不为过。

其实,工业4.0的发展早在1995年开始了。我当时在西门子带领团队一起开发了SIMATIC 集成型自动化系统,这就是现在的无缝整合系统的最初原型。之后的过程就是持续地发展优化类似的系统。工业4.0的发展在德国工业界并不是协调一致的,有些企业部署发展得很快,走在了前沿,但也有些企业落在了后面,不过经过这几年,大家都达成了一致的观念,那就是工业4.0是大势所趋,是发展必然。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什么反对的声音,大家讨论的是如何实现,每家企业的情况不同,所以优先选择和投资力度自然也不同。

Q2:您觉得在未来,智能制造与工业4.0的发展最大的机遇与挑战是什么?

是数据。在工业4.0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数据,目前对这些数据的有效利用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接下来要聚焦的工作就是更有效地利用数据,特别是进行数据分析并应用于预测。当然还有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能帮助我们在线、实时地观测了解生产状况,并及时采取适当的行动。

Q3:这些数据分析与预测的方法与工具都来自西门子的商用软件还是你们自己开发?

很好的问题。这取决于具体的问题,实际上是结合起来的。有些商用软件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与标准,我在西门子的时候就参与开发了很多这样的软件。但在有些产品上需要有自己的特质时,就要自己开发软件,比如我们在开发新型电梯时。原则就是尽量利用标准化的东西,但肯定要有自己的特质。这种做法有点像硅谷。在硅谷,那些新兴企业依靠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提供可用的软件和解决方案,但同时也开发自己的特质保持竞争力。我们也是这样。

Q4:在竞争白热化的现在,产品的价格越来越低,有些公司像劳斯莱斯公司开始通过提供附加服务而非卖产品来获利,你们公司是否也有这样的趋势?

是的,除了提供产品服务,我们还推出“系统工程”业务,专门为客户提供生产线的设计组装与工厂建设的解决方案,所以帮助客户组建自己的生产流程也是我们业务的一部分。我们在中国也运营着系统工程公司。

Q5:您在报告中说智能制造与工业4.0发展也是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是技术上的还是观念上的?

说实话,在技术上现在已经不存在障碍,现今技术的发展是非常迅猛的,相比之下,公众的理解、教育与培训,特别是再教育与再培训很重要。因为有些工作势必会被替代,但我们不想失去这些工人,如何通过培训让他们再上岗,融入新的流程,发挥新的作用,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不仅是出于社会效益的考虑,而是因为我们的确需要有技能的工人,这里有用工的缺口,所以需要通过培训实现再配置。观念的改变,文化的改变非常重要,要学会持续学习,适应这个“新的世界”,虽然这并不容易做到。

Q6:请您谈谈对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印象如何?

我并不觉得中国在智能制造方面很落后。虽然还有很多的手工制造,但是我见过很多的工厂生产流程做得非常之好,我在报告中也反复强调了流程的重要性,流程设计得好,自动化就不是什么难事。所以中国和德国的情况总体上讲是差不多的,有些企业走在了前沿,有些则落在后面。我们只能就单个企业来讨论,还需要做些什么来跟上自动化与智能制造发展的步伐。所以还是回到了刚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企业有没有准备好适应这个“新世界”。开放的观念比硬件基础更重要,在这点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Q7:您刚才也提到了数据安全与物联网的重要性,如果发生黑客袭击或其它严重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您如何看待这种担忧?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数字化的世界中,这种风险一直都存在,但是我并不觉得发展智能制造会加大风险。我们要做的是持续不断地提高保护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技术与能力。这在现今非常重要,在未来的重要性更不言自明。而且在网络安全的攻防努力中,没有100%的安全,所以如果是比较敏感的部分,我们会做好屏蔽,不与外界联接。

Q8:您与其它创始人一起创立工业数据空间协会的初衷是什么?

主要还是因为数据,数据本身是有其价值的,但数据整合利用会产生更多的价值,催生跨行业合作项目以及新的商业模式。当然,数据加上价格标签之后,也会为分享数据的企业带来一些增值利润。同时,我们认为全球标准化是数据交换与有效利用的基础,我们也一直致力于做这些工作。目前我们有很多的跨国企业会员,包括中国的华为和很多企业都加入了这个协会,我们还跟美国的OPC基金会以及一些产业协会、标准化组织都有合作,相信在全球标准化制订方面都将有很好的进展。

Q9:未来智能制造领域最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懂数字技术的人才当然很重要,但更难得的是懂跨行业应用的人才,而两者皆通——既懂软件开发,又懂智能制造流程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Q10: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的合作您有什么建议?

中德之间在智能制造领域以及其它很多领域都已经有了很好的合作,我们公司就有很多的中国合作伙伴,工业数据空间协会也有很多中国会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继续加强与扩大这些合作,利用好合作关系。就像我前面提到的生态系统,我觉得中国的企业与德国的企业也可以一起创造一个生态系统,合作共赢,互相依存,又各自保留其特质。

责任编辑:张冬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