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飚教授谈中药的应用
说句心里话,中医用药真的是需要几十年的临床功夫。
学习针灸,特别是如果学会了扎跳,效果提升比较快。聪明、有悟性的人,可能几个星期、几个月就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我用药还是得益于导师杨甲三老师,他当过30年的妇、儿、内科及针灸医生,是针药并用的大家。他儿子用药也是一把好手,他儿子是我的大师兄也是老师,我们曾在北京东直门医院一起工作,又前后来到美国,一起考针灸执照、一起做中医,他对我用药思路的影响也是非常大。一般人私下都会看一些小说、新闻、休闲、娱乐性的书,很少有人拿本高等数学当休闲书,但他平日读的都是中医专业书籍或中医医案,可见他对中医的热爱与坚持。
我经常会听国内、海外中医界的专家讲课,面对现场提出的问题,很多知名专家的答复很难让人折服。真正理解、会用药的人真是不多,这就是现实状况,中医名家很多,究竟哪一个人说的对?他们的水平怎么样?各执己见,我觉得用药理念很重要。
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也没有把用药捋清楚,中医有这么多的方法,究竟怎么把它串起来,为何用这个药不用那个药,真的也看不懂,只能把它记下来,通过临床来验证,方子开了即使有效也不知道该如何加减。
大家都知道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外感风寒用麻黄汤、桂枝汤;风热感冒用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石甘汤;泌尿系统的问题,那当然是八正散;胃的问题是香砂养胃丸、参苓白术散;妇科病就是桂枝茯苓丸、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左归、右归丸;肝郁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等都是按着书上的套路,中医方子很多很杂,除了《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有人还背了其他的验方,据说治疗某些顽疾效果不错。
一、三因致病
中医的三因致病:第一是外感六淫致病;第二是情绪致病。七情六欲致病就是喜怒忧伤悲恐惊,第一个致病因素不一定会同时伴随第二个致病因素,当然病情长期不好的话,可能会导致第二个致病因素,那是后来的结果。最初的外感六淫就是感冒,并没有感冒后大哭一场,或者是大喜大怒,邪气一去就正常,不一定会引发一些大的情绪改变;但是情绪的改变一定会引发外感六淫。第三就是被虫蛇咬伤、骨折、外伤等导致。
有的病人真是没有外感,就是情绪问题,比如说失恋了、或者老夫妻一起生活了一辈子,一个过世,另一个很快就病了,情绪有病,外感六淫一定会进去。因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大怒伤肝身体会产生风,风有可能是外风,也有可能是内风,但是内外风是相通的。体内环境破坏产生内风了,外风当然就进来趁火打劫了。如同局面混乱时,有的店面被砸被烧,是人都进去抢电视、抢手机等,所以当内环境非常不平和,到了产生内风情况下外风也会进来,这是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是不内外因,就是外伤,骨折、车祸、虫蛇咬伤、狗伤致病,除此之外没有其他致病因素。
说到风寒湿,湿与脾土有关,脾胃有病都会产生湿,水谷变成一些痰湿之邪,谁能保证外界的湿邪不进来,而且邪气进来后,内外接通的是一而不是二,不是完全能够分开的。当内部有问题后,内外之邪是相通的,七情所伤造成的这些病,最后也会导致外感六淫。当大自然风调雨顺,非常平和的时候,是不致病的,只有情绪不正才会产生外六淫和内六淫。
关于外伤,我研究过从古到今,治疗跌打损伤的药方,有些是少林寺秘传、一些祖传的治疗跌打损伤的药,不光是单纯的活血化瘀,还有行气、祛风、去湿、去寒、清热、只有这样效果才好。治疗外伤,不仅仅是活血化瘀,也是在治疗痹症。西医也认为有外伤后,局部因为组织损伤变成关节炎。治疗外感六淫,是中医用药最关键环节,外感六淫,风为百病之长,以风为主在去风的过程要考虑到寒、热、湿、瘀、痰和其他各种因素,这就是纲举目张,要抓住最关键的因素。
首先我们必须要理解人为什么会得病,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完全用中医思维,不去考虑西医认可与否,不能用西医的理念来指导中医,也不能用西医的理念来否定中医。
《内经》告诉我们“百病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将致病因素分析的很到位。《内经》中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讲六淫,这个“百”是指一切病。
我的一位老师,参访过很多中外各个西医的大家,让他们给“疾病”下个定义,都认为太复杂下不了:“机体组织器官有异常,有病理改变,这就是疾病”,可有些人比如精神病患者或者其他病人,组织器官都是正常的,照样有病,这种人很多;或“组织器官有病变,或没病变;有症状,或没症状就叫疾病”;或“所有疾病就是疾病本身”,等等都没有准确的解释什么是“疾病”。
我们中医就很明确:“疾病就是阴阳不和”,就看你怎么理解。
二、治法流派
针对病因如何治疗,理念很重要。
1. 瘀:有人认为人之所以有病,肯定有气滞血瘀、血液循环障碍,一定要活血化瘀,对王清任的活血化瘀汤推崇备至,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等,还有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失笑散等都是以活血化瘀为主的方子。
2. 虚:有的认为人之所以有病一定会有虚,开任何方子起手一定是党参、黄芪,有的以补气、补血为主,有的是以补肾为主,都是以补为主,这正好是搞反了,有了邪气才会虚,邪气不去是补不进去的。
3. 痰:百病皆由痰作祟,所有的病先化痰。我一个关系不错的同事,资历也很深,曾担任过科主任,从国内到美国我们在一起工作,他治所有的病都是温胆汤加减,用很多化痰的方法,这是一个思路。
4. 补气:还有人是以补气为主,常用到党参、黄芪、当归、生地、白芍、熟地等药。
5. 补脾:注重后天之本,处处固护脾胃,包括李东垣等学派。
6. 补肾:有人注重固护先天之本,因为肾气一直在亏损,要是不补足的话,影响是非常大的,尤其是治疗不孕不育方面,就把补肾作为大的原则,中医还有一句话叫“肾无实症,肝无虚症”。肾永远都是属于虚损的状态,所以永远都要补。
7. 气机的升降出入:气机运行方式是升降出入,如若升降出入通畅,人体就不会得病,尤其是我们北中医的赵绍琴老师推崇的升降散,就是既升又降。
三、辨证方法
1. 八纲辨证是初学中医时的一个提纲挈领的认识。
2. 六经辨证——张仲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临床的使用价值比较高。
3. 卫气营血辨证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完善丰富了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卫气营血揭示了外感温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别人没有这么清楚的说破,所以叶天士老先生对中医的贡献不亚于张仲景,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个人比较推崇张仲景是毫无疑问,从李东垣、朱丹溪、到清代,我还是非常推崇叶天士。
比如用柴胡疏肝散两个星期才能见效,但麻杏苡甘汤一、两天明显的见效。我们治病就是要快,要尽量缩短病程,不能说病程是十四天,最后搞成十二天,还沾沾自喜,一、两天能搞定干嘛要拖到十二、十三天。
中医有句话:“善治伤寒杂病易”。《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体系,《内经》用针的内容比用药的内容多,在把中医的大框架制定好的基础上,具体用药上《内经》谈的比较少,从《神农本草经》、到《伤寒论》张仲景开了中医具体用药的先河,完善了内经的不足,伤寒治疗的是外感六淫、金匮治疗的是杂病。
过去北方的气候寒冷,没有好的取暖设施,人们受寒的几率比较多,后世到了温病时期,着凉、大雪封山的情况少了,南方气候温暖,热湿又起来,湿邪最初都是在卫分、气分,到了比较严重入了营、血分时,身体会产生弥漫性的血栓、紫癜,这时就很危险,已经是热入营血,要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单纯的祛邪药就不行了,所以疾病是由表及里、由卫气营血这么一个传变过程,这是非常妙的。
4. 三焦辨证
吴鞠通的三焦辨证思路也是对的。因为在最初,阴阳就是由表及里,六经也是,张仲景也发现是太阳传到少阳、阳明再入到阴经。也是由阳及阴、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
卫气营血就更是细化了疾病的传变,张仲景没有明确的说明营、血分的病如何治疗(相对谈的少),当然精神狂躁时,要用桃核、大黄等等这些入血分的药。疾病刚开始时,在卫时也在肺,因为肺是人体最高的脏器,肺主皮毛,从上焦传到中焦又传到下焦。疾病的传变由表及里、由上到下也是由阳及阴的过程。
我们人体有两个半表半里,一个半表半里是少阳,主管左右的枢机;一个半表半里是带脉,主管上下的枢机,搞清楚这点很重要。
四、中医八法
中医治疗方法无外乎就是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八法里“汗法”是第一大法,是最重要的。汗吐下这三法祛邪力量是最强的,所以在这一点上我非常佩服张子和。张仲景和叶天士像是一个帅才,把整个中医统帅起来,考虑整个战役的输赢;张子和像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大将,不一定坐镇指挥全局。他说人之所以有病(人有可能就没有病)一定就有邪气——就是外感六淫,有痰、瘀、火,这些东西不应该待在身体里,否则人体就会得病。所以根据这些邪气所在不同的部位,我们就用汗吐下三法,在表时就发汗;这个原则是针对所有病。比如从洛杉矶到上海机场,坐车到浦东某个小区,而不能舍本求末反着来。中医的治病原则也不能反着来,有病了先扶正,再去邪,这个顺序就彻底错了。
病在脾胃中焦,就用“吐”法,吐的过程就是排毒的过程,很多人通过吐就把所有的病都治好了。如果病在下焦就用“下”法,通过利大、小便泻下去,根据邪气所在的位置不同,用这三个方法,我是非常赞同,我觉得去邪很重要。中医的治疗大法分三个阶段,初期去邪为主,中期去邪兼扶正,晚期邪气去的差不多就以扶正为主。
临床上以化瘀、化痰、补虚、补气、补脾、补肾、气机升降出入为起手开药的,都无法取得好疗效、快疗效,唯有重祛邪、解表者效果才好。中医永远是先祛邪;再祛邪扶正;最后治疗在没有六淫时才以补为主,因为百病皆生于六淫。有沒有外邪,除了看临床症状外,右手寸脉浮就代表有外邪,表证未解,就可以先解表,如果右手寸浮沉弱无力或六脉皆沉,就要升提中气,用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无论什么疾病,病人右手寸脉浮的占80到90%,还有5%左右脉永远不浮,天生沉脉,加起来是85到95%左右了,这就是百病皆生于六淫的真实临床状况。汗法为八法之首,解表法不仅仅用于治疗感冒。
因为许多情况是,痰、瘀、虚、气机升降出入不利的原因是由外邪引起的,外邪不去这些问题无法根本解决,所以我们经常说“邪去正安”,邪不去只安正,安不了,如同一个办公室跑进来了一条蛇,如果蛇不离开那么办公室各部门无法正常运作,招更多人,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换主管,什么都不行,只有把蛇弄出去,各部门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五、用药思路
1. 祛邪
我个人用药,基于中医的治病原则,第一就是去邪,以汗法为主去外感六淫,尤其是以祛风为主,就是麻杏苡甘汤加减,火热较甚加石膏或黄芩,有痰化痰、有瘀活血化瘀(都是少量),适应于各种病症如:胸胁胀满、或者情绪所伤,胸胁胀满还是有外邪,风为百病之长,生气了怒伤肝,当然还是麻杏苡甘汤要去风,量比较少,再配合胁肋部疏肝的香附、郁金、川楝子等,但不一定全用,这样治疗效果比单纯用柴胡疏肝散、逍遥丸效果好很多,只是麻黄量要少(注:美国或海外其它地区,无法使用麻黄者可用羌活、苏叶、香薷之类代替),因为麻黄有兴奋作用,有的病人服用后可能会焦虑不安,难以入睡,所以我一般用麻杏苡甘汤会加少量的茯神,既健脾利湿又安神,佐掉一些麻黄的兴奋作用,这样几付药就显效。
2. 引经药
各种疼痛用麻杏苡甘汤加减配合一些去风湿的威灵仙、桑枝、苏梗、葛根、木瓜等有入肌肉的作用,根据不同的病位,加一些引经药,引经药与麻杏苡甘汤配合,能起到一个准确的导航作用,能够让药物准确的达到病位;同时还要注意补药不要用的太早,活血化瘀、化痰力量很猛就会伤气,少量可以用,否则就是喧宾夺主,这是气分症的治疗。包括不孕症也是这样,有些不孕症重点调月经,好久不能怀孕,结果发现病人是有表证,解表后很快就怀孕,男性解表后精子马上就正常了。
3. 注意
有两种情况不能用麻杏苡甘汤:一个是病入营、血分;还有一种就是湿邪。
病入营血分,如皮肤病牛皮癣,血分是最深的,但是表现出来的症状反而在最表浅,阴阳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根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根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膀胱经与肾经互为表里,膀胱经是最表浅的,太阳病就是膀胱了,本来应该是最深的,怎么变成最浅的,就是阴阳互根。牛皮癣、湿疹、斑疹这些病,说明热入营血有出血的倾向了,这时发汗祛邪就不行了。所以叶天士说,“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时不能发散,发散是在卫分、气分,所以用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入血分的药,清利的效果才会好。
我治过一个红斑狼疮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癫,伤及肾功能,是全身出血性紫癜,一旦大脑出血就中风了,我用犀角地黄汤,用水牛角代替犀角,后来病人就好了,一直没再犯。湿邪要用藿香正气、三仁汤,我一般会用芳香化湿、利水渗湿的药,比如苓桂术甘汤加减、八正散加减,或者各种利尿利水的药,这样效果才好,活血化瘀的药量一定要少,否则病情就会加重。
前两天开学术会议,有学者在讨论用王清任的几个逐瘀汤治疗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也有血瘀的现象,那就不对了。叶天士说“在卫汗之可也。”首先要发汗才能去邪,哪能先活血化瘀,而且是因为外邪引起的瘀血,外邪不去瘀血是化不了的;外邪引起的痰,邪气不去痰是化不了的。所以配合疾病不同的部位,发汗祛邪、凉血利水都是主要的思路。
王清任的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偏头痛,要用麝香(名贵药材),犹如大炮打苍蝇——根本用不着。严重的头痛我就是以祛风为主,麻杏苡甘汤加石膏、黄芩、有时加僵蚕,效果比通窍活血汤好太多。
还要注意:比如治疗头痛,麻杏苡甘汤加石膏,黄芩、羌活都是往上走的,若加上龙骨、牡蛎往下走就不行了,再加当归、和入血分的药,就不对了,这个病应该还是在卫分、气分,所以也不用川芎。
有个方子川芎调茶散,有人觉得治疗头痛效显,其实治疗效果非常有限,多年前我的病人头痛,给他扎针配合川芎茶调丸(那时刚到美国也不会开方子,还没有形成扎跳通电的理论,病人不吃汤药就吃丸药),两年也没止住。
北中医有人讨论针对严重的头痛,要用120克甚至240克的川芎。辨证不对,再多的用量也无济于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众号天下无病ZG,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号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