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元先丨心的菩提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
面对物欲横流,人心迷离,《行参菩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在这里,我们能够将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化作美好文字,诠释生活的酸甜苦辣。
曾经以为,是世界浮躁,扰了我的宁静。我曾抱怨,没有一块净土,赐我安好。比如,散个步吧,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吃个便饭吧,油烟爆起;唱个歌吧,卡拉OK里黑天暗地、不见天日,更有甚者,扯起嗓子,乱吼一气,几乎炸得你耳聋;无论你到哪里,城市乡村,寒暄过后,必是缩在狭小的房间里做方城之戏,永远重复着摸牌的一个动作,外加吞云吐雾……
我曾一度以为,是这些污浊放逸的生活,扰了我的宁静,想起来真是可悲的事。殊不知,细细思量,也许更是我心浮躁,所以生活浮躁。
想起一首畿子来:
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意思大概是,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是一种入世的心态,强调修行的作用。
但是更喜欢另一个畿子: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这首畿子是一种出世的态度,意思是,世上本来就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就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外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
似乎忽然开悟:我心不静,正所谓心浮气躁,所以生活不宁。心静了,走到哪里,自然纯净安静,心不宁,所到之处,自然心浮气躁,鬼哭狼嚎。
我是怎样地偶遇见了《行参菩提》?
总之,在这里,读着一些纯净的文章,就像吃着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没有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没有了害怕的油腻。很多时候,下了班,没有什么事,就赖在群里,品着大家的心情文章,就像和朋友一起: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心情有了,朋友也有了。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净地,有人情有美文有茶有咖啡的地方,似乎一个让灵魂休憩的园子,一边饮茶一边观望心的的去所,俯瞰人间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自己饮着茶,品着文章里的人情冷暖。像投身在山间的山路边,有小湖,湖畔有茶,竹制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石板的小路,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就算是三朋四友一起,竟说不到几句话。
我想,这大概是“心外无物”了。
生命清明的滋味,在欢乐自怡,清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愈来愈有味了。
世界那么大,却依然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既然大家相遇在《行参菩提》的平台,不管认识不认识,都是一种缘份。
在这里,“众生平等”。《行参菩提》创建人贾老师说得好:“天下文章,本无定法,无所谓质量高和低,更没有衡量高低的标准。所有的文章标准是一种文体写法的标准。也就是规范。草根有草根的写法,‘大家’有‘大家’的写法,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发自己的心,默默地做。不评论别人,不绑架别人。天下没有专家,只有读者是专家。”在这里,有的“大家”写出来的文章能看出有一种盛气凌人的姿态,而一文不名小人物反而用极为朴实的语言写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大道至简!
贾老师说:“这条路上,很多人非常痛苦。我希望能减轻一点他的痛苦。虚心地不挑剔地读每一篇文章,当你从中感受出作者的心态了,你才成为大家。而不是先找出别人的毛病而自以为是。”
“低下头来,把《行参菩提》做好,是我毕生的追求!”
这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真正的大家,从来不需要自诩!
《行参菩提》,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心的菩提,但愿我们,一起成长!
作 者 简 介
姜元先,笔名“姜清让”,70后,教师,贵州遵义湄潭县人,文学爱好者,中国著名行走文学散文作家联盟《行参菩提》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