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旭丨泡馆
郑 重 提 示
企鹅号、百家号、美篇、博客、QQ空间、简书等网络媒体发过的文章,不要再投稿给新媒体《行参菩提》。如果愿意继续投稿新媒体《行参菩提》,请先删除,后投稿。
周末的时候我问孩子:“明天你时间怎么安排啊?”孩子说“上午‘泡馆’,下午上课”。看我一脸的疑惑,他说“泡馆”就是去图书馆看书。我因此知道了“泡馆”这个词,也是从那时起“泡馆”成了我们彼此间交流中最简捷的语言。那是在2015年,他上初三,准备中考。
现在的孩子,如果不深入他们的生活,你连他们所说的话都听不懂。我看到孩子和他姐姐聊天,没有文字,只有你一张我一张的图片。孩子笑着、嘟囔着,极快乐的样子。他告我说,这叫“斗图”。“泡馆”、“斗图”,还有很多我搞不懂的新词儿,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我们“Out”了。
说来惭愧,图书馆咱也曾去过的。但那仅仅算“坐”吧。目的也只是找个能应付功课的地方,60分万岁,61分万万岁。心是浮的,气是躁的,总在寻找一个抬屁股走人的理由。那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虽然图书馆里当时有65万册图书,但热闹是别人的,我只是看看热闹。在利用图书馆这一点上我比孩子差很多。
“泡馆”的精髓就在那个“泡”字。意思是长时间据守,蜻蜓点水是不行的。孩子说在图书馆学习效率最高,所以我也陪他去“泡”。
2015年的寒假,是我们“泡馆”最频繁的日子,几乎每天都要去省图。开馆进入到闭馆离开,其中的乐趣不可言喻。一杯茶、一本书,慢慢的静下来,慢慢的完全进入到书里。忘了时间、忘了周遭的世界。读书累了,抬起头来,哇,外面漫天的大雪纷纷扬扬的装点出一个洁白世界,自己竟然一下子想不起身在何方,片刻的懵懂后才又回到现实中。禁不住要笑出声来、禁不住要心花怒放,老天爷竟然营造出如此曼妙的严冬意境,也算是“泡馆”的收获吧。
总的来说,孩子去的最多的还是万柏林图书馆。高中的时候,双休日他和同学小曹一起,在那里学习到闭馆,然后在羽毛球馆活动一个小时。看着两个少年的身影,心里既羡慕又欣慰。
重新改造后的市图是由中国设计院崔愷院士设计的。从滨河西路驾车时可以看到,万绿丛中互相倚靠的几本书就是他的外形。让大地成为书架,几本看似随意立着的图书支撑起一座城市的品味,这或许就是市图的“初心”吧。市图去的有点少,刚开馆时去听过郭曼宇老师的公益讲座《家训》,后来便仅仅是蜻蜓点水的光顾一下,再没有“泡过”,虽然每个周末我都会收到市图发来的公益讲座的条目。也算是欠着市图的账吧,日后慢慢还。
有人曾说过,一座图书馆,小到可以改变一个人、一所学校、一个城市;大到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是不到哪儿,不知道哪儿人多。到了图书馆,才知道爱读书、喜欢图书馆的人真多。早晨从滨河西路走过,市图门前排队进馆的读者竟然蜿蜿蜒蜓排出好几百米的队伍,成为绿色葱茏的夏日里的一道晨景。图书馆陪伴着城市人,城市人依恋着图书馆。每当这时,那本旧账就会在耳边唤起:来泡馆啊!
作 者 简 介
李前旭,微信名淡然,男,湖南籍太原人,1967年出生。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供职于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5年格力-TOSOT杯《美文共享》原创美文大奖赛一等奖;2017年玉润时光·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三等奖。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在岁月长河中捡拾生活的点点滴滴,焙成文字感动自己。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