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行记

步行记

文/朱金林

如今,我已进入古稀之年,但步行健身是我晚年生活的必修课,而且此课上了10年了。

我有从军的经历。所以,只要走起路来,依然保持着军人的姿态,行军的步伐,昂首挺胸,步履坚实轻快,甚至还带有一阵轻风。

老婆常抱怨我走路速度太快,她跟不上,不愿与我一同出门同行。这时,我只好委屈一下自己,我跟着她走。不经意间,我又走到她前面去了,把她甩下好远一截,老婆很无奈。

我天生爱快走。母亲生前讲,我幼小时刚学会走路,还没走稳当,就想跑了。为此,吃过不少苦头,经常摔得鼻青脸肿,嚎啕大哭。有这天性,加之贫困年代的客观环境,从小就练就了我走路的本领。

上小学时,每年放农忙假,我就跟母亲下乡到农田里拾庄稼,一天至少行走一二十里路。

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和同学岳朝华是好朋友。他有个亲戚在清江市一个工厂里,要去看看,他邀我一起去。此事我跟母亲一说,便被痛斥说:“充军!充那么远,不许去!”那时我对清江市很向往,很想见识一下,死活要去,母亲只好让步,炕点棒面饼当干粮让我在路上吃。那个星期天早上,我到岳庄岳朝华家,与他一起“充军”到清江,中午在他亲戚那里吃过饭,又“充军”充回渔沟,那年,我12岁,一天走了80里左右的路。

17岁时,我拉起了板车,只要有钱挣,不论长途短途都去,天天练腿脚功夫。最远的到灌云;三天两头到清江水门桥拉沙石回渔沟,一天来回近80里不觉得很累。晚上买点街上王德清家的卤猪头肉,喝上二两解乏,第二天四五更天又拉车向清江出发了。

我有如此艰苦磨炼的经历,根本不把部队里野营拉练当回事。1975年,部队野营拉练到大别山区的将军县——红安。一天走几十公里,对我来讲就是小菜一碟,不在话下。为了防止脚打泡,首长要求大家穿旧一点的解放鞋。尽管如此,第一天走下来,仍有不少人脚上走出泡来。

晚上,卫生员用针把他们脚上的泡刺个小孔,流出积液,再简单的处理一下,第二天继续行军。“轻伤不下火线”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脚上打个泡算不了啥!

那时,我双脚一个泡也没有,腿肚子也不觉得酸胀。挎着“五四”式手枪,背着被包,把腰带一扎,英姿飒爽,帮那些走路一瘸一拐的战士扛枪,为他们减轻负重。

退休后,能走路的基本功仍在。在无特殊情况下,每天至少步行5公里。现在用的是华为手机,手机上可显示我一天走了多少步,多少公里。乖乖,不看不知道,一天不经意间,步数超过一万,里程7一8公里,这己成了常态。

在武汉,我每天到汉口汉江江滩公园,沿着汉江边的步行道来回走走。边走边看江景,还能见到单位的老同事,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汉江江滩公园是政府投资十几个亿建成的惠民工程,很受群众喜爱。早晨到这里晨练的人特别,运动项目五花八门,热闹非凡。我在江边走完4000米之后,就到停在江边小划子那里看看有无小鱼卖。踫上了买两斤回家,处理干净后用面糊一裏,下油锅炸,味道十分鲜美。小外孙在武汉时,很爱吃炸的酥酥香香的小鱼。

汉江发源于秦岭,穿过峡谷,流进江汉平原,一路向东,到武汉与长江汇合,奔向东海。我可以天天在江边边走边看东来西往的船只和江水的涨落;听船上传来的汽笛声和马达的轰鸣声;也曾回忆过当年部队组织我们横渡汉江的情景。想起那些为我们保驾护航曾当过海军的将士们,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昨天。

到杭州丁桥快6年了,步行健身仍然在坚持,没有松懈。在这里行走和在武汉相比是两个天地。那里热闹,这里清静;那里楚音浓浓声高嗓门大,诙谐幽默,亲切熟悉;这里越语侬侬轻声细语不知所云;那里是一条大江在眼前,一江春水向东流,粗犷豪放;这里是绿树成荫,满目青翠,公园小巧玲珑,如诗如画。两地各有千秋,风情各异,我都喜欢。特别近两年,结识一些歌友,每天走路加唱歌,更加有乐趣,一个上午一会儿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在这里过了一年又一年。

最近,读了作家陆文夫的散文《脚步声》,引起了我的共鸣。由衷地敬佩他从平常的脚步声中悟出许多道理来,让读者得到启发和思想上的升华,这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

最能引起我共鸣的是他文中写走夜路怕鬼的情节,因为我也有此经历。

当年,下放在渔沟公社彭堆大队当知青。农村夜晚的时光是寂寞无聊的,晚饭后,生产队的头头脑脑们常到我们住的雷家锅屋里聊大天或商量一下生产队里的工作安排。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聊着聊着说有点饿了,弄点吃的。一会儿,不知他们从哪里弄来了豆腐、粉丝、青菜等就在我们屋子里弄起吃的来。这是我们与队干部拉近关系的机会,我赶紧去大队小店买8角钱一斤的山芋干酒。不过村子后面有一块坟地,夜晚阴森森的吓人。我是壮着胆子去的,走到那里我会唱歌快速通过,那时走夜路怕鬼心脏咚咚跳的感觉至今未忘。

陆文夫把他怕鬼的事跟老师如实的说了。老师对他说:“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要当心人,坏人会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看了这段入木三分的文字,认为这位老师的话是真理,世上本无鬼,鬼事都是人干的。不是吗,现实生活中许多丑恶的事,哪一件不是人干的呢?

回首已逝去的光阴和脚步,深切感受到岁月的脚步,从来就没有踌躇,也从来没有犹豫。我的脚步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不掉队,不落伍。在这有声或无声的脚步里,有我的执着、思考、幸福和更加美好的期待。

越地长歌讴盛事,杭城一览阅春花。《越韵亭》里濮老师等歌友正等着我呢。

我的脚步在加速!

2020/09/15

作者简介:朱金林,江苏淮阴人,现年70岁,现居住在杭州。做过知青,是一名退伍军人,对部队生活情有独钟。喜欢写作,当兵期间就经常写作报道连里的先进事迹;现在经常写一些见闻,体会,感想等,是一个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