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补血汤在血虚发热及“类白虎证”方面的运用

漫谈当归补血汤

内伤学说与当归补血汤的产生

当归补血汤初见于《内外伤辩惑论·暑伤胃气论》中。《内外辩惑论》《脾胃论》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代表作品,他的主要学术论点及治病方药多载于此两书中。

当时正值宋元时期,战乱频繁,劳动人民在沉重劳役、流离失所,饥饱失调的艰苦生活条件下,得了许多疾病,特别发生了一种“气高而喘,身热而烦,脉洪大、头痛、或渴不止”的“内伤热中病变”。症候虽颇似伤寒而实质却与伤寒大异。

当时医者不察、浪投辛温发表、或以巴豆推之,或用承气下之,以致变证百出,死亡接踵。李氏对此病的病因、症候、病机作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对比和分析,认为:“脾胃之气不足,与外感风寒之证颇同而理异。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如此死者,医杀之耳”。

于是李氏特别强调脾胃在人体的重要作用,曾提出“脾胃气虚,百病由生”的论点。在治疗上他根据《内经》“劳者温之”等扶正驱邪的理论,发挥了“甘温除大热扶正以驱邪”的治疗原则,在总结群众医疗经验,结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制当归补血汤、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等甘温之剂以治内伤发热,收到可靠疗效。而且对于祖国医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后人有“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的说法。

方剂组成

黄芪一两 当归(酒洗)二钱

功效与主治

本方补气生血。可用于劳倦内伤,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则微的血虚发热证。以及妇产科血海干枯,气不摄血,难产、产后头晕、缺乳、乳缩、血崩;内科杂病血虚头痛,心腹胃脘虚痛、气虚血尿、血证虚症;外伤科脓不外透,疮不收敛,疮肿疼痛,疮口不收;小儿科虚性疮痘,过敏性紫瘢诸方面。

组方分析

方中黄芪一两,当归二钱,其份量比例是5:1、很明显黄芪居主要地位,而当归为辅助之品。但何以不名黄芪补气汤而反名之为当归补血汤呢?

因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宅”。气虚则血无所摄,血虚则气无所依,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若由于劳倦内伤,营血亏损,或外伤失血等因使气血失去相互依存的正常关系,以致阴不维阳,血虚气无所依,阳气浮越于外。遂见肌热面赤,烦热欲饮,脉洪大而虚等血虚阳浮的假热证。

详细分析脉证病机,此证已不是单纯的血虚证。而主要矛盾在于因血虚进而导致阳浮。此时“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应抓住主要矛盾,将补气固表作为重点,使气固表充,阳气不再浮越,则一系列假热证象自除,且脾肺元气固充,生血之源得资,则血亦随之而生。

故方中重用黄芪甘温为主,大补脾肺元气;辅以当归甘辛苦温益血和营。两药相配,意在扶阳存阴,补气生血,气壮血旺则阴平阳秘,诸证自去。正如《医宗金鉴集注》吴琨:“五味之中唯甘能补,当归味甘而厚,味厚则补血;黄芪味甘而薄,味薄则补气;今黄芪多数倍而云补血者,以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故也。经言‘阳生阴长’是谓耳。”

另外,祖国医学认为“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决气篇》)可见血液乃主要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故中医欲补血,与现代医学之直接输鲜血补充血容量大异,其进点是鼓舞脾胃之气,激发生化之源,若重用当归等血药,滋腻填补,反碍脾阳,阻遏中气、致脾不运化,岂能“疏布津液”,“化赤为血”?

故本方以黄芪五倍于当归组方,而名为补血汤,甚为有理。且少量滋腻柔润之当归可反佐黄芪,制其温燥之性,不可不知。

在血虚发热及“类白虎证”方面的运用

临床上,我们似据李东垣的用方原则,试用于:血虚发热。及所谓“类白虎证”方面,证明确系有效,现举二例于下:

(1)黄XX 女 西北国棉七厂工人 于1951年12月初产后第五日,发热头痛,体温40℃,医生为其注射福白龙,高热未退,反发生昏厥,后转中医治疗。经査:颜面苍白,舌淡红润、脉浮大而中空。虽无大渴引饮,亦属血虚发热之证。处方:

黄芪一两 当归三钱 桑叶七片

服一剂后,身热退而头痛止。继又出现子宫出血,乃予《金匮》芎归胶艾汤加黄芪六钱,两剂血止。后以人参养荣汤调理而愈。

(2)张XX 28岁 岐山县蒲村公社者坪村人 于1951年生第二胎时出血过多,遂见身热头痛,大汗淋漓,面赤烦渴,上气喘促,舌红而干,脉洪大而芤等证。此即唐容川所谓“营血暴竭,卫气无依”之危候,亦是典型的“类白虎证”、急用当归补血汤加白芍以敛阴和营,五味子以温肾纳气、处方黄芪一两 ,当归、白芍、五味子各三钱,连服三剂诸症悉除。

上两例治验,其所以获得良效,正因为我们抓住了产后阴血亏虚与出血过多这一主要矛盾,针对血虚阳浮的实质,经投当归补血汤,正合病机故耳,亦是我们根据李氏原书主治项下而运用的。然后世在本方应用上,不限于此,随证加味化裁,广泛地应用于妇、内、外、儿各科,扩大了它的治疗范围,均收到显著疗效,对我们进一步研究此方,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0)

相关推荐

  • 一个妙方---当归补血汤

    方歌一: 当归补血君黄芪,芪归用量五比一, 补气生血代表剂,血虚发热此方宜. 方歌二: 当归补血东垣方,黄芪一两归两钱, 血虚发热口烦渴,脉大而虚此方煎. 组成: 黄芪一两    当归二钱 上两味,研 ...

  •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历代医家对...

    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运用心得 ★吴昆<医方考>: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饥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家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可辨耳. ...

  • 每日一方之当归补血汤(十五)

    当归补血汤以黄芪:当归=5:1的药物及药物剂量的形式组成,药物构成形式及其简单,却是临床上治疗血虚发热证,为补气生血的代表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归补血汤来源于<内外伤辨惑论> 当归补血汤 ...

  • 方剂歌诀详解——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 当归补血君黄芪,甘温除热法称奇, 黄芪一两归二钱,阳生阴长法可依. [歌诀总括] 当归补血汤能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证,亦为甘温除热之品,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 ...

  • 为什么“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

    昨天,我推送了一篇名为<当归和黄芪,为什么要配在一起?>的推文,介绍有黄芪和当归组方而成的当归补血汤,具有益气生血的功效,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亦为"甘温除热法"代表方之 ...

  •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内伤发热证病 ...

  • 《女科切要》卷六 血虚发热

    血虚发热 [产后血虚发热歌] 产下婴儿血气空,丝毫触犯便伤营,倏然致疾如山重,不与寻常一样同. 去血过多因发热,炮姜参术与川芎.阴伤作热心烦闷,自汗黄 可奏功. 恶心呕逆伤脾胃,抵圣汤医腹胁膨.归 止 ...

  • 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头痛

    漫谈当归补血汤 内伤学说与当归补血汤的产生 当归补血汤初见于<内外伤辩惑论·暑伤胃气论>中.<内外辩惑论><脾胃论>是李东垣内伤学说的代表作品,他的主要学术论点及治 ...

  • 当归补血汤治疗血虚医案两则

    当归补血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治肌热,燥热,口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内经>曰脉虚血虚,又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 ...

  •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为什么会引起发热?

    气与血均由脏腑所化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阴与阳的含义甚广,概括了人体脏腑器官的物质基础和功能活动两个方面.若因某种原因导致了气.血.阴.阳的虚衰或失去平衡,那么,就会引起发热. ① 气虚发 ...

  • 气虚-无力, 血虚-发燥, 阴虚-发热, 阳虚-怕冷,你是哪种虚?

    一.先虚而后病  无论什么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虚而后病. 通俗地说,"虚"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能卫外固密,外邪难以入 ...

  • 【虚分四类:气、血、阴、阳!1分钟辨证】...

    虚,就是虚弱,人身体里无论是气虚.血虚.阴虚还是阳虚,都会出现明显的体征表现.想要自我判断,其实并不难.   首先记住一个关键点:气虚无力.血虚发燥.阴虚发热.阳虚怕冷.   一.气虚 1.容易累,一 ...

  • 血虚、血瘀、血寒……这几类患者应该怎么吃?【一点资讯】

    生活中,医生诊断常常会说是血虚,血瘀,血热,血寒.那么到底有什么不同,你和家人又处于哪种情况?在就医确认了症状体质后,除了日常治疗外,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呢? 血虚 1.什么是血虚 血虚指血液亏虚,脏腑. ...

  • 辨别四类虚证: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先虚而后病 无论什么样的病,只要是生病,都是先开始虚而后病. 通俗地说,"虚"说明人体正气不足: 黄帝内经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因此只有人体正气旺盛,才 ...

  • 血虚症状“一黄五白四不养”,推荐当归补血汤,黄芪和当归6:1

    血虚症状“一黄五白四不养”,推荐当归补血汤,黄芪和当归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