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全丨消失的广利院
正是苏北的梅雨季节,雨有时淅淅沥沥,有时哗哗啦啦下个不停。家乡伍佑的历史文化挖掘和旅游规划建设却如火如荼。7月11日下午应伍佑街道党工委周志汪书记的邀请,我们参加了“伍佑历史文化研讨会”,在会议室,古镇规划蓝图呈现在我们眼前,儒雅年轻的周志汪书记告诉我们,按照市、区的初步规划方案,老镇区按旅游功能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串场河以西按生态农业观光功能规划建设。此蓝图一旦实现,盐城作为苏北唯一一家列入国家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城市必然增添一个闪光的亮点。《消失的广利院》曾于2015年2月2日刊于《盐阜大众报》,敬以此文为故乡的人们心中保留一缕思念。——题记
位于黄海之滨的千年古镇伍佑,如今显得有些落寞。与日益发展的城市化似乎格格不入。曾几何时,这里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古迹众多,宗教文化昌盛。到过台湾的人对台中县中台禅寺惊叹不已,对分布各处或山里或小镇大大小小的宫观寺院叹为观止,其实家乡也不乏这些文化遗迹,历经兵燹匪患,多半毁于战火,加之疏于保护,还有改革开放后的一些无奈之举,使得众多古迹消失于人们的视野,成了记忆,也成了有识之士难于抹去的隐痛。据《伍佑镇志》记载:伍佑有25座阉堂庙宇,23座位于镇区。广利院位于老镇北街和文斗街交汇地带,坐东朝西,面朝夹河(串场河流经镇中的支流,上世纪80年代末填河成路),南隔财神巷(现伍小巷),背临滩子边。建于明隆庆二年,清光绪年间住持俊山增建藏经楼。大殿十间,厢房六十余间。
十多年前,笔者在盐城博物馆离休老馆长熊涵东先生那里取得一份《华东卫生学校旧址(伍佑广利院)》平面图照片,得以还原了这座老寺的基本面目。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即使寺院被毁后,这对石狮仍然得到居民尊崇,在广利院北侧刘木匠碓坊之邻居董铜匠家保存数十年,记得小时候临近春节的腊月里随大人去碓坊舂糯米粉每每邂逅这对古狮。眼下,石狮屹立在伍佑中学校园通往东小島的道口,狮座被茂盛的杂草覆盖,面相有些模糊,身姿依然非凡,石狮见证这片古镇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进入山门,为钟鼓楼。南侧为钟楼,北侧为鼓楼。中间是天王殿,穿过天王殿,为规制宏大的大雄宝殿,为广利院正殿。大雄宝殿两侧,有南北配殿。藏经楼在广利院最东端,内藏大量佛学经典。藏经楼后有一汪池塘,既有利消防又美化景观。这汪池塘我们读书的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依然存在,尤其是夏季暴雨过后,不知那里冒出的泥鳅,蚯蚓,蝌蚪,我们在此尽情嬉戏玩耍,如今已扛土填平砌上民居。
说到广利院不能不提到高僧住持释海然。据《亭湖志近代人物传》记载:释海然(?~1860)号敏通,盐城伍佑场人。宝华山隆昌律寺主持,嗣席宝华山第十四代。俗姓季,九岁时于伍佑场三元宫依继信和尚剃度,二十岁至宝华山乞受大戒。后朝礼峨眉山、五台山等名山,返伍佑场住持广利院。道光十八年(1838年)冬,开堂传戒,二十五年退院,二十八年继主宝华山法席,三十年(1850年)遂以宝华衣法传付印宗。咸丰十年(1860年)退位,仍回广利院常住,当年的七月二十四日圆寂。简短的传文中我们无法知道高僧在外讲经传法的细节功德,但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以致选择住持广利院并在此终老令人感慨不已。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好。想必云游四方的出家高僧也不例外。
广利院让地建公园成美谈。1919年,岑春暄、张謇、朱庆澜等人在伍佑创办泰和盐垦公司。1922年朱庆澜到伍佑泰和盐垦公司和工垦总办事处视察。泰和公司总部当年坐落在伍佑宏美巷,朱庆澜就下塌在这里。朱庆澜,字子桥,民国时期的社会救济家,祖籍浙江绍兴,1874年出生于山东历城。曾任广东省主席,在护法战争期间,拥戴孙中山任大总统。是东北抗日义勇军创始人,此是后话。朱庆澜来到伍佑后,发现偌大的古镇缺乏一座公园,这位见多识广走南闯北的实业家发现临近其公司的北边有一块三十余亩的称为凤凰墩的宝地,四面环水,西、北临串场河,东抵夹河,南侧有一条勾连串场河与夹河的弯曲河道,他找到广利院住持,商讨在此地建公园为全镇百姓谋福祉,时任主持欣然同意,我们无从查考他们的商谈细节,事实上,不久古镇广利院对面一座典雅大气的公园呈现在人们面前。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幽竹秀林、八卦迷阵,设有“吃吃看”茶馆、“一笑堂”说书场等娱乐场所,在当时的苏北一带堪称风光。解放后,公园演变为蔬菜生产大队。
广利院办学惠百姓。1928年伍佑办起广利院初级小学,适龄儿童纷纷报名入学,当年有2个班,到1936年发展为4个班,在校生200余人。1938年日军入侵后,时办时停。1945年秋,盐东中学一度从从盘湾迁移到广利院。解放后,广利院旧址一直是伍佑小学所在地。笔者1969年秋至1977年夏在此接受八年的小学、初中教育。此间时逢“文革”,学工学农活动层出不穷,搬砖建教室,拾碎砖垫公路路基,铲秧草拾麦穗摘棉花,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的事乐此不疲。2013年秋小学迁往串场河西南,此处现为镇中心幼儿园。
广利院是新四軍华中卫生学校前身。新四军一直将医学教育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1939年9月,皖南新四軍军医处医务主任宫乃泉率领20多名医务干部,夜渡长江,到江北庐江县东汤池,成立了江北指挥部军医处,并建立医院,同时筹办新四軍卫生干部训练班,简称卫训班。卫训班开学时,张云逸兼指挥致贺词。1940年8月笫一期卫训班结业,刘少奇参加结业典礼并讲话。盐城当时是新开辟的根据地,物资条件很困难,尤其缺少医务人员,于是第二期新四軍卫训班于1940年10月在伍佑广利院正式开学,接着第三期卫训班也在广利院继续举办。此间,新四军坚持华中敌后抗战,斗争环境极其艰难,不但随时随地要与日军作战,还要时刻提防顽军袭击。根据战争形势需要,卫训班后来转移到伍佑港畔的海神庙。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1941年7月19日卫训班奉命转移到高作鎮的马家祠堂,在这里卫训班改为新四軍华中卫生学校,并正式举行了开学典礼。我家祖宅紧邻广利院,与广利院隔条财神巷,祖辈均在此地土生土长。父亲曾讲,他小时常常在广利院玩耍。晨钟暮鼓,香客不断。三人合抱的银杏树夏天遮荫蔽日,秋冬叶片金黄、果实霜白、小鸟啁啾,令人流连忘返,乐不思归。新四军卫训班兼后方医院在广利院办学期间,我祖父与新四军结下友谊,父亲曾经回忆,有个副官与祖父交谊深厚,常促膝交谈,抵足而眠。那时祖母患乳腺疾病,新四军后方医院在缺医少药的境况下,为祖母医治作出过很多努力。卫训班迁移到伍佑港畔海神庙后,所需后勤物资,祖父则帮助部队从镇上转运到卫训班驻地。
广利院作为一处佛教古寺,抗战前遭受火灾毁损,时任住持四处化缘计划重修,但由于战争和战后的特定环境,无果而终,如今古寺永远地消失了。
我们立在今日幼儿园门口,孩子们已经放暑假,扩建的第二座楼房正在紧张施工。高大的广玉兰苍翠欲滴,一片小竹林使这里显得有些别致。来来往往的行人也许早已淡忘了这里曾经的晨钟暮鼓,天籁梵音,袅袅香火。消失了的广利院会回来吗?有多少人对古寺还心存惦记呢?
作 者 简 介
贾秀全,男,汉族,江苏盐城人,1962年4月生,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正高级经济师。系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1980年代发表通讯、散文,作品散见于国家和地方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