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对于快消品牌商、经销商是馅饼还是陷阱?
2012年,还是大卖场的黄金年代,如果此时,你告诉大卖场的决策者,未来几年,大卖场会进入关店潮,那么你很可能被当成胡言乱语的妄人。
现在,随便一个零售从业者,也能说出大卖场为何会频频关店,因为电子商务的冲击,因为消费习惯的改变,因为成本结构的变化。
大卖场的出路,目前有公认的变革方向,强化生鲜经营能力,提高颜值形象,缩小经营面积,减少非食商品比例。只是,永辉这样的先行者比晚几年才醒悟的同行,已经领先几个身位。后醒悟的大卖场们,在承受亏损的同时,大力投入变革门店,这并不容易,即使投入,能否追上先行者,也无把握,更何况,先行者已经在蓄势下一个趋势周期了。
2012年时,大卖场的决策者真的完全无法洞察零售趋势变化吗?当然不是,如果熟悉理解电子商务,那么当年就应该会观察到,电商不擅长经营生鲜,电商会对非食品类造成冲击,消费升级正在蓄势。
如果不是对新事物排斥,多花点时间观察环境,研究电子商务,那么大卖场们应该在12年就明确变革方向,早应该行动,而不是到现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电子商务对大卖场、3C、百货、服装行业带来了挑战和变革,虽然有一些品牌和企业因此衰弱,但也不乏崛起者,比如小米、三只松鼠、韩都衣舍、小狗电器、永辉超市等。
相对而言,电子商务对快消品牌商、经销商的冲击不大,快消品的主战场在线下,但接下来的“新零售”很可能对快消企业带来巨大影响,快消品的销售方式改变,当然会带来生产端和流通端的改变。
对于快消品牌商、经销商而言,目前就像2012年的大卖场,必须对未来做出洞察和判断,走对路,往往比勤奋和努力更重要。
对于快消品牌商、经销商而言,新零售是馅饼还是陷阱,应该以怎样的姿态面对新零售了。
就像大卖场在2012年应该理解电子商务,快消企业也应该主动理解新零售,新零售是快消企业未来的生存环境,适者生存的本质是跟随环境进化,主动了解理解新零售就是为主动进化找方向,不要等被动进化,被动进化的结果,往往是被淘汰。
由“新经销”(公众号“新经销”)主办的,2018年(第四届)中国快消品+互联网大会将于3月18日在成都举行,笔者受邀参与,分享对新零售的理解,希望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行动。
在2012年,告诉大卖场的决策者,你们应该强化生鲜经营,提升门店颜值,调整商品结构,直接告诉他们结果,很可能被认为是外行教育内行。但如果告诉他们的是电子商务的特点,电子商务和消费者等环境的改变,对方更有可能听完你的观点。
战略是一把手工程,战略的背后是逻辑,逻辑的基础是信息,对新零售的理解和对环境的洞察,需要足够的信息和自洽的逻辑,而不是只求结果,思考的过程无法省略,只求结果,很可能走错道路,难以把握节奏和幅度。快消企业应该追求积累信息和思考逻辑,得出自己的结果。
不同时期阶段,应该有不同的关注圈,当行业趋于稳定,模式固化,变革的可能性较小时,需要缩小关注圈,把精力更多用于关注本行业,提升内功,完善细节,强化执行。
当所处行业在变革时期,具有各种可能时,应该扩大关注圈,要对行业上下游,相关环境变化等更多关注和思考,变革时期,常常出现外行颠覆内行的现象,为什么跨界和外行具有力量,就是因为内行常常会被固化认知束缚,会自我约束。
目前,快消市场在新零售和消费升级等因素影响下,正处于变革时期,我们应该扩大关注圈,把对本行业的认知,跨界的力量,对消费者的洞察三者结合起来,不能和以前一样,限于小圈中,被动被环境影响。
变革时期,有三类人,一是引领者创造机会,二是跟随者,三是被淘汰者,扩大关注圈,不仅为了不被环境淘汰,更要寻求成为引领者,推动行业发展。
还有不少同行,认为新零售是伪概念,认为其虚无缥缈,其实,新零售代表新技术对零售行业的重构,无人驾驶、无人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电子支付、虚拟现实、3D打印、图像识别、语音交互等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它们不是虚无的,改变一定会到来,不同在于,有的人已经把新零售纳入自己的关注圈,正在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随时准备行动,而有的人还在拒绝和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