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第一股捷信赴港IPO,募资10-15亿美元:六成业务在中国

据IPO早知道消息,7月15日下午,总部位于捷克的消费金融企业捷克信贷企业Home Credit(捷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募集资金10-15亿美元,花旗银行、摩根士丹利和汇丰为联席保荐人。

来源 | 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写,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 | C叔

排版 | C叔

捷信是一家领先的新兴市场消费金融专家,目前在四个地域(中国、独联体、南亚及东南亚、中东欧)提供贷款产品,面向的客户主要是金融需求还未被充分满足的借款人。2018年,捷信的业务覆盖了34亿人口,消费金融加权平均渗透率不足10%。自1997年成立以来,捷信已服务的客户超过1.19亿名。

六成业务在中国

在此次上市前,捷信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进行了资本重组,由母公司承担若干金融负债,并向母公司偿还若干贷款,以换取本公司股份溢价增加。剥离业务后,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资产总值249.47亿欧元,比上年末增加6.04%

(来源:招股书 捷信于九个国家的就销售点贷款的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就目前来说,捷信在四个地域的九个国家中的业务开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销售点贷款排名均处于第一、第二的地位,除印度以外,销售点贷款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1/4,其中,于菲律宾的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90%。目前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为28%

(来源:招股书 未偿还总贷款金额明细)

捷信的消费金融产品主要包括:销售点贷款、现金贷款及循环贷款。现金贷款是捷信最大的业务,未偿还的现金贷款金额占未偿还的总贷款金额的59%,其次是销售点贷款,占35.3%

(来源:招股书 各地域的贷款贡献比例)

从2016年至今,中国是捷信开展业务的主阵地,与其他地域相比,贷款贡献比例一直处于首位(超过50%)且连年走高。这也说明,捷信的发展十分依赖中国市场,中国的政策监管对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风险。

捷信在中国以线下渠道模式而闻名。截至2019年3月末,捷信在中国有5030万名客户,未偿还贷款134亿欧元。主要集中于销售点贷款及现金贷款(包括消费贷款),并开始推出循环贷款。捷信在华有超过23.9万个销售点,覆盖逾300个城市,雇员人数约5.8万人。

从“剥夺业务”口径来看,捷信于2016财年、2017财年、2018财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9.78亿欧元、31.09亿欧元、39.52亿欧元;净利润为2.27亿欧元、2.44亿欧元、4.33亿欧元。

(来源:招股书 收益表)

 

不良贷款率逐年上升

根据招股书,自2016-2018年,捷信在中国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4.3%、7.2%、9.7%,对应不良贷款覆盖率分别为136.0%、124.5%、125.9%

对于不良贷款增加的原因,捷信称,主要是因为2017年第二、第三季度产生的现金贷款账龄被延长。

(来源:招股书 不良贷款率)

从全球看,捷信自2016年至2018年的不良贷款比率也逐年上升,分别为6.1%、6.9%、8.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28.1%、121.7%、127.1%。

消费金融将迎来万亿蓝海市场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报告》,互联网金融放贷规模由2013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4.4万亿元,2017年同比增速更是高达904%。但截至2017年底,中国居民消费信贷只有约8万亿,还是远低于按揭30多万亿的规模。

在此背景之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鼓励发展消费金融,目的就是将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渠道,起到拉动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消费升级。

特别是去年8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金融,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适应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提供和改进差异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支持发展消费信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积极满足升级型消费的金融需求”。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9月29日,共有24家涉足消费金融领域的公司公布2018上半年经营业绩,有19家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占总数的82.61%,这19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总计近58亿元。其中有15家上半年净利润在5亿元以内。

有业内人士预计,到2020年,消费信贷将达到10万亿级以上的规模,但这也预示着未来消费金融行业的竞争也会加剧。同时,中小平台、合规风险较大的平台受政策监管的压力也会更大。对于捷信等头部平台来说,今年能否顺利上市亦成关键节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