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漫谈八仙桥

八仙桥是上海的一个地名,这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条弄堂,而是一块区域,这个区域就是现在西藏南路、淮海路、金陵路、龙门路、延安路这一块围绕起来的地方,当时在20-30年代属于法租界,是一般平民寄居的地方,也是比较繁华的商业中心。它不属于西区高尚的上只角,也不是杨浦、闸北、普陀的贫民区,这里有大量的店铺、石库门房子的群落,也有很多广式连排房(简易石库门),也有一些新式里弄,因此居住了各阶层的人士,五方杂处,华洋混杂,是一个中产阶级为主的寄居区域。但是这里的确是一块具有老上海特色的生活区域,现在这里旧时的痕迹已经几乎没有了,只剩下一座经过移动和改造的上海音乐厅,孤零零地打坐在一片草木之中,延安路上高架桥在她面前横陈,现代却也肃杀得很。过去的八仙桥到底是怎样的呢?不妨让我细细说来

先说说八仙桥居住的名人,在八仙桥最有名的名字就是黄金荣,当时他住在淮海路龙门路附近的均培里,这是一条门朝东南方向开的弄堂,现在上海广场就位于它的原址,均培里有几幢高大威严的石库门房子,其中到底最大最豪华的一幢就是黄金荣的家里,黑门的漆水特别黑亮,门楣特别高大,门上一副狮口黄铜门环金光铮亮,一个在1米80以上的山东大块头保镖门口一立,横眉立目倒也看上去吓丝丝的。弄堂比较紧凑,里厢蛮暗的,但是极有气派又很谨慎,黄金荣把家安在这里是有深意的,一是此地地处法租界,他原是法租界的华捕,与租界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呼百应,可以寻求保护;二是这里地处两路路口,出脚方便,既可以享受繁华生活,又可以在有事时一走了之,近可在法租界盘桓,远可以去英租界暂避;三是他的产业也居多在此地,黄金大戏院、大世界等等,可以坐收渔利,管理方便。解放后黄公馆变成了龙门路地段医院,也是狭气闹忙,不过已是换了人间。

八仙桥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寄居的人群,也吸引了一些艺人在这里居住,既有房价和租金便宜的因素,也有就近观察生活和社会,吸收生活的养分,能创造出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之意。三十年代著名滑稽艺人刘春山就住在八仙桥,说起刘春山,老上海都晓得这个“潮流滑稽”的威名,他有本事把早上《申报》、《新闻报》上的新闻,编成滑稽段子,晚上在自己演出时就说唱出来,真是旁征博引、针砭时弊、嬉笑怒骂、活色生香,一时成为上海一景。极盛时代不仅舞台上刘春山潮流滑稽大为流行,就是广播电台也唱的家家都说刘春山。今天的海派清口,周立波半年只说一段同样题材的段子已属不宜,可是刘春山天天晚上不一样,这叫什么功底。而刘春山的这些艺术灵感和文化底蕴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他居住的八仙桥。当时姚周、杨华生、笑嘻嘻、范哈哈、张樵侬、袁一灵等还是后生一辈呢,他们在自己的滑稽生涯中也多少受到刘春山潮流滑稽的影响。刘春山不仅艺高,人品也高,日本人侵占上海后,他不仅拒绝为日寇、汉奸演出,还在自己的节目中痛骂日本人,宣传抗日,遭到日本人和汉奸的迫害,终于一病不起,1943年在上海辞世。好在他的一双子女倒也成才,儿子小刘春山是著名的评弹演员,在上海小有名气;女儿刘敏近年来更是走红上海滩,她先是新长征评弹团的台柱子,与周孝秋老师创作并演出了著名现代中篇《筱丹桂之死》,受到陈云同志的肯定,在江南名噪一时,筱丹桂、金宝宝、张春帆等艺术形象在听客中竟相流传。刘敏在海派情景剧《老娘舅》中塑造的苏北富贵嫂,也成为大家喜爱的角色,连出租车司机见到刘敏,一看富贵扫,钞票不要哦!最近刘敏在滑稽戏上也是多有建树,还收了徒弟,在滑稽界人们亲切地称伊为“娘娘”。刘春山的艺术后继有人。

说过了人,再说说大世界周边的吃食,大世界周边的吃在上海滩可以说也是首屈一指的。先说本帮菜,本帮菜馆“老人和”是上海最有历史和特点的菜馆之一,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叫人和菜馆,后来有分号开出去,故八仙桥金陵路这里的本店就叫“老人和”了,这家点最出名的菜肴就是糟货,伊拉的糟货的香味与滋味在本帮菜馆中无出其右,只要进入阴历6月,老人和就开始用自己调制的特色糟卤来做糟货应市。夏天天热时很多人家不愿自己起火做饭,而且人的胃口也不好,要是晚上买一点糟货回去下饭过老酒,顿时胃口大开,味道不要太赞哦!那是老人和店门口挂一幌子,上用颜体字写上两个敦实的大字“糟货”,再加上糟货的香味一飘,谁还走的动路?做糟货最好的东西是熟的白肚、门腔(沪语俗称,也就是猪舌头)、猪脚爪、鸡脚爪、鸭舌头、小黄鱼、毛豆、素鸡等等。当时这些都是贱货不值钱,不像现在动则60-70元一斤,不过几毛钱的事。当时人们每样撮几样回去,也不过一元钱左右,到晚上全家搬个小桌子弄几张小凳子,坐在撒了水的阴凉弄堂里一起享用买来的糟货,男主人咪一点黄酒(当时啤酒是洋货,八仙桥那里的住民接受度不高),全家老小一顿美味的夜饭就解决了,而且是这样的有回味。“老人和”冬季时也有一品糟货传世,这就是糟钵头,这是用猪下水加上猪脚爪切成块,用香糟先腌制,待其入味后,用高汤煨煮,到肉烂汤浓再加上一点糟卤,即可起锅,一般过去用钵头放在大蒸笼里蒸,所以出笼上桌的是一个钵头酒香扑鼻、汤汁鲜稠,滋味浓郁的好货,特别是其中的大肠肥厚适度,酥而不烂,咬上一口令人心动。十冬腊月,吃喝上一碗,保管你热气腾腾、鼻尖出汗、齿上留香,胃里舒畅。后来“老人和”搬到了瑞金二路打浦桥,没过多久也关张歇业了,但是糟货还是以这家店的名义每年夏天供应市民,我也是喜爱糟货大军中的一员,真盼望“老人和”复活吧。

除了“老人和”还有湘菜馆子岳阳楼在西藏南路大世界斜对面,上海湘菜馆原来就不多,可是这家人家最有名的,就是蜚声沪上的狗肉火锅,一到11月就开始面世了,他家有个招牌“狗肉滚三辊,神仙坐不稳”,岁对神佛不敬,倒也传神。我年轻的时候也去尝过,果然味道不俗,只是偏辣,那是上海还未流行嗜辣。不过我倒是觉得岳阳楼的东安子鸡做的极好,鸡丁嫩,配料精,口味略酸辣,很适合下饭。就在岳阳楼旁边还有一家老公兴鸡粥店,虽然不像小绍兴这样名冠申江,但在这一带也算是有名,吃鸡喝粥的人成天络绎不绝,当时鸡分成大腿、胸部来卖的,还有鸡脚爪、鸡头、鸡屁股、鸡肝、鸡胗等,鸡屁股很肥吃的人蛮多,好像一角钱一只,主食有鸡汤面和鸡粥。当时我总是喝鸡粥外加2元钱的鸡大腿,粥里还有鸡杂碎若干,再加上香菜和特制的酱料一拌,真是好吃得来要命。八仙桥周边还有家成昌圆子店,这里的黑阳酥的汤团真是一级棒,夏天的冷馄饨也是有口皆碑。当然鲜得来的排骨年糕更是不能不提的,过去鲜得来的店面是在西藏南路靠近光明中学的一个地下防空洞里,成天排队的人不见消减,我虽然极爱吃它的蛋煎排骨,以及加上特制甜面酱的年糕,但是每次排队的痛苦总是让我望而却步,要等到想吃的欲望超过排对的痛苦,我才能去吃一次。但是散发着鸡蛋香,被煎得焦黄里嫩的排骨真好吃啊!在延安东路靠近云南路上还有一家老式潮州馆子,叫什么名字已经忘记了,好象是什么春,我去过一次,只记得有一个芋泥滋味蛮好,虽是潮州饭店,大牛市这家店当时的价格不贵,不像现在潮州馆子吃一顿动仄几千几万的。在大世界下面还有一家光明咖啡馆,吃客也蛮多,大多是是当年上海的小开和老克拉,有闲钱有时间在这里聊天听消息,孵豆芽的。咖啡好象是五角一杯,文革时就只有上海咖啡厂出产的,外面是糖里面是一点速溶咖啡的的褐色硬纸包装的咖啡冲制的,味道不要去讲,不过是取咖啡一点香,来怀念过去的时光。

在龙门路延安路路口,上海音乐厅隔壁,有一家京华菜馆,是当时上海著名的京帮菜馆,其中的烤鸭最初是16元一只,而且是一鸭两吃,一个鸭皮鸭肉,一个是鸭架汤。鸭皮烤制的金黄生脆,一咬一口油,鸭肉也极香,外加薄饼一卷,再加上大葱和甜面酱真是无上美味;鸭架汤是加上大白菜一起煮的,汤鲜色白,像牛奶一样。我们家多次去品尝这一美味,每到中秋节我还会骑自行车去买一只回家贡月亮,实际上是自己打牙祭。有一次爸爸妈妈出去旅游,姐姐出去谈恋爱,我一个人晚饭没着落,一个人去了京华,要了半只烤鸭,独自吃完,也还有一大碗汤哦,那时年轻吃撑了也没事,更何况那时缺吃,,所以一抹嘴,付了10元钱,没事人地走回家,幸福了好些日子。妈妈的五十岁生日也是在这家人家过的,可是今天已经没有京华了,变成一片绿地了。
说过了吃食,还要讲讲精神方面的娱乐。八仙桥当时也是一个剧院、戏馆、游乐场、电影院汇聚的地方,当时这里电影院有南京大戏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音乐厅,这是专门放映首轮电影的豪华影院,据说是和好莱坞华纳、哥伦比亚等影片公司连线的。在延安路上还有一家沪光电影院,现在已经拆除,这家电影院的整体建筑风格是西式的,可是在西式建筑中融入了很多中国建筑元素,如花窗式的玻璃窗,影院顶部的藻井与宫灯式的照明,在上海也算是颇有名气的,这样好的建筑为什么被拆除,真是匪夷所思。还有共舞台,这里原是专们演出越剧的,粉碎四人帮后,我曾在这里观看了江西省话剧团演出的《八一风暴》,看见戏中主角方大来按照周恩来的扮相出场,我顿时热泪盈眶。在金陵路上有一家黄金大戏院,这是黄金荣的产业,当时麒麟童就是在这里唱《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四进士》的。1947年越剧十姐妹就是在这里联合义演《山河恋》,一时轰动上海,现在众星寥落,已成绝响。还有在淮海路龙门路路口有一家恩派亚大戏院,它有一个圆圆的顶,在当地十分明显,这里解放以后改称嵩山电影院,专门放新闻纪录片。当然八仙桥还有一个不能不提的重要娱乐场所,就是延安路和西藏路转角地方的大世界,过去叫荣记大世界,也是黄金荣的产业,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娱乐场,所以上海当时游乐场基本都以大世界命名,南京路西藏路有新世界、南市有南市大世界、杨浦有苏北大世界,可见名头之大。最为传扬的是大世界门厅里几个哈哈镜,把自己变形的人影推到自己的视野中,使自己哈哈一笑,素不知我们日常生活中干了多少荒唐可笑之事。大世界还有各种地方戏、滑稽戏、杂耍的演出,各路艺人通过这个平台来唱红自己,走向上海滩的大舞台。什么戚雅仙、毕春芳、小彩舞等等都曾在这里登台亮相,并且一炮走红。当然这里也曾是野鸡出没的地方,解放后80岁的黄金荣在这里扫过地,让他威风扫地。大世界近百年来那座罗马式的塔楼一直是上海的地标性建筑,无论是大世界游乐场、人民游乐场、东方红游乐场还是青年宫,又再回到大世界,这里就是上海人心头一个永不消失的焦点。在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承蒙班主任老师的照顾,让我到青年宫高考补习班补习历史与地理,后来在高考中这两门成绩我都还可以,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这也算是我和大世界最近距离的接触。
最后说一说八仙桥周边的其他商业名店和著名的场所。在西藏南路上有一座中国式飞檐翘角的的高楼建筑,这就是著名的青年会宾馆,也就是中国的YMCA和YWCA的总部所在地,上面则是豪华饭店在上海也曾是十大饭店之一。在它的一楼长期开着一家火车票售票处,一到春节买票的人群就像长龙一样把售票处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起来,似乎像旧上海挤金子一样闹忙。还有一家报刊门市部,各种报纸期刊十分齐全。这里还有著名的上海缝纫机商店,出售各式各样的缝纫机,有蝴蝶牌、飞人牌、蜜蜂派和上海牌,当然我记事以后就没有看见他们卖英国的胜家缝纫机了。还有一家自行车商店,就只是卖凤凰和永久,有26吋、29吋的,还有农用加重车、男士车、女士车等等,当然那时都是要凭票供应的。还有一家旧货商店也曾给我很深印象,店里面总是挂着几件皮袍子,也不知是何年代的产物,外面是蓝色锦缎团花的,里面有的是白色羊皮的,有的是灰白夹花的狐狸皮的,一看上去总似乎有些阴沉,所以就记住了。
金陵路西藏路口的鹤鸣皮鞋店,也是当时时髦青年要去的地方,还有宝大祥、协大祥绸布店都在那里有巨大的店面,当时绸布店中收款开发票都只是在店当中设一个收银台,收银台与每一个柜台之间都架设了铁丝构成的网络,网络上有铁夹子,营业员收到钱款并开出出货单后,就把它们用铁夹子夹好,用力一推夹子,夹子就滑行到收银台,出纳计算后,将找头和发票也用夹子夹好,用力一推就到了该营业员的柜台上方,营业员取下核对后交给客户,银货两讫,生意成交,现在这种支付网络再也看不见了。大世界还有一家很有名的茶叶店--汪裕泰茶庄,这是徽州人在上海的产业,店里四散着茶香,圆柱状白色搪瓷的茶叶筒放在货柜上,上面写着“西湖龙井”、“旗枪”、“六安瓜片”“太平猴魁”、“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茉莉花茶”等等茶名,有时候爸爸妈妈会带我们进来买个二两茶叶回家喝喝。后来听说这家人家的少东家是爸爸的同事,文革时被抄家,他家里十块钱一刀刀的,被捡了几麻袋,还有冰箱、电视机等奢侈品,弄得去抄家的老大粗们目瞪口呆。

八仙桥那里还有两家很有名的食品店,一家叫稻香村,他家的鸭胗干真是美味无比,尤其是嘴巴无滋味,或者看戏的时候吃上一块,咸鲜香糯,真是好零食,当时姑娘们和少奶奶们很是喜欢。还有就是郑福斋,据说这家人家夏天供应的酸梅汤,清凉爽甜,烈日当头大汗淋漓的时候喝上一碗,似乎立刻就会舒体生津,老上海人说只有北京信远斋的酸梅汤可以和他家叫板。余生也晚,我只在他家店里买过酸梅粉,回家自己调制,没有喝到过他们家被交口称誉的酸梅汤,真是遗憾。

八仙桥还有一家很大的邮局在金陵路龙门路路口,旁边是一家很大的浴池,也很有年头了,叫西湖浴室,当时设施算是好的,还有雅座,可是与今天的大浴场相比也实在简陋的很,不过黄金荣可是经常光顾的。八仙桥那里还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上海第一家日夜银行;还有一家大世界新华书店,大小可以与当时南京东路新华书店媲美;再有就是一家门面很大的中药店——童涵春,在沪上也是百年老店,其中的药香一阵阵传过来,飘进门口等48路公共汽车的乘客的鼻子里,店堂里面还有坐堂门诊的中医,据说这些人都是有些秘技的,只是不知道他们有否传人。最后不能忘记的是八仙桥的小菜场,这是上海几家有名气的大型菜场之一,可以和三角地、西摩路、松潘路、宁海东路、乌中菜场等并肩而立,它的专用的菜场建筑既能容纳大型人流的进出购货,又适于物资的贮存,是现代菜场的肇始。

可惜上述这些建筑和商店基本灰飞烟灭,或杳如黄鹤,或迁址营业。现在的八仙桥已经变成一个现代高楼林立,看上去有点像香港、东京

或者纽约什么地方的现代CBD。虽然现代了,可是没有了特色,没有了上海的风情,没有了我们熟悉的街肆。八仙桥作为一个地名可能还会长时间的留存在历史书上和人们怀旧的脑海中,可是作为老上海的商业中心、娱乐中心、交通中心它已经不复存在了,就让我这篇文章来一次“白头宫女在,话说唐玄宗”的情怀吧。

旧时的上海八仙桥,知名度较高。它有着较悠久的历史,浓厚的商业气息、旧日的上海风情……

1900年菜场附近建成了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这里的交通要道地位逐渐开始显现,沿街的商铺也逐渐增多,以菜场为中心的老区开始形成,因为附近的周泾上有一座八仙桥,所以该地区被大家俗称为八仙桥。1917年八仙桥东北面开设了著名的大世界游乐场,接着恩派亚大戏院、黄金大戏院、南京大戏院、恒雅甬剧场等相继在附近建成,极大地刺激了八仙桥地区的繁荣与发展。大小饭店星罗棋布,各种商店鳞次栉比,由此,八仙桥发展成为老上海的商业中心之一。
 
      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八仙桥的范围並不大。它东起西藏南路,西至普安路。北始宁海西路,南止淮海中路。其要冲部分:则是由西藏南路始;由东向西约200多米的金陵中路段,到龙门路左转弯约200多米南北向的龙门路段,到淮海中路再右转弯直至普安路;东西向也是200多米的淮海中路段。上叙路段,商业气息非常浓厚。
 
     在金陵中路段,馬路的北面有宝大祥、协大祥二家著名的绸布店、有参店、药店、茶叶店、全国土产商店、以及龙门路与金陵中路交汇处的;著名的八仙桥小菜场、菜场旁的日日得意楼(茶楼兼书场)金陵中路段的北面则有:西藏中路口的黄金大戏院(大众剧场)、五金店、金中食堂、布店、月宫理发店(当时很出名)、百货店、西湖浴室、邮政局……。
 
        在龙门路段:东面有店心店、蓆子店、糕团店。
 
        西面有金陵路龙门路转角处的上海最老的饭店——老人和菜馆。有食品店、果园日夜点心店、书店、日夜商店、棉花店、国泰药房、以及龙门路、淮海中路转角处弄堂里的龙门路地段医院(原是上海大亨黄金荣的故居)。
 
       在龙门路至普安路的淮海中路段:200米左右长的马路两旁;北面有熟食店、春光、鸿祥服装店,有皮鞋店、童装店、淮海钟表店、三勤旧货商店……,南面有恩派尔电影院(嵩山电影院)、鲜花店、东方红食品店、鸿兴菜馆、淮海中药店……过了普安路,那就是外国坟山了(今淮海公园)
 
 

这一范围内,可以说百业杂陈。游客可以在这里买到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
 

闲时,你可以在“月宫”理个发。然后去“西湖”洗个澡,浴后你可去日日得意楼听回书。
 

你要宴请亲朋好友吗?有数百年的老饭店“人和馆”,小酌、宴席随你的便。
 

看戏有黄金大戏院、观赏电影有嵩山电影院。
 

补身有参店、看病有医院、药店……。
 

最难得的是:这里有象征老上海风情的;叮叮叮噹噹的有轨电车。
 

旧时,由十六铺、老北站方向开来的2路、5路有轨电车从这里穿梭而过。叮叮噹噹的铃声、电车压在铁轨 上轰鸣声,两旁人行道上穿流不息的人群,以及各式的店招、店牌……,活脱脱一幅老上海的风情画。
 
     在八仙桥——尤其值的一提的是:龙门路、金陵中路转角处的上海最最老的本帮饭店“老人和”菜馆。此店可算得上是本帮菜馆在上海的鼻祖。清嘉庆年间(1800年)始建于老城厢的馆驿街、方浜中路口(即今老城隍廟斜对面)。
 

此后,历经沧桑百多年,于抗战前后搬至八仙桥——金陵中路、龙门路口。
 

上海一些著名的老本帮菜馆,如上海老饭店、德兴馆、同泰祥、老正兴等,其历史都比它差远了。屈指算来“人和馆”已在上海开设了二百多年。其历史的悠远,上海没有一家饭店能和它相比。
 
     老城厢的“老人和”我没有见到。我见到的是八仙桥的“老人和”饭店。
 

“老人和”是一家二层楼,砖木结构的本帮饭店。楼下前半是堂口,后半是厨房。而二楼则全部是堂口。

 楼下是八仙桌、长凳子。专供大众菜肴:如素十巾、咸肉豆腐汤、炒酱、内丝黄豆汤等。这些菜都是批量制作、所以是现成的。客人来了就吃,吃好就走,类似今天的快菜。因热菜热饭、价格合理、不必久等,所有深受小商、小贩、附近店员的欢迎。
 

二楼则是八仙桌、靠椅。供应本帮名菜。其供应品种丰富多彩、四季不同。
 

如春天有“春笋鳝户”“油焖竹笋”“清蒸时鱼” 夏天则供应:该店的特色品牌——各种冷糟菜肴,如糟鸡、糟脚爪、糟白肚、糟毛豆……。

 冬季则供应除名菜外还有各种“热糟”如醃川、煎糟、汤酱、秃肺、划水等……(有些菜名没听说过吧!)

 秋季则供应以蟹为主的菜肴:如清水大闸蟹、炒蟹粉。炒蟹黄油、蟹粉豆腐、等。尤其吸引人的是,该店厨师把好大的活蟹,蒸好后一只只放在盆子里标上价,放在供应冷菜的橱窗里销售。吸引了不少的食客。因而二楼的吃客基本上是回头客。由于该店菜肴正宗、价格合理,店历史悠久牌子老,所以八仙桥的“老人和”生意相当不错。

 公私合营后任该店的公方经理中,有几个是极会做生意的。如70年代该店的公方经理袁寿生,他充分调动大厨王庆财的积极性,发扬光大了该店历史悠久的“糟货糸列”使之于“冷、热”糟菜至今仍闻名海上。成为现址(在瑞金二路近打浦桥)“老人和”的招牌菜。

 ……现时的八仙桥,这里只有两叁幢现代化的高楼以及北面的大片绿地。

 八仙桥——少了昔日的繁华、旧时的风情!

转载自《看看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 看展回顾 ‖ 第29期:淮海中路/金陵东路徒步看展

    合影 本次看展活动共有28名朋友报名参与,首先贴合影. ▲某摄影展合影,中间红衣者为摄影师本人 行程安排 徐汇艺术馆 徐汇艺术馆为三层砖混结构,前身为"鸿英图书馆",由实业家叶鸿英 ...

  • 梦回上海1993之八仙桥 颇有恍如隔世之感

    八仙桥片区位于金陵中路.龙门路.永善路交会路口及其附近,即以八仙桥菜场(金陵菜场)为中心的周围一带.现你我跟着秦兴培先生的镜头,闲逛20多年前八仙桥.每到一处路口街角,颇有恍如隔世.梦回故里之感... ...

  • 漫谈八仙桥

    八仙桥是上海的一个地名,这不是一条街,也不是一条弄堂,而是一块区域,这个区域就是现在西藏南路.淮海路.金陵路.龙门路.延安路这一块围绕起来的地方,当时在20-30年代属于法租界,是一般平民寄居的地方, ...

  • 《广州棋坛六十年 》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杨北谢夜战八仙桥

    第一百六十九章 南杨北谢夜战八仙桥 杨官麟自一九五一年访沪之后,每一年都挟艺北行.一九五二年秋,上海棋坛南.北将星同聚,杨官麟和谢小然掀起了八仙桥战役. 谢小然,河北人,一九一0年生,是首都象棋名家, ...

  • 老上海:八仙桥(1)

    (图片.文字来源:食砚无田城市影像) X 1914年,周泾被填平,辟筑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洋泾浜填平,修筑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1917年之后,原公馆马路(今金陵东路)上的八仙桥一并拆除.这一 ...

  • 【老上海痕迹】八仙桥的众生相

    1917年法租界公董获悉黄楚九与"新世界"股东不和,意在另外择地搞一个"大世界",便提供大量的优惠,鼓励黄楚九进驻法租界,前后只用了七个月就完成了开工.各种娱乐 ...

  • 【沪说】仍是赏春时:淮海公园、“八仙桥”与八仙桥公墓

    [沪说·第四十五期] 戊戌·谷雨刊 "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 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笔者所在的北美小城,本周一又遭到一场大雪的侵袭,这是我遇到过最冷的四 ...

  • 吾老早住了八仙桥,侬呢?

    大概真额是年纪大了,闲来无事,就会想想老早小辰光好白相额事体,做梦也一直会回到小时候老房子里. 今天,就想聊聊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八仙桥. ▲曾经的八仙桥地图▲ 八仙桥是哪里? 现在小朋友可能已经不知 ...

  • 普安路八仙桥

    普安路位于市区南部,跨黄浦.卢湾两区.北起延安东路,西至崇德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筑,名孤山路.光绪三十二年以法公董局董事名改名维尔蒙路.民国32年(1943年)以贵州普安改今名.沿路为住宅 ...

  • 欧洲旅游怀旧系列44,佛罗伦萨老桥(韦奇奥桥)

    佛罗伦萨的老桥(Ponte Vecchio),按音译的话又称韦奇奥桥.古罗马时期的凯撒就在阿诺河(Arno river)上修建过桥梁,但是不是这里已无从考证了.老桥有记载的是十世纪的桥和1345年修建 ...